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福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經濟發展和統計服務中心,山東 長島 265800)
海島是我國海洋國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海島經濟不論是對于國土安全、資源環境,還是對于經濟發展、社會民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然而,海島經濟發展也具有特殊性,海島在生態景觀、港口海域、漁業養殖以及風能潮汐方面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交通運輸不便、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大、淡水資源以及電力供應不足等一系列的制約條件。因此,對于海島經濟的發展,應該緊密結合海島經濟的特征以及不同海島的區位環境、資源稟賦等,科學合理地確定海島經濟的發展定位,推動海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海島經濟主要是依托海島或者是列島及群島等海域的空間環境和自然資源等,對海島及其附近海域進行的開發利用以及保護等經濟產業活動。海島經濟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海島經濟的承載主要是海島以及周邊海域,包括了海島的島基、島陸以及島灘等,海島經濟有較強的地域特征,各海島以及海島群都可以發展海島經濟。其次,海島經濟發展的資源稟賦特殊,海島經濟發展與內陸經濟發展有著較大的區別,海島經濟的資源支撐既有海島的土地、港口、灘涂以及海域等空間資源,也包括了漁業、生物、礦產、旅游等資源性資產。最后,海島經濟發展的統籌性較強,在海島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經濟產業發展之間的平衡協調有著較高的要求,海島經濟的發展模式必須與海島的生態特征充分結合起來。
長島,又稱廟島群島,地處膠東和遼東半島之間,在黃海渤海交匯處,屬于環渤海經濟圈的連接帶,與日本和韓國相鄰,與蓬萊、旅順相連。長島共151個島嶼,其中有居民的島嶼10個,島陸的面積59.258平方公里,海域的面積3242.74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87.64公里,2020年6月,國務院批復長島按照省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功能區體制獨立運轉,共轄8個鄉(鎮、街道),40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4萬余人。近年來,長島以成立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堅持生態保育優先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大力發展漁家樂產業和漁養產業取得新突破,海島的支柱產業廟島扇貝養殖產值突破2600余萬元,海參養殖產值突破190萬元。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旅游服務業比重持續提升,漁家樂、碼頭旅游市場配置不斷完善,旅游環境進一步提升,為推動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綜合分析,長島經濟發展既有特色優勢,也有困境與不足。
其優勢主要體現在:首先,具有明顯的地理區位優勢。南鄰膠東半島蓬萊7公里,北距遼東半島旅順42公里,不僅是渤海海峽咽喉,也是京津冀的重要門戶,區位條件獨特,在區間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銜接以及中轉樞紐作用,經濟發展可以受到環渤海經濟圈的輻射帶動。其次,具有明顯的政策優勢。國務院設立蓬萊區,以原蓬萊市、長島縣的行政區域為蓬萊區行政區域,長島按照省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功能區體制獨立運轉。山東省委省政府制定《關于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推進煙臺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推動長島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旅游度假區、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這些都為長島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三,具有明顯的旅游資源和物產優勢。長島是我國有名的旅游強縣,也是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十大最美海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同時,長島也具有豐富的物產資源,貝藻魚類海珍品種類繁多,刺參、皺紋盤鮑、櫛孔扇貝、光棘球海膽馳名中外,風能和航運資源豐富,經濟發展的資源支撐力較強,為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長島經濟發展的劣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長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提升。雖然現階段長島在基礎上設施建設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長島的電力通信、供水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在港口建設、島陸交通、網絡信息、淡水供應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內陸相比還存在著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第二,資源開發利用系統性不足。長島無論是旅游資源、文化資源還是漁業資源都比較豐富,但是當前在開發利用長島的資源上還還存在著開發方式較為粗放的問題,資源開發利用的系統性不強,資源價值得不到充分的開發利用,資源開發的產業鏈條長度不足。第三,經濟產業結構不夠完善。當前長島在經濟產業結構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以海島的漁業發展為例,當前仍然以扇貝及牡蠣等各種海產品的養殖為主,缺乏各類精深加工產品,漁業產業鏈條不夠系統,整個漁業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化以及產業化。
在長島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方面,應立足于現代化的海洋產業體系的建設,對自身的經濟發展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應根據長島海洋產業體系發展的實際需要確定旅游、漁業等主導產業的發展,強化對主導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植和資金支持,并根據主導產業的發展引導各類關聯產業以及基礎性產業的跟進,建立更加系統完善、健康穩定的經濟運行體系。在產業的體系的發展方面應該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第三產業的引領以及服務作用,推動海洋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推動實現區域的人口聚集和消費擴大,帶動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
結合長島的實際特點,在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方面,應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快推進長島的生態養殖,按照現代海洋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推動可持續的生態養殖產業穩步發展,尤其是探索近海立體生態養殖策略,加大藻類種養規模,提升海珍品養殖規模,實現生態養殖產業規模的擴大。第二,加快推動長島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積極探索基層黨組織領辦旅游專業合作社,與大中型的文旅集團等簽訂旅游項目合作開發意向,開通各種旅游航線,推動漁家樂轉型升級,不斷拓展長島旅游經濟產業的領域。第三,應重點推動海洋運輸物流產業的發展,對長島的物流資源等進行系統整合,培育發展現代化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形成海島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海島經濟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必須具備較強的動力支撐。在長島的經濟產業結構發展過程中,一方面,應該注重強化新興產業領域的投入,尤其是結合海島的資源實際等加大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推動強化科技創新。例如,充分依托海島風能、海洋能以及太陽能資源比較豐富的特點,發展新能源產業,建立地區的能源供應基地;利用海島近海的優勢建立并完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強化在海洋石油、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制藥等方面的探索創新,依靠科技創新優勢轉化成為產業發展優勢。另一方面,應積極發展符合海島實際的特色產業,如可以重點發展并完善海洋水產品加工產業,對傳統的海產品初級產業進行產業鏈條延伸,實現產品結構以及加工技術的升級,推動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
推動長島產業經濟結構發展的優化,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保障。在長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突出海島的通水、通電以及通航等。一方面,加快長島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長島四面環海,在交通運輸方式上以海運為主,交通依賴性非常強,在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應該圍繞港口為中心進一步優化海運的航線和運力,構筑與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相連的交通渠道。另一方面,應加快推進長島水利以及電力開發,尤其是加快長島淡水資源開發,解決以往靠降水來補給淡水的問題,按照長島水資源狀況探索采取多種集水手段,推廣節約用水水利工程,推行海水淡化等方式增加海島淡水的供應量,為長島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對于海島經濟的發展,應根據海島經濟的內涵和特征,結合海島的戰略發展定位,科學的確定海島的產業結構特點,完善海島經濟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全面加強海島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并注重經濟產業結構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促進海島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