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娥
(河源理工學校,廣東 河源 517000)
成本會計是經濟環境發展的產物,是以成本核算為基礎,將數量分析、數理統計相結合,針對企業經營發展項目進行會計管理,從而實現成本最優,確保企業經營高效運轉的工作。企業日常運營與發展中的各個階段都會產生成本投入,在生產階段主要是物質資料的花費,在銷售階段主要是工業性勞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固定資產出租成本等,這些花費都是成本。成本會計核算就是對企業經營主體的資金活動進行核算。
成本會計核算對象有三大類,分別是企業的生產部門、內部職工、行政部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核算對象。其中,生產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注意材料控制、制造成本、勞動成本消耗問題,著重關注建筑材料和施工材料的合理分配問題,優化操作流程,節約人力成本;內部職工應該提升對成本管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節約意識與成本理念;行政部門要總結相關成本數據,根據具體情況測試和評估項目所需資金量,并分析后續是否需要進行成本投入,為決策者提供數據依據。成本會計核算方法主要有作業成本法、分批法、典型法、分步法等,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企業對成本會計核算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十分嚴格。
當前,會計核算人員在進行成本會計核算時,對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掌握不熟,不能對期間產生的各項費用進行科學的分類和規劃,核算內容不夠完整,難以為企業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支持,核算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其操作能力亟須提升。其次,缺少成本控制分析,成本費用控制不當。企業部門之間難以建立有效、及時的溝通機制,管控人員市場意識不足,成本管控意識亟須增強,成本核算混亂,容易導致管理數據不統一,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數據反饋不及時等。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完善成本控制分析,提升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升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全新的、統一的成本核算思想,合理核算無形資產,充分考慮環境成本,促進企業低碳發展,從而為管理層提供科學決策。
筆者以A公司為例,以該公司的物流成本為核算對象,分析其核算現狀,總結該公司的核算問題,從會計和核算的關鍵節點入手,探索企業成本會計核算的具體實施策略。
A公司主要生產化工產品,如織物洗滌用品、個人清潔用品等,于2000年開始運營,集生產與銷售于一體,設備先進,技術精湛,研發出了多種環保產品,且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逐漸從小型企業做大做強,現已成為省內化工企業的代表。
物流成本主要指回收物流、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等,將其相加即可得出企業總物流成本。但是在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中,物流成本會計核算存在一系列問題。第一,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缺陷。在統計分配率方面,A公司物流成本中直接成本的占比較小,間接成本較多,分離物流費用較多,因此應該將間接成本合理分配給每種產品。可是在實際核算過程中,分配仍然采用人工計算方式,加上投資耗費很難確定,在實際計提、核算時,數據計量并不精確,因此在后續考核中,核算成本容易出現錯誤,結果不夠準確。第二,信息核算不明晰。主要是因為各個部門結構較為松散,所以成本信息核算時,數據統計和計量較為寬松,相關管理人員不能得到確切的、實時的、動態的物流費用成本,只能看見綜合物流費用。例如,采買人員實際購入100噸碳,以軌道運輸為主,在這一過程中,所有的搬運費、運輸費、裝卸費都應該納入“在途物資”,但管理者和核算人員不能清晰地看到專項物流成本,信息核算無法明晰。第三,物流信息反映不全面。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除了信息核算不明晰之外,還因為會計核算記錄不全面。通常情況下,裝卸費、運輸費(二級科目)會納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制造費用”等科目下,但是租賃費用、人工費用等成本費用僅記錄了外包委托,納入“代理物流”,因此成本核算數據并不全面。第四,信息反饋不對稱。受成本信息不全面的影響,企業財務人員核算數據難以與當期實際發生進行配比,因此物流信息反饋不及時、不全面。例如,在2016年3月支付外包運輸工程,但是在成本核算時,三個月以后才會體現出物流成本。如果從會計專業的角度出發,此項物流費用可以通過“預提費用”來體現,但是由于信息溝通不及時,財務部門工作人員與物流部門統計人員的信息不對等,難以控制企業總成本。第五,結算原始物料成本值偏低。原始物料的結算方式以到廠結算為主,具有一定的優勢,如可以優化核算過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產生對方企業承擔所有物流費用的情況,直接導致物流成本計算偏低。但是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此類費用由企業自行承擔,并且包括交通運輸費用、倉庫保管費用、人工搬運費用等。這一范圍的成本核算被模糊掉了,物流成本控制數據就會出現偏差。
第一,A公司缺乏獨立的物流核算部門,缺乏必要的物流成本管控部門,成本管理缺少專業核算體系。因此,必須建立物流成本計算體系,確認物流成本,彌補成本核算與管理的缺陷,加強物流管理。第二,物流成本核算對象分類不規范,核算范圍不清晰,自營物流反映不精細,核算信息難以集中,結算方法不夠完善,缺乏隱性成本與顯性成本的區分依據,內涵得不到統一,實際操作難度大,物流成本核算對象分散于各個運營階段,核算數據不及時。第三,A公司沒有物流管控中心。A公司已經從一個小公司逐漸演變為大型工業企業,但是缺少完善的物流控制體系,物流難以得到有效管理,工作流程不完善,物流成本結算難以進行,相關數據難以及時反映出來,控制體系有待完善。
第一,統一構建成本會計核算模式。將物流成本納入會計核算科目,并將其設置為一級核算科目;之后將企業自營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成本、對方企業支付成本、廢棄物流成本等作為二級目錄;將企業自營物流成本分為人工投入、材料投入,將第三方物流成本分為一般投入、維護投入,將對方企業支付成本分為保管投入、水電投入,將廢棄物流成本分為特別投入,此類項目,將以上內容作為三級科目。細化項目內容,確定每個成本賬戶下設的三級科目內容,將物流成本核算從“材料采購”中分離出來,結合企業自身情況,進行具體的目錄設置。第二,統計物流成本。確定會計框架,在建立賬戶、編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報表的基礎上,提取全部物流成本并加以核算,如基本信息費用、物流通信費用,都應該分離核算,整理出具體的成本數據信息。第三,在產品生產環節,會計核算人員應該嚴格把握生產投入,根據賬戶明細,找出隱藏物流成本,對有特殊制造性質的產品進行具體分析;在供應階段,應該深入剖析管理費用,從原始資料入手,分離相關賬戶,依照支付形態類別進行分類統計;在銷售環節,對一些抽象的項目,如管理投入或銷售基本投入,應該根據功能類別進行統計,如銷售過程中的儲存搬運,不能放在銷售費用賬戶中,應該納入物流成本核算項目,單獨核算其成本。第四,控制日常運輸成本。精選運輸工具,從產品批次、安全性能、貨物屬性、運輸路線、運輸工具質量等方面考慮,選擇穩健的方式進行物流運輸,嚴格把控每個環節,減少外部材料倉庫,減少運輸成本和管理成本,借助線性規劃科學安排運輸方式和路線,總結運輸各項數據,改進貨車運輸裝載間,提升空間利用率,提高裝載率,強化存儲成本管控。
當前,企業的成本會計核算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掌握不熟、成本核算混亂、管理數據不統一、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數據反饋不及時等。因此,企業應該統一構建成本會計核算模式,統計專項成本,根據賬戶明細,找出隱藏成本,加強成本控制分析,提升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