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萊州市農業農村局研究室 王幫高
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和現實選擇。隨著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托管服務新模式應運而生。萊州市本著“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務自選”的原則,設計了農業生產“全托”“半托”“股份合作”等多種服務模式,解決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補齊了“三農”工作中的短板。為把握好糧食生產主動權,萊州市緊緊圍繞加快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把發展以服務小農戶為重點的土地托管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切入點、突破口,大力發展多層次、多類型、高水平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萊州農服”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供給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完備的服務體系推進了現代農業大發展。自萊州市被確定為全國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和全省“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縣以來,萊州市市委、市政府便將農業社會化服務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高位部署農業生產托管工作。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意見》《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目標、實施路徑和工作舉措,同時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協調小組,在全市構建了比較完備的行業發展政策體系。
“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挑起了“萊州農服”的大梁。這些服務中心充分發揮農機裝備優勢,創新服務模式,增強服務能力,做到了服務鏈條向耕種管收、產地烘干、產后加工等“一條龍”農機作業服務延伸,服務內容向農資統購、技術示范、咨詢培訓、產品銷售對接等“一站式”綜合農事服務拓展,為提升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實現農業節本增效,推動適度規模經營,連片地推進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探索出有效路徑。
針對農村勞動力缺少的問題,萊州市沙河鎮鵬興農機專業合作社圍繞糧食節本降耗、提質增效,先后投資2000多萬元,在合作社內建設為農服務中心,開展了土地全托管服務,從種子購買到農資購進、田間管理,智能配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烘干儲藏、農民培訓,再到收割銷售,合作社提供一條龍服務,對零散的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統一管理、統一耕種、統一包裝銷售。周圍5個村莊有740戶村民將2000多畝土地與合作社簽訂了托管合同。目前,萊州市開展土地托管達2000畝以上的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達12處。
多元化服務主體聯結著社會多方利益。把培育服務主體作為社會化服務的基礎,積極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構建多層次的服務供給體系,是萊州近幾年開展農業生產托管積累的寶貴經驗。圍繞合作服務,發展超過100個服務型合作社,充分發揮其服務成員、引領農民對接市場的紐帶作用。圍繞訂單服務,發展超過35家服務型龍頭企業,通過引導龍頭企業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企業通過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發揮產業鏈的服務帶動作用。圍繞專業服務,發展各類專業服務組織215家,其中專業服務公司23家。圍繞全產業鏈服務,發展農業產業化服務型聯合體22個。
2020年,萊州市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出臺培育發展聯合體的指導意見,相繼組建了各類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了覆蓋農業生產全產業的服務鏈條。圍繞統一經營,拓展村集體服務功能,鼓勵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新組建的村集體組織開展服務,開展服務的集體經濟組織達975個。
服務主體多樣化加快了服務方式和機制創新。近年來,萊州市立足于各自產業特點和農戶需求,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豐富多樣的農業服務方式,將耕種管收等生產作業統一托管給服務主體,有效解決了傳統小農戶技術水平偏低、勞動力不足的難題,成為廣受歡迎的服務方式。隨著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不斷升級,農業產業鏈不斷拓展,參與服務的主體不斷增加,服務內容不斷增多,不僅需要服務主體與生產組織合作,也要求各類服務主體協同協作。因此,萊州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積極鼓勵各類服務主體與經營主體之間、服務主體與服務主體之間,圍繞同一產業或同一產品的供應鏈,以資金、技術、服務等要素為紐帶,通過服務聯合體、服務聯盟等不同方式開展聯合與合作,實現功能互補、融合發展,大大提升了“萊州農服”的整體質量和效益。
向優向好的服務質量贏得市場認可。農業生產作為自然生產過程,與服務主體的服務行為有關,更受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從而給服務質量和效果評價帶來難題,不但影響了農戶對服務的接受程度,還導致服務主體良莠不齊,難以形成良性競爭。為此,萊州市政府部門積極引導行業協會、標準協會等單位牽頭,立足于當地產業實際和社會化服務的需要,研究制定了各類作業服務的標準和規范,主要包括小麥、玉米播種、植保與收獲等技術要求和作業標準,為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和效果提供公平公正的評價依據。
好的服務不僅需要行業規范和標準,更離不開合同的指導與監管。萊州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在指導服務主體開展生產服務的同時,引導服務組織合理確定各環節作業服務的價格,指導服務主體和農戶規范簽訂服務合同,合理確定雙方的權利和責任,減少雙方的爭議和糾紛。另外,還幫助他們不斷完善服務主體信用評價機制,建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對各類服務主體進行動態監測,開展信用打分和分級,促進服務主體的優勝劣汰,對農戶滿意度低的服務組織,將納入黑名單,取消其今后承擔市農業農村局項目的資格,從而實現農業服務業的良性發展。
萊州連續兩年爭取省財政資金400萬元,在全市組織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規范化試點,研究制定《社會化服務行業管理辦法》和《托管服務規范》等制度,著力促進行業規范。每年都要召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項目專家評議會。從農業機械、農機推廣中心、農經中心等部門以及部分鎮街的業務骨干中抽取9名專家組成項目評議專家組,由各鎮街推薦的農業生產托管服社會化服務組織逐個對自己的機械設備、設施、主要作業區域、進行托管服務的計劃等進行現場答辯,然后由專家組進行現場打分,最后確定項目實施單位,這些項目實施單位都要被納入到萊州市農業服務主體名錄庫,目前納入到名錄庫的農機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達300余家,從而從根本上保障了“萊州農服”質量的提升。
靈活多樣的服務模式得到廣泛推崇。針對當前多數農村地區空心化、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萊州市把生產托管作為政策支持重點,鼓勵引導各類服務組織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和不同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發展單環節托管、多環節托管、關鍵環節綜合托管、專項服務托管、勞務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種不同社會化服務模式,為農戶提供保姆式、集成式服務,把小農戶帶入現代化生產軌道上。
“農機合作社+農戶”。由服務組織為小農戶量身定做統一服務模式,直接為農戶提供服務。萊州市朱旺維松農機專業合作社,從2009年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對450畝土地全托管服務,為農戶提供統一育秧、統一植保、統一農機作業、統一烘干倉儲、統一加工包裝、統一銷售的全程服務,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
“股份經濟合作+農戶”。即具備服務能力的村集體直接為農戶提供服務。萊州市文峰路田家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購置機械和烘干收儲設備,為農戶提供生產儲運等服務,達到村集體和農戶共贏效果,進城務工的農民安心在外掙錢,不用擔心田地撂荒變瘦,年終時還能拿到“紅包”,目前該股份制合作社服務糧食面積1700多畝。
“村集體+農機合作社+農戶”則是由村集體發揮“統”的功能,將農戶土地集中托管,交由專業服務公司統一服務。萊州市郭家店鎮于家河村北崮山農機合作社通過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引導村民將山上分散的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統一經營,村集體對外招標服務組織統一服務,做到“農戶委托、統一經營、專業生產、銀行跟進、保險保障”,解決小農戶生產中的科技、資金、機械、保險等問題,發展訂單生產,杜絕了山地被撂荒的問題,收益通過“保底+分紅”的形式促進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