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青山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農業農村局,南京 211300)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指以農業為依托,通過高新技術對農業產業的滲透、三產間的聯動與延伸、體制機制的創新等多種方式,將資金、技術、人力和其他資源進行跨產業集約化配置,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休閑農業和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
南京市高淳區位于江蘇省西南端,區域總面積達802 km2。近年來,高淳區堅持新的發展理念,立足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定位,多措并舉,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鄉村休閑旅游、鄉村特色產業,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鼓勵農民創業創新,促進農業與關聯產業滲透融合,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建設“強富美高”新農村,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促進高淳區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筆者擬對高淳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情況、主要做法進行總結,并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應對措施進行解析。
高淳區依托農業產業資源和環境條件,按照“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精端”的思路,形成了以發展特色水產、高效園藝、生態林業等為一產,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為二產,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智慧農業等為三產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2020年,高淳區實現農業總產值80多億元,出口農產品7 000萬美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00∶3.43∶1.50,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
目前,高淳區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方向發展,形成了由龍頭企業引領、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骨干、廣大農民廣泛參與的融合主體發展格局。據統計,高淳區現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9家、市級18家,銷售(交易)額達5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銷售(交易)額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7家;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創辦、領辦、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社22家,帶動3萬多戶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鏈,基地規模和帶動農戶增長率每年保持在8%左右,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近年來,隨著櫻桃園、藍莓園、牡丹園、月季園、楊梅園、枇杷園、茶園等融合產業的興起,不斷引領著高淳區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目前,高淳區農村呈現出“農業+多業態”的融合發展趨勢,如“農業+文化、教育、旅游、康養”等產業形成了休閑旅游農業,“農業+信息產業”形成了智慧農業,具體包括農旅融合型(一、三產業融合)、農業加工型(一、二產業融合)、接二連三型(二、三產業融合)、全產業鏈型(一二三產業融合)四種類型。
目前,高淳區將農業產業鏈上的各主體打造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成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個、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個。例如,南京歐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上下游產業,通過分工協作、章程約束,聯合1家龍頭企業、2家合作社、6家家庭農場,組建了蝦蟹產業化聯合體,形成了一條集養殖、收購、加工、電子商務于一體的互惠產業鏈,自2019年11月以來,產銷香辣蟹100萬盒。
近年來,高淳區按照“農區變園區、園區變景區、產品變禮品”的發展思路,發展果蔬采摘、休閑觀光體驗農業面積達6 000 hm2,創建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園區”2個、“江蘇省休閑農業精品村”4個、“江蘇省省級創意主題農園”6個,培育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200個,高淳區也因此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江蘇日”活動中被作為江蘇典型進行現場推介,其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同時,“吃”在鄉村、“住”在鄉村、“購”在鄉村、“樂”在鄉村等活動,讓農業增值鏈留在鄉村,讓農民從產業融合發展中得到實惠。據統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對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額達7 310元,當地農民純收入中約有20%的收入來自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高淳區以“慢生活”為主題,統籌推進特色田園鄉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園綜合體“五村”共建,因地制宜地建設了一批以壟上村、小茅山腳村為代表的升級版美麗鄉村,一批以半城旅游、枕松酒店等為代表的精品民宿,及首批省級示范點小茅山田園綜合體,且創建了省級特色田園鄉村6個、省級美麗鄉村21個、市級美麗鄉村165個。高淳區美麗鄉村建設正從“盆景”變成“百花園”,讓青山綠水不再是“養在深閨人不識”,而是變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金山銀山”。據統計,2020年高淳區鄉村接待游客超50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5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高淳區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高效園藝、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生態林業,創建了市級以上農業科技示范園7個,其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例如,在固城湖周邊匯聚著2.5萬戶螃蟹養殖戶,新建的產業融合體“中國固城湖螃蟹城”,是全國最大的河蟹養殖、批發基地,帶動了銷售、商貿、物流、電商、服務、旅游等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就業人員超過10萬人,也因此入選了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高淳區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的原則,強化農業招商,招大引強,吸引多元資本,并扶優扶強,培育融合型農業龍頭企業51家、市級以上家庭農場8家、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31家,創立了“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多種產業合作方式,帶動農民實現多環節增收。例如,占地5.33 hm2的斯耐歐藍莓園,依托其位于椏溪國際慢城入口的優勢,專心做好藍莓全產業鏈,年銷售額達300多萬元,年凈利潤達150萬元。
高淳區圍繞椏溪國際慢城建設,不斷挖掘農村文化資源,豐富農業產品、農事景觀、農耕文化等創意和設計,著力培育了一批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品牌,成功創建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美麗田園”等。同時,2001年至今,高淳區已連續20年舉辦“春季金花節、夏季荷花節、秋季螃蟹節、冬季年貨文化節”等四季農事節慶,以及農民豐收節、采摘節等一系列活動,實現了農業與旅游結合、科技與農耕文化融合、親子與創意休閑糅合的發展路徑,打造了集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條,實現了文旅結合、商旅結合、農旅結合,在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注入了“融合”元素、“創新”因子,持續擦亮了高淳區的“農業+”新名片。
3.1.1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整體水平不夠高
具體表現:大型優質融合發展項目匱乏,尤其是缺乏在全國叫得響、知名度高、深受人們歡迎的龍頭項目,且大型的融合發展企業不多。同時,在目前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實下,高淳區“固城湖”螃蟹雖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其他特色農產品還沒有形成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市場空間、效益優勢還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區域農業產業公共品牌建設仍需集中發力。此外,能引導高淳區農民、農業從“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的“新農人”“新業態”還較少。
3.1.2 人才問題突出
目前,高淳區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問題突出,且其對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手段的理解、接受和應用能力不強,如何讓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突破傳統農業觀念的束縛,實現農業農村創新發展理念的突破,仍是高淳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要面臨的挑戰。
3.1.3 其他制約因素
土地需求如何滿足、閑置農房如何盤活利用、配套服務如何推陳出新等問題,均制約了高淳區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3.2.1 激發主體活力,持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具體措施為:(1)繼續做強做優農業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發揮“火車頭”作用,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發展,從而帶動農戶增收。(2)引進相關農業科研院所落戶高淳區,建立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就地轉化,“接一連三”,延長農業產業鏈。(3)加大對家庭農場的扶持力度,突出培育一批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并針對信譽良好、經營正常的家庭農場開展貸款貼息扶持。(4)促進合作經濟組織提質增效,全面落實江蘇省首批規范化建設整體推進縣試點的建設要求,規范管理,穩定“金陵惠農貸”規模,充分發揮合作經濟組織的輻射帶動作用。(5)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一批聯農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領高淳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6)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圍繞螃蟹、糧油、早園竹、茶果等農業優勢主導產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3.2.2 圍繞提質增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建設和鞏固一批質量安全水平高、加工潛力大、能與農業龍頭企業有效對接的農產品生產基地;重點推進螃蟹生態養殖、萬畝早園竹、優質糧油、休閑農業和生態林業的基地建設,走生態化、標準化、品牌化、特色化農業產業發展之路,確保高淳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位列全市第一方陣。
3.2.3 爭創一流品牌,加強農產品質量建設
具體措施為:(1)推行“二品一標”建設,樹立品牌形象。(2)立足高淳區良好的生態資源,重點打造“固城湖”生態水產品和“慢城”綠色農產品兩大公共區域品牌。(3)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筑牢品牌信譽。(4)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建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5)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保障農產品品牌質量。(6)加強對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態調控和環保型農藥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的集成與示范推廣。
3.2.4 拓展充實農業的多種功能,延伸產業鏈
按照建設“強富美高”新農村的目標,挖掘高淳區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通過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和宜游宜養的鄉村旅游景區,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現代特色產業,積極探索符合高淳特色、貼近高淳實際的產業融合發展新機制和新模式,拓展農業產業的內涵、外延和發展領域,大幅提升整個農業產業體系的效益,進而推動鄉村振興。
3.2.5 鼓勵農民創業創新,激發鄉村創業創新活力
積極引導新時代青年農民把握農民創業創新戰略機遇,開展農民創業創新。同時,構建一批創業創新平臺加快筑巢引鳳。強化政策推動,集聚一批創業創新人才,并注重對其進行培訓培育,讓農民創業創新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不斷深化,結出碩果。
3.2.6 強化政策保障,營造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
高淳區政府要強化政策保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保障,并營造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快速、科學發展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推進高淳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