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芳
近日,烏蘭察布市科學技術局組織專家檢測組深入卓資縣十八臺鎮巴音溝村,對卓資縣聚豐農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的內蒙古農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刈青飼草用燕麥新品種“蒙飼燕1 號”及“蒙飼燕”系列品種進行實地測產驗收。
專家組一行走進“蒙飼燕1號”“蒙飼燕5號”和“蒙飼燕6 號”繁種田里查看燕麥長勢,近距離觀看燕麥成熟情況,實地測量燕麥平均株高、穗長。實際測產了3塊地,每塊地5個樣點,每個樣點測產一平方米,最后將收割的燕麥除雜后精細化稱重。通過高度、鮮籽粒產量、鮮籽粒含水量等數據,最終測算出“蒙飼燕1 號”燕麥的平均畝產167.3 千克,“蒙飼燕6 號”燕麥平均畝產306.9 千克,“蒙飼燕5 號”燕麥平均畝產158.1千克。比當地普通燕麥增收一倍以上。
據了解,“蒙飼燕”系列燕麥品種由內蒙古農業大學燕麥分子育種團隊育成,其中,“蒙飼燕1 號”和“蒙飼燕5 號”屬于晚熟裸燕麥品種,生產飼草需要80~90 天的無霜期。適宜在高海拔、冷涼地區旱作一茬種植,中等肥力地塊干草產量可達700~1 000千克,干草品質優良,籽粒產量可達170~200千克。自2018 年得到自治區科技廳資助推廣以來,已經在全國5 個主要燕麥飼草生產大省試種,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