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國
(上海市松江區消防救援支隊,上海 201600)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建筑也越來越高。當前本轄區(上海市松江區)高層建筑100m以下的約有1400余棟,100m以上的有2棟,高層建筑雖然給社會帶來了繁榮,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但從這幾年的高層火災呈逐年增加的情況來看,高層建筑火災逐漸變成我們日常滅火救援的一個重點難點,本文就高層建筑火災如何處置淺談一些基本對策。
首先,高層建筑結構較一般建筑復雜,通常情況下主體建筑較高樓層數多,建筑的擁有框架、剪力墻、筒體等多種形式與結構樣式,并伴有大量的豎井、管道,電器設備多,發生火災時極易形成煙囪效應;其次,高層建筑具有功能復雜、人員密集、可燃物多、火災負荷大等特點;再次,部分高層建筑人員密集情況復雜,一旦發生火災容易導致重大損失。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的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愈來愈高,各國家和消防部門應當加強創新創造,將信息化和自動化設備引入高層建筑消防工作領域,這些設施為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消防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可能的方案。
(1)蔓延途徑多,容易形成立體火災。首先,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大量的煙、熱、火源通過各種豎井迅速向上、下層蔓延,在一段時間內形成“煙囪效應”,造成多層次火災;其次,火勢容易沿天花板、門窗和過道橫向蔓延。當它沖破外墻的窗戶時,外風會加劇火勢蔓延,并會上升、卷曲,甚至“跳”到上層。通過熱輻射和對流的作用,會導致附近建筑物的燃燒。此外,高溫煙氣在傳播過程中會引燃可燃物,半分鐘內可吞沒100m的地板而不受任何阻礙。(2)人員疏散困難,容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火災損失。高層建筑層數大,高度高,內部的功能結構復雜,人多。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的地方需要很長時間。一旦發生火災,高溫和煙霧彌漫整個建筑,能見度降低,疏散通道相對較少,加上人員恐慌緊張等心理,極易造成混亂。(3)救人滅火不易展開,救援難度大,相對危險性較高。加上原本結構的復雜,極易給救援人員帶來進攻的困難,甚至造成迷失方向或掉進豎井中等情況;火災產生的熱量和大量有毒氣體,也增加救援人員的危險性,容易使人造成體力透支,缺水等情況,嚴重甚至出現救援人員暈倒的情況。
立足自救迅速控火,加強第一出動。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救援過程中,要準確確定攻擊起點。一般來說,攻擊的起點是在火級以下一到兩級。同時,進攻的出發點也是前方指揮所或人員裝備集結地。救援行動應采取內攻、內外攻、上下聯合攻、堵火等方法。第一,處置力量要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設施進行內攻。第二,應使用水槍消防車和升降式消防車阻擋和控制外窗和陽臺的火災和飛火。救援順序為第一火層、第二火層、最后火層。進攻和轉移,從而確保能夠迅速有效的撲滅火災。
(1)加強火災監測。在微觀層面上,現實消防監測管理工作中許多消防單位仍然不重視氣體系統滅火設備部件的使用,不積極進行高層建筑消防監測配置。良好的消防監測設備可以起到節約能源、節約原材料、節約人力的作用,還可以起到保證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帶來經濟效益的積極作用。因此,消防監測管理工作需要準確、性能良好的設備購買。可以通過提供先進的裝置設備平臺、優質設備的消防監測管理等來加強救援隊伍的安全保障。但目前的消防消防監測管理體系還不夠健全,保障的水平還有待提高,消防監測管理經驗難以進行分享,給消防監測管理培訓工作帶來很大困難[1]。
(2)加強火情偵查。在火情偵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防煙樓梯、消防電梯等通道,迅速深入內部滅火救人;也可采取利用塔吊、升降機、擦窗機、舉高消防車、消防梯、直升飛機等登高設備,展開救援行動,在使用外部登高設備要加強自身的安全防護,確保萬無一失。
(3)科學進行消防訓練。針對高層建筑的消防訓練應當將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科學合理的進行消防訓練。首先,可以改變單一化的體能訓練,加強消防隊伍的專業知識學習以及技能培訓,并進行專項的心理素質和消防思維培訓,提高消防培訓工作內容以及方式的全面性,真正做到隨時進行、持續進行,為更好完成消防救援任務時刻保持最佳狀態。其次,可以將增加訓練場地環境的復雜度,改變原有的平地訓練模式,將高樓、山區地帶作為訓練場所,可以將訓練場景更好的與真實的滅火救援場景相聯系,讓消防人員熟悉救援環境,在救援過程中更好的應對突發狀況。可以通過提供真實安全的訓練場所、先進的裝置設備、快速的救援傷害處理等來加強救援隊伍的安全保障。
(4)充分利用高層建筑專屬信息化消防設備滅火。隨著社會的發展,消防設備在消防救援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傳統的消防設備有消防水槍、云梯等,但目前的建筑構造、交通環境越來越復雜,僅靠傳統的消防器材難以達到對高層建筑更好的滅火救援效果,例如火災發生的樓層過高,云梯無法滿足救援高度,直接致使救援工作無法進行,無論是被困群眾的安全還是消防人員的人生安全問題都得不到保障。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消防隊伍到場后分成若干個戰斗小組,滅火組攜帶水槍、水帶、分水器、接頭、破拆工具等裝備,是利用室內消火栓滅火。供水組要主要負責保持滅火供水的不間斷,高層供水主要有幾種方法:1)消防水箱用于供水。高層建筑屋頂一般設有消防水箱,以保證初期消防需要;2)利用建筑物內的消防水泵向垂直管道供水;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內管網補水,在使用時,應注意供水系統標志,避免供水線路的錯誤,造成火災的進一步蔓延擴大;3)經沿樓層垂直鋪設的水帶供水,當采取此種方法供水時,一般情況下多用于樓層較低的火災現場[2]。
(5)積極開展高層建筑消防培訓。將集中統一培訓模式與微課培訓進行結合。傳統的培訓方式為統一培訓,但是這種方式較耗時且成本大,在任務多的時段無法進行開展,微課精短,可以在移動終端觀看學習,很好的解決了耗時問題也將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在了消防領域。在消防任務繁重時段,消防人員可以靈活的選擇時間地點進行高層建筑消防知識的學習,不僅為消防培訓工作提供便捷,同時也提高了消防人員的知識水平。消防培訓工作,也可以打破溝通壁壘,加強專家和一線工作人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分享知識和經驗,為提高消防救援能力而努力。國家應加大對消防人才培訓的投資力度,鼓勵高素質人才參與到消防救援工作當中,加強高校對消防人才的培養[3]。
(1)現如今,高層建筑消防管理的知識普及不夠廣泛,滅火設備部件的認識沒有針對性,消防監督管理的工作建設任重道遠。與此同時,對建筑消防管理組織方式、組織單位和職責、監督管理方法等方面進行全程監管,設備部件的掌握情況進行監督。各國家和消防部門應當加強監督管理高質量設備意識,將信息化和自動化設備引入消防工作領域。積極運用法律條例和先進技術和裝備,使商用地下建筑消防制度更加公開化,大眾化。(2)消防部門屬于我國政府部門,應盡職盡責履行其工作任務,做好消防宣傳工作。對于消防專業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力度不夠,同時各年齡段群眾基礎防火知識還需要加強;以確保隊伍安全穩定為前提,以全面提高高層建筑消防救治實戰能力為重點,諸多滅火裝置內部部件的理論知識和使用方法更需要推廣普及。(3)在開始排煙前,要關閉通風系統;在煙霧流經部位和出口,要相應地設防(做好射水準備)。
高層建筑的消防工作是一項基礎性、經常性的中心工作。在目前的消防戰訓工作中,消防隊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不能完全對高層建筑火災掌控,還有一些薄弱的環節和不足。通過對現有經驗進行總結學習、不足之處進行反思改正,根據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多研發一些新裝備,遵循救人第一、合理施救的指導方向及先控制后消滅的準則,創新一些新戰法,才能更好有效地展開滅火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