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姜恒勇 滕沛沂 胡廣文
近年來,即墨市龍泉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緊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東風”之勢,為徹底解決當前農村集體窮、支部弱,群眾散、產業衰等難題,創新成立以黨支部領辦的“龍之泉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成總面積800平方涵蓋旅游集散中心、合作社產品展銷、直播孵化基地、快遞倉儲物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聯合社服務站。聯合社通過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合出了龍泉多點開花的農業產業化新形態;通過聯旅游公司,合出了龍泉游人如織的旅游新勝地;通過聯直播電商公司,合出了龍泉與時俱進的“網紅”新經濟。“三聯三合”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提供線上線下平臺保障。
一根竹竿難渡海,眾人劃槳開大船。今年初,龍泉鎮總計有28個村發展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每個合作社都依托各自資源優勢,發展了果蔬、雜糧、藥材、民宿、旅游、電商等多種產業項目,但面向廣大市場,同質競爭、單打獨斗吃了不少虧,讓中間商鉆了空子。龍泉鎮黨委、政府創新擔當,勇于作為,選擇進出龍泉中心點位埠后疃村,反復上門聯系有志回鄉發展的企業家,無償提供場地,投資50余萬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龍之泉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服務站,設立聯合社黨支部,黨委政工書記擔任支部書記,將全鎮有點子、思路活的年輕黨員吸納進來,讓黨組織“站前臺”“唱主角”,牽頭整合各合作社優勢資源,避免經營方向“跑偏走調”,打造了鎮黨委政府牽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線下展銷、線上營銷平臺。
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整合資源是基礎,完善制度是關鍵。鎮黨委圍繞“黨建引領組織起來,制度明晰規范起來,利責統一聯合起來”的原則,制定出臺《關于龍之泉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組織合作社成員單位、法律顧問、農場企業反復征求意見,力求指導意見貼合實際能用、考慮全面管用、政策措施好用。出臺《龍之泉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引入工商、農技、環保、法律顧問等職能部門成立聯合社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小組,制定聯合社產品質量規范體系,在各合作社嚴格篩選產品質量的基礎上,聯合社對產品質量進行共同審核把關,確保聯合社產品質量硬、品質優,在追求經濟效益這條“高線”的同時,守住食品安全這條“底線”。
為了全面提升聯合社的經濟收益,叫響聯合社的品牌實力,龍之泉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秉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理念,為全體社員負總責,為全體社員謀發展。利益共享。聯合社將各合作社的資源進行統一整合、包裝,進行規范化、規模化經營,共同把聯合社的“蛋糕”做大做強。聯合社對各合作社除根據指導意見進行正常分紅外,將經營收入的10%作為激勵資金,每年按照各合作社營業額占比情況進行分配,鼓勵各合作社合理確定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搶占營業份額。風險共擔。聯合社采取抱團取暖的方式共同發展,解決了以往各自合作社單打獨斗,風險自擔的問題。聯合社將每年利潤的20%作為公積金,除用于聯合社正常運轉外,當在個別合作社產業遭遇特殊情況出現年度虧損時,聯合社用公積金以認購股權的形式進行資金扶持,幫助其渡過難關的同時,更加緊密的將聯合社和各合作社聯合在一起。慈善共為。聯合社在銷售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產品的基礎上,還優選了龍泉當地的農場企業商品和獨具煙臺地方特點的特色商品,整合建成“煙臺好物”展銷平臺,進一步擴大了聯合社的經營范圍,拓寬了聯合社的增收渠道。同時,積極助力龍泉慈善小鎮建設,從聯合社“煙臺好物”平臺銷售的礦泉水中每件抽0.01元錢,從地瓜干、蘋果干、果脯等初加工商品中每件抽0.1元錢,從茶葉、果酒、醬油等深加工商品中每件抽1元錢,全部用于充實龍泉鎮紅色先鋒慈善公益基金賬戶,助力全鎮慈善惠民,脫貧攻堅。
龍泉鎮作為昆崳山腳下的溫泉養生小鎮,生態環境優良、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在龍之泉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中,有7家合作社利用各自資源優勢發展了鄉村旅游類產業項目,但當前除4個AAA級景區外,“引不來人、留不住人、賺不到錢”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還在“守著金飯碗要飯”。龍泉鎮全盤統籌,以發展專業化旅游產業為重點抓手,聯合專業旅游開發公司進行進行整體設計,使旅游、文化、創意相融合,設施、服務、管理相匹配,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把一個個景點串成一條條線路、連成一片片區域,形成眾星拱月的品牌引領效應,實現全鎮全域旅游全面突破,帶動聯合社旅游產業更好發展。
“以點聯線、以線聯面”,開辟全域旅游新局面。近年來,龍泉鎮旅游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旅游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與國內外旅游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現象格外突出。為了確保龍泉鎮全域旅游發展提檔升級,高質量發展,聯合社建立“小鎮客廳”,系統推介展示全鎮旅游資源,引入中貿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聯合專業力量重點挖掘和打造全鎮旅游資源和旅游品牌。通過旅游開發公司結合全鎮旅游資源,打造了6條精品旅游線路,以崑龍溫泉、將軍谷、雙百山、茶文化體驗園4個AAA景區為重點,串聯河北崖、獅子夼等省級傳統村落,盤活全域旅游資源,把盆景變成園林,把點變成面,形成處處皆景、處處可游的全域旅游新局面。
“講好故事、調好色彩”,增添文化旅游新內涵。聯合社依托全鎮七個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不斷深度挖道教文化、溫泉文化、狀元文化和古胡同文化等歷史內涵,不斷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魅力。通過專業團隊整體規劃和市場運作,以百年溫泉綠色養生文化為龍頭,以千年古色昆崳山道教文化為基礎,以土色農事文化體驗為核心,以膠東革命斗爭紅色文化為靈魂,將“四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全面打造了龍泉一體化精品旅游攻略,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龍泉復合型旅游開發模式,滿足了多元化的旅游休閑消費需求。
“黨建引領、模范服務”,打造優質旅游新品牌。龍泉鎮本著“金杯、銀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游客的夸獎”的服務理念,聯合社黨支部通過下設旅游黨小組,堅持以“支部建在景區上,服務送到景點里”的理念,在崑龍溫泉、將軍谷旅游度假區等4個3A級景區及北大川旅游度假區、河北崖古胡同等眾多旅游景區設立黨員服務站、黨員先鋒崗和游客服務中心,通過黨員的先鋒引領模范帶動作用和各景點旅游從業人員的主動作為,提高了景區景點的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龍泉鎮自然條件獨特優越、生態環境良好,聯合社產品種類多樣、門類豐富。一直以來沒有解決“好貨賣好價”這個問題。今年,直播帶貨成為新潮流,在疫情期間的助農增收上發揮了極大作用。聯合社看準發展機遇,積極主動利用電商直播商新媒介,有效減少中間銷售環節,解決“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的難題,開拓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下功夫解決“品”的問題。發展直播電商,拿出叫得硬的地域優質產品是前提,當下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取得差異化營銷效果,品牌是制勝法寶。聯合社把打造“龍之泉”特色品牌作為直播電商推廣的重點,成功注冊涵蓋51類、20項產品服務的“龍之泉”商標。通過深度挖掘地方人文歷史,以地方優勢產品為主導,升級產品包裝。并對聯合社產品進行統一標識,不斷強化品牌意識,不斷叫響品牌知名度。
下功夫解決“人”的問題。發揮好直播電商“紅利”,直播電商人才是重點。聯合社把搭建好直播電商孵化基地平臺作為培養直播電商人才的重要環節,起到既能對各合作社乃至全鎮的直播電商從業人員做好培訓教育,又能引領帶動更多的聯合社成員加入到發展直播電商行列的積極作用。同時,聯合社重點把握直播電商孵化基地的專業化建設,通過舉辦培訓課堂和體驗營等教學活動,為廣大從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創業輔導、技術對接、信息咨詢、推廣運營等專業服務,把想發展直播電商產業的群眾匯聚起來,讓愿意發展直播電商的群眾專業起來。
下功夫解決“賣”的問題。以前走街串巷賣貨的“行商”,賣貨靠的是扁擔;現在網絡經銷的“電商”和“播商”,賣貨靠的是平臺和流量。農村直播電商發展的好壞,產品銷售量是最根本的體現。聯合社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銷售量,本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業的人授專業的課”的思路,積極對接上海典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龍泉,為聯合社的直播電商板塊帶來專業化的技術指導,并通過專業手段對“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 ”雙線操作,為聯合社直播電商的網絡“陣地”帶來源源不斷的網絡流量。線上的銷售“陣地”占領了,線下的物流“高地”也至關重要,聯合社完善物流配送基地配套,整合全鎮物流企業資源,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實行統一分揀、統一配送,讓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渠道更暢通,進一步降低直播電商物流成本,提高聯合社整體收益。
龍泉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社通過組織外出觀摩考察學習,在已經發展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但產業項目經濟收益不理想,群眾干事勁頭高但施展平臺不夠用的村,通過集中統籌規劃、科學指引、聯合發展,連片成方引進了草莓大棚、蔬菜大棚、蘑菇大棚、苗木培育、淡水魚養殖和小龍蝦養殖等經濟效益可觀的發展項目,預計明年聯合社可實現整體收益超過200萬元,激活了廣大“沉睡”土地、平塘等資源的發展活力。同時引進了老鄉服務站等服務資源,積極利用優惠政策,整體降低了農資使用成本和農資產品質量風險,為全體社員搭建了一個更有保障、更有前景的農資使用平臺。如今,通過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各合作社的主動創業,以及聯合社的全局發展,現已形成了“處處有項目,村村有產業,行行有精英”的良好發展局面,為建設富裕龍泉,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