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哈爾濱市市政工程設計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10)
從園林雕塑的歷史視角研究發現,大凡經濟繁榮、國力昌盛、軍事強大的時代,就必然有宏偉、壯觀、大規模的雕塑群出現,這一現象并非偶然,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體現了古代勞動者的卓越智慧和嚴密的組織制度[1]。從園林雕塑的文化視角研究發現,這些永恒的文化珍寶是歷代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積累的產物,體現了大規模的園林雕塑這種藝術形式的永久性,以及其自身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教育功能。歷經千百年的園林雕塑被后世所稱頌,成為記錄歷史、反映文化的繁榮與強大的重要一頁。
當今的城市園林雕塑更是重要的精神文化陣地。優秀的園林雕塑景觀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影響力,以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遠遠超過其實用性和經濟價值。城市園林雕塑具有其它形式的藝術載體無法取代的社會效益和精神內涵,其藝術水平與質量高低,直接關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精神狀態、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2]。然而,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在城市園林雕塑中開始充斥著大量文化舶來品,在片面追求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替代和稀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出現質量問題的園林雕塑景觀,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嚴重影響城市建設的發展。
在城市建設和園林設計等研究領域,已習慣于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去評價城市園林雕塑的質量,卻極少去思考歷史因素對城市建設和園林設計的影響。因此,要研究園林雕塑景觀質量問題,就是研究園林雕塑景觀的優劣判斷標準,即究竟什么樣的歷史背景,才能夠使園林雕塑創造者的智慧和藝術思維,通過具體的園林、雕塑、建筑等營造技法和物質載體得以發揮。
(1)政策導向。城市建設和文化發展等政策導向對園林雕塑的社會文化屬性的影響力度較大,政策導向的作用直接反映在園林雕塑的規劃和建造質量上。縱觀全國的城市園林雕塑的發展情況,北京、廣州、上海、青島、山東的政府對城市園林雕塑立項的支持力度較大,并且能嚴把質量關。尤其是上海市政府和青島市政府,每年撥專款發展城市園林雕塑項目,在城市建設中重視園林雕塑的總體規劃設計,烘托園林雕塑的社會文化載體的作用,重視城市園林雕塑的社會教育功能,以及藝術價值[3]。然而,全國各省市的發展很不平衡,一些邊遠地區的省市對于城市園林雕塑的總體規劃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更多的環境設計把目光投注于噴泉廣場建設和植物種植上,園林雕塑的設計建造多屬見縫插針,頗有補丁之嫌。另一方面,我國未形成較成熟的創作隊伍,大部分創作者更多地進行架上雕塑的創作,使得室外雕塑創作經驗不足,影響到城雕質量;許多非專業者客串雕塑創作,使本來就少的雕塑更難盡人意。
(2)隊伍建設。城市園林雕塑的專業隊伍建設對園林雕塑的藝術質量的優劣有直接的關系。由于當前城市園林雕塑逐步市場化,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使得園林雕塑的設計者和創作者忽視了歷史文化的責任感,同時也忽視了城市園林雕塑的公共性和生態性的要求,產生了許多材質粗糙、設計草率、品味低級、造型丑陋、題材三俗的劣質園林雕塑。城市園林雕塑的專業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專業雕塑藝術家從事架上雕塑的創作,設計創作室外園林雕塑的經驗不足,更有些藝術家投身園林雕塑領域,是為了將園林雕塑作為“生意”來經營,直接抄襲國外雕塑作品,批量生產大量毫無創意的復制品;二是雕刻之鄉的石雕藝人等非專業人士,如曲陽這個石雕之鄉,無人不曉,祖祖輩輩都是以石雕為生,這就決定了這支龐大的隊伍,每日每時都在生產雕刻作品。他們的長處是雕刻傳統題材的作品技藝熟練。他們的缺點是對園林雕塑缺乏基本認識,對藝術創作規律知識貧乏,又不愿學習雕塑創作與設計,僅靠有限的手工操作基礎就“創作”藝術作品,這種非專業客串專業的結果,只能是東施效顰地生產一批“城市垃圾堆”[4]。
園林雕塑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因此城市先于農村有了容納和發展園林雕塑的能力。城市文化建設推動著雕塑從架上走向更廣闊的公共空間,成為一種公眾藝術,大眾的認可和接受是園林雕塑的意義和價值的實現,更是園林雕塑發展的先決條件。當前園林雕塑承擔著城市名片的重要使命,面臨著城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利政策導向,如何把握這一良好契機,更快地推動園林雕塑的發展,需要政府和整個社會的關注和參與,把園林雕塑與城市文化建設推上共同和諧發展的道路。
從現實看,我國的城市建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行著,一座城市的建成只需二三十年的時間,一旦城市建筑基本填充了城市空間,城市園林雕塑就處于“補丁”的地位,也就失去了發展的時機[5]。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限制,大眾目前還不能形成有意識地自覺發展城市園林雕塑的氛圍,片面追求硬件設施的規劃建設,造成建筑、交通設施蓬勃發展,而與之配套的城市環境設計與城市文化建設跟不上硬件設施建設的局面。因此,在城市規劃中應把城市園林雕塑作為環境建設和城市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作為引領社會發展的政策制定者和導向者,各級政府的城市規劃部門和行業組織應當重視城市園林雕塑、城市文化與城市建設的和諧發展,促使許多城雕建設積極因素的碰撞結合,建立有規劃、有實施的專業機構,政府在財政上予以支持,可以從全國范圍內選調專業隊伍參加雕塑工程,集中優勢人才,實行最佳組合。即一流的設計、一流的材料、一流的工藝制作、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環境,完成高水平的園林雕塑項目。
園林雕塑的專業隊伍分為兩部分人群:一是園林雕塑的資格隊伍,有資格從事園林雕塑設計與創作的專業人士,大都受過高等藝術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四川、浙江、陜西、湖北、山東等地的雕塑專業機構與美術院校,有豐富的架上雕塑的實踐經驗和優秀的代表作品,是各省市雕塑規劃的參與者與設計制者,此外,少數分散在邊遠地區的雕塑藝術工作者,大多沒有屬于省市規劃的項目可做;二是園林雕塑的后備力量,即前者培養出來的高校畢業生,這部分專業隊伍具有從事藝術活動的能力,但兩極分化較為嚴重,一部分有突出成就者,相繼進入了正規資格隊伍,另一部分分配在非雕塑專業部門,沒有雕塑可做。
一件優秀的城市園林雕塑作品需要園林雕塑的設計者具有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功訓練,更重要的是,還應當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專業理論水平和藝術素養、藝術志趣和責任感、創作熱情和創作實踐以及深入生活和見多識廣,這一切都與園林雕塑藝術設計水平與質量息息相關[6]。面對無事可做的正規軍和分散在各地的民間雕刻大軍,如何讓這些雕塑從業者能夠更好地投身城市園林雕塑的創作和建造工作中,這是當前城市園林雕塑發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全國城市雕塑專業委員會應發揮作用,在主抓國家級和省市級城雕規劃實施的同時,應組織優秀的雕塑家參與重點雕塑項目,繁榮城市園林雕塑的健康發展,必要時可以打破區域的界限,使優秀的雕塑家得到統籌安排,獲得發揮自身才能的機會。全國城雕委應從宏觀上統籌使用這支精銳隊伍,同時要充分發揮整體雕塑隊伍各方面人才的優勢,用其所長、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調動他們各自的積極因素,為當代雕塑事業的發展作出努力使得園林雕塑的語言不再貧乏,園林雕塑真正成為“城市的眼睛”[7]。
當前城市園林雕塑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藝術質量參差不齊是影響城市建設和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展望未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住宅小區雕塑、廣場雕塑、街頭雕塑、場館單位雕塑、公園雕塑的發展,雕塑還將走進每個人的家庭,成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城市園林雕塑亟需革新觀念,需要從政策導向和專業隊伍建設兩個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對策,加強規劃和體制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解決當前城市園林雕塑的藝術質量問題,為未來城市園林雕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