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五團沙河鎮文體廣電服務中心,新疆 阿拉爾 843015)
現階段,群眾文化舞蹈作品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具體分析是:
群眾文化舞蹈作品具有表演性特點。它的主要目標是使人們身體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并且增強民眾的娛樂情趣。如果不能使舞蹈的編排具備合理性與科學性,就不能很好的帶動群眾參與舞蹈,一旦群眾失去跳舞興趣,那么舞蹈編排就失去應有的意義。由此可知,舞蹈編導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況下群眾舞蹈編排工作具有一定工作難度,它需要耗費大量心血和精力。廣大群眾因沒有參與舞蹈編排工作,所以也無法理解舞蹈編導為舞蹈所付出的辛苦,在實際舞蹈活動中,群眾隨意的舞蹈動作,其實是對舞蹈精神的不尊重,自然也無法體現出舞蹈的效果[1]。
群眾舞蹈來源于群眾真實的生活,它是在群眾文化意識基礎上編排出來的。群眾舞蹈對象是廣大普通百姓,這就會使表演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表演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對于表演能力較強的舞者而言,群眾舞蹈具有一定藝術性,通過扎實的舞蹈基本功可以將舞蹈魅力展示出來。而對于缺少舞蹈基本功的舞者而言,群眾舞蹈就是一種參與度高的活動。他們無法通過肢體活動去表現出舞蹈內涵和思想。由此看來,由于舞者不同水平的影響,增加群眾舞蹈編排工作的難度,甚至將其帶入瓶頸期[2]。
正常情況下,群眾舞蹈的動作需要具有廣泛性特點,這樣能夠獲得更多人認可和支持。然而,由于舞蹈編導需要考慮所有年齡段人的身體素質特點,無法增加舞蹈動作難度,這就會使舞蹈不具備較深的文化內涵,也會呈現出表現力不足問題。因此,對于舞蹈靈魂的考量,編導需要加大重視程度,這樣才能編排出更具有藝術特色、更適合全民運動的群眾文化舞蹈。
針對目前群眾文化舞蹈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采取以下策略進行解決,具體分析是:
為了促進群眾舞蹈編排作品創作力和表現力的提升,編排人員需要深入到群眾生活中去,從中找尋舞蹈素材,賦予群眾舞蹈內在靈魂,對其舞蹈動作進行優化。第一,編排者要對編排的方向和動作進行明確。將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到舞蹈中,從而讓舞蹈展現出更多的群眾心聲和情感,從而使舞蹈實際編排功能得到提升。第二,以本地文化特色為基礎,編排者結合當地人文精神、民風民俗等,對舞蹈內涵進行豐富,使舞蹈質量得到提升,讓人民群眾走進舞蹈,接受舞蹈,自愿參與到群眾舞蹈中來,體會舞蹈中的精神文化。第三,編排者充分利用舞蹈動作,吸引群眾的注意力,通過適合的音樂將群眾思想打開。全面了解群眾運動需求、審美觀念等,從而不斷豐富舞蹈文化內涵,提高群眾參與舞蹈的積極性,讓人民群眾在舞蹈中體會無限樂趣,并且陶冶情操[3]。
舞蹈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編排者的影響。因此,編排者有必要科學合理的對整個舞蹈進行構思。認真對各個舞蹈動作、關聯動作的藝術性進行深入挖掘,從而讓舞蹈生活化,將生命活力賦予到舞蹈動作中。第一,編導需要全面而綜合的了解當地居民舞蹈水平及實際生活水平,繼續找尋舞蹈創作及思想方面內容。第二,對于優化設計過程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具體是要對每個舞蹈動作的連貫性進行深入而詳細的研究,將舞蹈內涵凸顯出來,并且將舞蹈藝術色彩展示出來,讓舞蹈融入到群眾生活與文化中去,從而使舞蹈的藝術魅力和文化格局表現出來。
將帶有情感的音樂與群眾舞蹈相匹配,能夠促進舞蹈藝術效果的提升。為了有效操作舞蹈,增強舞蹈文化內涵,編導需要從傳播舞蹈的精神層面和舞蹈廣泛性動作方面出發,用音樂背景來為舞蹈增加藝術魅力和感染力。第一,根據舞蹈具體情況,編導采用合適的音樂進行搭配。通過對觀眾視覺、聽覺的充分調動,從而拉近群眾與舞蹈的距離,讓群眾在觀看舞蹈過程中,能夠對藝術情感有所感悟和體驗。第二,編導要在特定舞蹈動作中,特別突出文化主題。通過對有張力舞蹈動作的設計,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強大的反差效果,讓觀眾沉浸在舞蹈藝術環境中,感受到舞蹈帶來的魅力。
由于渲染氛圍主要依靠音樂,因而需要音樂與舞蹈有機融合。尤其是伴奏音樂,更需要其與舞蹈中心隊形達到和諧與統一,從而進一步突出舞蹈的主體,使觀眾在舞蹈中能夠達到情感共鳴。舞蹈與音樂是緊密相連的,好的音樂會讓舞蹈錦上添花,同時舞蹈也能讓音樂盡顯情感,讓觀眾體會到音樂的獨特情感。
結束語:綜上所述,群眾文化舞蹈編排工作,需要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和思想需求為基礎。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使其舞蹈藝術形象進行不斷升華,增強表達情感的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參與舞蹈表演,讓廣大群眾體會到群眾文化舞蹈的樂趣,從而豐富人們精神生活,實現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