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程蕾蕾,王雪治,朱毓姝,楊桔萍
雅安地區耳鳴流行病學的特征分析
姜霞,程蕾蕾,王雪治,朱毓姝,楊桔萍
(雅安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四川 雅安 625000)
分析雅安地區耳鳴流行病學的特征。選取2018年2月至7月雅安市常住人口5 480例,以回顧性分析展開研究,以問卷調查形式對主觀性耳鳴的患病率、致病原因及人群分布等進行初步調查。5 480例調查者中,發生耳鳴者共1 648例,患病率為30.07%,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20歲、21~40歲、41~60歲、60歲以上患病率依次升高;農、林、漁業患病率最高,為41.85%,其次為機關企業行政人群,為39.86%,專業技術人員的患病率最低,為10.31%;有吸煙史、飲酒史、睡眠質量差的人群耳鳴患病率高于無吸煙史、飲酒史、睡眠質量好的人群;城鎮居民患病率高于農村居民(均<0.05)。耳鳴患病率與性別、年齡、職業、城鄉居住環境有關,且城市人群、男性、老年人、農林漁業人員患病率較高,與社會壞境和心理因素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耳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人們生活水平,應當引起耳鼻喉科專家重視。
耳鳴;雅安地區;流行病學;特征
耳鳴為人在無外部聲源時感受到聲音的一種癥狀,患者常表現為耳內或顱內產生嗡鳴、嘶鳴等不成形的異常聲幻覺,這種聲音感覺可以是一種或多種,且持續一定時間。耳鳴是大腦對耳部、聽覺系統損傷的感覺神經反應,常與聽力損失有關,有數百種疾病可以產生耳鳴的癥狀[1]。耳鳴往往是聽力系統出現障礙或者紊亂的一種表現,當耳鳴超過生理限度,便會發展為癥狀性耳鳴,且隨著生活節奏、方式、環境的改變,耳鳴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多于半數的耳鳴患者都伴有聽力減退障礙,在日常生活中,耳鳴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活質量與水平。本研究通過對雅安市常住人群進行抽樣調查,旨在分析雅安地區耳鳴流行病學的特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7月雅安市常住人口5 480例,以回顧性分析展開研究。接受調查者中男性2 190例,女性3 290例;其中4~20歲254例,21~40歲1 471例,41~60歲927例,60歲以上2 828例;在不同的職業人群中,機關企業行政人員148例,專業技術人員252例,商業服務人員192例,農、林、漁業生產人員3 178例,其他1 710例;調查人群中有吸煙史的1 046例,沒有吸煙史的4 434例;有飲酒史的669例,沒有飲酒史的4 811例;自述睡眠好的2 630例,睡眠質量差的2 850例;城鎮居民5 288例,農村居民192例。納入標準:耳鳴者符合《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通過人口普查確認為雅安市常住人口等。排除標準:未能清楚陳述病史者;患有其他可能引起耳鳴的全身疾病者;精神障礙者等。
1.2 方法 以問卷調查形式對主觀性耳鳴的患病率、致病原因及人群分布等進行初步調查。由專業醫護人員對研究對象進行病史和耳鳴的問卷調查,主要項目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居住地、吸煙史、飲酒史、睡眠質量、耳科病史、噪聲接觸史等;耳鳴的側別、性質、時間、自覺程度等。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不同性別組耳鳴人群患病率。②比較不同年齡組耳鳴人群患病率。③比較不同職業組耳鳴人群患病率。④分析可能致病原因。⑤分析患有耳鳴癥狀人群城鄉居住分布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2檢驗。以<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性別組耳鳴人群患病率 5 480例調查者中,發生耳鳴者共1 648例,患病率為30.07%,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組耳鳴人群患病率比較[例(%)]
性別調查人數患病χ2值P值 男性2 190 728(33.24)17.420<0.05 女性3 290 920(27.96) 合計5 4801 648(30.07)
2.2 不同年齡組耳鳴人群患病率 5 480例調查者中,發生耳鳴者共計1 648例,4~20歲、21~40歲、41~60歲、60歲以上患病率依次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2.3 不同職業組耳鳴人群患病率 統計顯示,農、林、漁業患病率最高,為41.85%,其次為機關企業行政人群,為39.86%,專業技術人員的患病率最低,為10.31%,見表3。
2.4 可能致病原因 有吸煙史、飲酒史、睡眠質量差的人群耳鳴患病率高于無吸煙史、飲酒史、睡眠質量好的人群,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4。
表2 不同年齡組耳鳴人群患病率比較[例(%)]
年齡調查人數患病 4~20歲2546(2.36) 21~40歲1 471143(9.72)* 41~60歲927182(19.63)*# 60歲以上2 8281 317(46.57)*#△ 合計5 4801 648(30.07)
注:與4~20歲比,*<0.05;與21~40歲比,#<0.05;與41~60歲比,△<0.05。
表3 不同職業組耳鳴人群患病率比較[例(%)]
職業調查人數患病 機關企業行政14859(39.86) 專業技術25226(10.31)▲ 商業服務19228(14.58)▲ 農、林、漁業3 1781 330(41.85)□■ 其他1 710205(11.99)▲○ 合計5 4801 648(30.07)
注:與機關企業行政比,▲<0.05;與專業技術比,□<0.05;與商業服務比,■<0.05;與農、林、漁業比,○<0.05。
表4 可能致病原因比較[例(%)]
致病因素調查人數患病χ2值P值 吸煙史 14.865<0.05 有1 046366(34.99) 無4 4341 282(28.91) 飲酒史 4.591<0.05 有669225(33.63) 無4 8111 423(29.58) 睡眠質量 290.210<0.05 好2 630502(19.09) 差2 8501 146(40.21)
2.5 患有耳鳴癥狀人群城鄉居住分布情況 5 480例調查者中,城鎮居民患病率高于農村居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患有耳鳴癥狀人群城鄉居住分布情況[例(%)]
地區調查人數患病χ2值P值 城鎮5 2881 621(30.65)24.254<0.05 農村192 27(14.06) 合計5 4801 648(30.07)
耳鳴患者時常感覺到耳脹、耳悶、耳堵、耳部不舒服,嚴重時易產生抑郁、焦慮、心煩等情況。耳鳴對患者的身心影響巨大,易導致患者失眠、疲勞、壓力大,嚴重影響其生活和工作[3]。
對該調查樣本的性別構成進行分析可見,男性耳鳴患病率比女性更高,現代社會中,男性承擔較多社會責任和照顧老人、撫養子女的義務,性格方面比女性更加強勢、倔強,決定了男性耳鳴發生的風險高于女性[4]。根據不同年齡組耳鳴發生特征分析結果表明,隨著年齡增長,耳鳴發生率也逐漸升高,年齡越大,臟器隨之老化,易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合并發生[5]。社會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人的心理更易出現疾患,進而致使耳鳴發生率變高。根據不同職業組耳鳴發生特征分析結果表明,從事農、林、漁業人員及機關企業行政人員患病率較高,以上幾類職業人員平均勞作時間長于其他職業人員,且辛苦程度與對身體的損耗較大,更需要在工作中投入極大的精力,故此類人員患病率高于其他職業人員[6]。根據可能致病因素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有吸煙史、飲酒史且睡眠質量差的患者患病率更高,提示耳鳴患病率與吸煙、飲酒、睡眠質量也息息相關,煙酒對身體的損害都不容小覷,年齡越大造成的危害越大;睡眠關乎人類的身體健康,長時間睡眠質量差會導致人身體出現各種異常,也會導致耳鳴的發生[7]。根據患有耳鳴癥狀人群城鄉居住分布情況結果顯示,城鎮居住人群耳鳴患病率高于農村居住人群,城鎮人群生活環境和壓力相對較大,生活節奏相對較大,居住環境和噪音空氣質量均不如農村,加之近年來的污染情況較為嚴重,均有可能導致城鎮人群耳鳴患病率升高[8]。
綜上,耳鳴患病率與性別、年齡、職業、城鄉居住環境有關,且城市人群、男性、老年人、農林漁業人員患病率較高,與社會壞境和心理因素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耳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人們生活水平,應當引起耳鼻喉科專家重視,本研究仍需拓寬方向進行深入探索。
[1] 丁然然, 劉穎, 鄭劍龍, 等. 耳鳴及聽力下降患者的人群分布特征分析[J].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20, 18(3): 165-168.
[2] 黃選兆. 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29-133.
[3] 陸金山, 楊媛, 呂月, 等. 620例體檢受檢者耳鳴情況調查[J]. 醫藥導報, 2017, 36(1): 45-46.
[4] 賈若. 耳鳴和情緒認知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耳科學雜志, 2016, 14(2): 158-162.
[5] 洪志軍, 劉秀麗, 劉啟貴. 1 748名體檢者耳鳴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17, 24(4): 171-174.
[6] 丁然然, 劉蓬. 耳鳴患者的鳴響特征研究[J].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18, 5(6): 421-425.
[7] 何榮萍, 鄭蕓, 劉蓬. 調整生活方式對難治性耳鳴及睡眠障礙的療效[J].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16, 3(4): 211-216.
[8] 李紀輝, 磨賓宇, 馮海燕, 等. 耳鳴患病率和危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進展綜述[J]. 當代醫學, 2018, 24(2): 178-180.
姜霞,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耳鼻咽喉頭頸疾病的研究。
R181.3
A
2096-3718.2021.07.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