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中華人民共和國麗水海關,浙江 麗水 323000)
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想要有效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需要結合事業單位自身實際運行情況及職能特征,以此實現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及水平的目的。隨著新會計機制的推行,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提出更高要求,通過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能力推進事業單位實現可持續發展。
內部控制體系有利于提升事業單位各項經濟運行的合規性、合法性,確保資金安全使用、財務信息完善,進而推動單位高效發展。因此,優化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勢在必行。
第一,優化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可以保障單位資產的安全性與使用效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主要以預算為主線、資金管控為核心點,進一步完善預算編制,有效監管預算執行,結合工作安排分析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及資金使用效益[1]。
第二,優化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經濟活動風險防范能力,推進反腐倡廉機制建設。事業單位運用信息手段構建并完善經濟活動的日常監管機制,將制衡機制引進內部管理當中,更新優化其業務運行流程,確保內部授權審批控制,從而實現各項經濟活動的權限制衡,形成立體化的網絡模式。
由于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會涉及單位多個部門的項目,且對工作人員自身綜合素養要求較高,一旦對風險管理職責缺乏清晰劃分就會導致單位內部工作人員能力與職責匹配度不足,進而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實施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財務人員缺乏明確的職責、職權規劃,則不利于相應職責與工作效率的充分發揮。由于工作能力降低,缺乏專業性的判斷,在出現如資金、質量等問題后,則容易出現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最終使得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增加風險發生的概率。
在我國事業單位的各項業務活動中財務業務與其他業務之間并未有明確的區別,不相容職位間缺乏應有的分離控制,這一情況使得部分員工存在舞弊行為。事業單位在實際開展內部控制工作的過程中,重點環節的職位安排落實不到位,并且受到固有理念的長久影響,使得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仍舊以財務人員為主,無法充分發揮出內控制度的效用[2]。
以當前部分事業單位內的財務人員為例,由于單位編制數有限,財務崗位只能作為編外崗,這就導致其財務崗位對高精專業人才沒有吸引力。此外,編外人員存在人員穩定性差,流動性大的問題,這類員工對財會相關理論知識理解不到位,并且對財務工作的意義作用缺乏正確判斷能力,進而對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造成影響。相較于普通企業,事業單位屬于非經營性單位,對員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有所忽視,使得大多數員工對自身能力價值的提升不積極,與相應職業標準存在差異。
現階段,雖然多數事業單位內部已經處于內部控制建設階段,且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流程,對單位內部分工作具有積極性作用,但是單位現行的風險評估機制依舊存在缺陷。尤其是關于資金使用風險的管控,當前風險控制工作的開展重點依舊集中在審計監管上,對事前及事中監管缺乏重視,其重心大多集中于事后監管,無法真正達到防范、監管的目的。
事業單位應當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意識,安排專業的風險管控人才,充分結合內部控制與經濟風險防范,借助底線思維意識管控風險,從而構建出監控預警、分類評估、應急處置一體化的防范和處理金融風險的制度,重新梳理掌握風險管控的運作流程及具體職責,重點查找分析各個崗位風險點,進而對事業單位經濟運行展開有效管控。另外,通過注重風險管控方面的人才培養工作,有助于提高分析、應對經濟風險能力,從而提高未來風險的識別、預測能力,緊跟當前經濟運行趨勢,進一步提升資金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水平。
第一,健全內部控制活動。明確內部控制的牽頭部門,或者設立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從本質上改變傳統理念,實現財務部門的脫離,一方面確保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推動內部控制活動的有序運行。通過調動各部門積極性,促使其參與到內部控制建設中,從經濟活動的各環節著手開展。同時,事業單位還需要就職責職權進行明確的劃分,尤其是關于單位資產管理、審計等重要部門,通過合理有效的工作模式促使各職能部門形成相互監管的模式,進而推動事業單位的穩定健康發展。另外,事業單位還應當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制度,秉持不相容職位相分離的原則,保證經濟活動運行的合規性、合法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了解掌握各項收支業務工作的權限,進一步開展工作,確保所提供財務數據信息的真實度與有效性,有效規避舞弊行為的發生。
第二,構建健全的監管機制。事業單位在完善內部控制工作的同時,需要完善相應的監管機制,為后續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應當緊跟時代趨勢,改善傳統的發展理念及思路,憑借自身的知識儲備及實踐經驗,對單位內部各項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科學管理,同時構建有效的管理機制,以此達到提升內控有效性的目的。另一方面,想要提高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效率,盡可能地減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事業單位需進一步完善現行的監管機制。
第一,引進優秀人才。在事業單位中,內部控制工作與其單位內部結構息息相關,人才更是各單位機構中有效運行的關鍵資源,為此事業單位需積極納入更多優秀的人才,實現完善優化內控目標。單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技能水平以及道德感和責任感都對內控工作的運行效率造成很大影響。所以,事業單位需進一步提出更高的人才選拔招聘要求,形成嚴謹合理的招聘制度,通過這種方式保證單位員工的綜合素養與專業技能達標。另外,事業單位還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根據其他影響因素合理規劃職位,保證人力資源效用的充分發揮,進而促進事業單位整體的經營發展。
第二,加大培訓力度。事業單位還需注重內部現有員工的培訓工作,幫助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的實施形成正確認識,增強其自身的風險防范意識。對于單位全體工作人員,要在日常宣傳推廣過程中增加內部控制的相關理論知識,促使其從本質上了解到內部控制實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而提升員工專業素養,以此提高單位內部控制的實施效率。如此一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僅具備了內部控制意識,而且形成專業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創建良好的內部控制運行環境。
事業單位應先對各部門負責人及總會計師展開培訓,在提升專業水平的同時強化自身內部控制意識,從而實現提升內部控制業務素養的目標。事業單位還需強調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及道德品質的培養工作,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理念,財務人員需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及時了解最新的法規及知識,提高自身的風險防控和監管能力。另外,單位內部管理層的內部控制知識培養也十分必要,內部控制知識培養可以提升自身內控意識,為實現穩定健康運行奠定良好基礎。
事業單位應當注重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對于管理層而言,應重點關注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通過優化完善相關機制,有效規避內控風險的發生。工作人員充分了解掌握單位各項經濟活動的特征及相關政策,同時,需鼓勵會計工作人員以外的員工積極參與到風險評估工作當中,充分發揮其作用,進而有效規避內部控制形式化。基于此,事業單位需以自身情況為基礎,構建可行性強、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另外,事業單位還需定期開展精細化的風險評估工作,深入分析各項業務活動的潛在風險及風險發生后產生的損失,再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形成健全的風險預警體系,高效管理潛在風險。
內部控制建設對于我國事業單位制衡內部權限運行、依法行政、實現廉政建設均具有重要作用。根據所處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具體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不斷優化完善,提高單位內部管理能力,樹立較強的風險防范意識,從而為事業單位穩定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