□ 楊淑宏 民勤縣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
現階段,隨著生活質量與水平的全面提升,人們更加關注健康問題,特別是食品安全。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應通過檢驗技術和設備對各類食品的質量進行檢驗,保障食品安全。所以,食品檢驗實驗室應增強內部質量控制。
食品檢驗是根據生化基礎理論和相關技術,分析食品質量與安全。要想保證產品質量合格,應根據有關規定與指標,對食品生產程序質量進行檢驗[1]。食品檢驗包含的內容較多,如營養補充劑、食品口味、營養成分和添加劑成分等,目的在于通過專業、科學的檢驗方式對不同食物指標進行測量,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場。
食品檢驗主要涉及理化分析、感官評定以及生物安全檢驗等相關內容,檢驗指標通常涉及添加劑、微量元素、微生物、農藥殘留等。同時,食品種類十分豐富,對于衛生、運輸、貯存的要求較高,進而需要食品檢驗實驗室滿足更高的要求,所以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成為了重點。對于影響食品檢驗內部質量控制的因素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兩方面:①樣品本身質量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②檢驗環境、儀器設備、檢驗人員操作等也會對結果準確性造成影響。
選取樣品時,應保證樣品具備代表性,若樣品缺乏代表性會對食品安全檢測數據產生影響,并避免在特殊狀況下開展樣品抽取工作[2]。取樣時應保證樣品不會出現實質性變化,此時取樣的方法十分關鍵。實際取樣時,需要做好防護措施,防止食品被各類微生物、化學物質等影響。另外,要重點關注樣品保存,避免保存時食品性質產生改變。
3.2.1 儀器設備的合理配置
食品檢驗實驗室對儀器設備進行配置的過程中,需結合檢測與工作量需求、發展規劃(如新項目增項、標準變更、儀器設備)等,秉承先進、適用的基本原則,落實好儀器設備選型、配置等相關工作[3]。采購儀器設備前,應邀請實驗室技術專家分析、研討、論證購置設備的可行性、必要性、環境配套設施、社會經濟效益、儀器選型技術參數及人員配置等。然后,有關部門再結合程序文件規定對儀器設備進行購置,設備管理員應結合采購文件對設備、配件等開展符合性驗收,并逐一驗收整機完整性、外觀、備件、說明書和產品合格證等,必要時組織技術人員共同進行,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設備管理人員還需落實好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及驗證工作,同時制作設備標識,將標識貼到相應設備上,構建儀器設備檔案。
3.2.2 儀器設備的計量檢定或校準管理
使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測前,設備管理人員需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建立食品檢驗實驗室儀器設備計量校準或檢定計劃,并根據計劃計量校準或檢定儀器設備。通過校準或檢定后的儀器設備,待設備管理員接收到計量證書后,通過儀器操作工作人員對儀器開展計量符合性確認,同時張貼校準、檢定、儀器設備狀態等標識。另外,需定期對儀器設備實施計量期間核查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期間核查計劃,制定核查記錄,歸檔到儀器設備中進行保存。
3.2.3 儀器設備的使用及維護
實驗室中涉及的各類儀器設備需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儀器設備環境的安全和衛生,重要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程序及記錄需在儀器設備檔案中進行存檔。需立足于相關操作規程使用儀器設備,細化各個操作步驟,并記錄好使用過程。若儀器設備出現異常,應第一時間進行維修,通過系統的驗證及計量校準后,才可以再次進行使用。同時,較為重要的儀器設備需設置專門人員進行保管和運用,并定期進行維護,保持整潔,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
檢驗方法指的是需結合食品類型存在的不同,通過科學、高效的方式檢測食品[4]。檢驗方法的合理性與食品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檢驗過程中需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并掌握檢測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實驗室應驗證是否具備對檢測方法進行合理運用的能力,不只需識別人員、環境、設備及設施等,還需試驗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等,如檢出限、定量限等,開展實驗室間對比。
工作人員與食品實驗室檢測工作質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檢測人員所具備的業務能力及專業素養與檢測結果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5]。因此,開展食品檢測工作時,需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操作能力,進而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實驗室檢測具有系統性、嚴密性等特點,相關人員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所以實驗室需對相關人員業務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員工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加強綜合應對能力。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管理制度,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檢測隊伍的整體水平。
綜上所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食品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保證食品安全,才可確保人們身體健康。開展食品檢驗工作應合理解決各類問題,促進檢測質量與效率的提高,確保檢驗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