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韓敬輝
(1國防科工局經濟技術發展中心,2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京 100000)
我國巡視工作饒有特色,是黨內一項全覆蓋的政治巡視工作指引。巡視組在對涉及的問題進行審視時,離不開對各業務事項的專業評價與鑒定,所以,政治巡視與業務審計如影隨形。一旦涉及審計事項,便離不開專業的審計人員與高效的審計技術,這兩者為我國政治巡視的結論提供證據支撐。
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已是我國黨政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再次提出反腐斗爭基本方針,屆時“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須從嚴”的方針指引不斷凈化黨內生態氛圍,保證純潔與凝聚力,進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根本要義。
但從嚴治黨中的“嚴”不是辦案從重、從快,而是要按照《黨章》的規定,嚴格約束自身行為,特別是思想和制度從嚴,而“治”不是治標不治本,而是標本兼治、懲前毖后、治病救人。要想全面從嚴治黨方針落地,就必須要始終堅定不移地推動反腐斗爭建設,持續關注整治腐敗和作風問題,同時對典型案例及時剖析,保持警鐘長鳴反腐態勢,推動各類監督機制的有機貫通,打造監督全覆蓋體系,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筑牢思想堤壩防線。巡視工作恰好就是新時代理論的具體實踐,也是跳出歷史周期的有效途徑,巡視監督已被納入國家監督體系。目前,巡視工作的開展已與其他監督力量協調配合,形成一個高效可行的黨內黨外監督整體格局,借此有效解決以往監督銜接不足等問題。所以,國家有關部門繼續推進巡視工作進程,持續發揮巡視關注的利劍作用,同時明確巡視工作的社會職能與定位,以實現工作開展的最大效能。
對于巡視與審計相結合的理解,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兩者的相加,而是要把各條主線相互融合,真正磨一把“利劍”,實現協作配合的長效從嚴治黨機制。巡視前,審計與各級巡視機構需緊密配合,巡視機構負責介紹工作對象和具體情況,提出工作前預判的重點維度;而審計人員也要做好“偵察兵”,就此主線發現更多問題與線索,力爭實現資源信息的最大效用,提升審計在巡視工作中的關鍵價值。具體而言,可細化為以下關鍵點:
近年來,巡視工作的開展如火如荼,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國家全面從嚴治黨的政策落實大有裨益。巡視工作為了加大黨建工作的監督力度,適度啟用審計機關加以配合。審計機關正是運用了自身強有力的專業素養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巡視工作提供近年數據,既實現了自身的審計監督,又為巡視工作提供信息支撐。因此,審計機關與巡視組互動合作,利用審計的職業敏感性,更容易發現巡視過程中隱藏的重大隱患。
同時,一旦真正發現風險問題,要與巡視組實時溝通,恰如其分地將審計線索轉化為案件信息,有利于巡視工作的逐步推進。同時,在參與巡視工作中,審計機關也要始終秉承工作開展的四項原則,即公正性、專業性、獨立性和法定四項屬性,借此加強參與巡視工作中的審計機構對經濟決策、民生資金使用等關鍵項目的重點審計,同時狠抓審計成果報告質量,嚴肅經濟、政治等作風建設問題,為巡視工作提供信息指引。
審計工作的開展依托審計人員,并利用多層次、多視角的審計分析方法在全面風險導向審計下,將細微處的、不易察覺的可疑點進行放大,提升自身的審計質量,同時為各級巡視組的工作開展提供素材。所以,審計工作的開展仍然離不開人本主義思潮。
另外,審計人員與各級巡視組的配合密切程度也是保證巡視工作高效開展的關鍵要素,目前各級巡視組從審計機關選拔人員,使其真正參與到巡視工作中去,可以提高巡視工作組發現問題的工作效率。此外,在檢查被審單位是否存在違法行為時,不僅要從根源查起,還需對單位及人員的行為特質及后果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由于涉及的工作內容較為復雜,更需一支有精兵強將的專業審計隊伍,從發現違法違規線索出發,高度配合巡視組,從根本上解決發現的各類風險隱患和問題。
無論是經濟成果審計,還是特殊維度審計,審計成果都是其工作開展實施的核心,也是評估整個被審單位和審計工作開展好壞的重點依據。巡視工作組若能充分利用上述工作成果,便能實現督促被審單位重視審計和巡視工作結果的效用,以發揮審計與巡視成果落地的最大效能。另外,審計成果真實可靠是巡視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保障之一。審計成果的公開透明,是社會監督體制的逐步完善,也是媒體和網民的關注要點,因此審計監督承載了公眾、國家機關對反腐倡廉工作開展的期望與決心,更是推進巡視工作,乃至推進國家公正嚴明加強黨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國家主席反復論述巡視工作的重要社會地位的歷史時期,引用審計進行巡視工作監督與執行是探索“巡審結合”的關鍵要義。
大數據環境下,諸多國家的國家治理水平提升和持續發展都與大數據戰略密不可分,而各國最高審計機關的戰略目標與國家經濟戰略不謀而合。所以,為了使審計工作能夠在促進國家良治和可持續發展中發力,審計理念、制度、方法、人才培養等構建變革需及時跟上。同時,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為代表的信息系統使原有信息系統已擴展至業務、決策支撐等多維領域,原有技術方法在風險評估、流程介入和證據獲取等方面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同時,被審單位的審計疑點發現也并不像傳統形態那樣易于察覺,還需要依靠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對審計疑點進行梳理。現代審計技術方法除了融合傳統審計7大武器外,還可從以下3個層次進行具體分析:
總體分析技術是一種針對關鍵信息的提取與處理方法。該方法的應用可提高數據信息的可理解性和顯示力,能幫助審計人員更好切入關鍵環節,并擴大至宏觀審計,借此掌握被審單位的整體操作。代表性的技術包括回歸分析與多維分析等,以回歸分析為例,其是用于處理變量與變量間關系的一種常用數學方法,同時可量化風險,更重要的是,回歸分析法并不完全依賴審計師經驗,僅通過系統內歷史數據的輸入便可以實現完整的預測與分析。
疑點發現技術主要應用于海量數據的精準分析層面,通過疑點發現精確地識別信息層中隱含的異常數據,疑點匯總可以最大限度地聚焦審計疑點問題,這一審計技術方法的應用大大降低了審計風險。具體應用方法包括相似度檢測及適配軟件創新等,在具體應用中,數據相似度檢測較為廣泛,該技術方法常針對不同來源的數據,通過信息匹配進行檢測,以獲得審計證據,借此發現疑點,避免財務欺詐和各類不準確事項。
基礎支撐技術主要為疑點發現技術提供支撐,以提升審計技術效率,包括收集和清潔數據倉技術、云計算和云平臺進行云審計等。基礎支撐技術可以提高計算效率和進行資源分布相關的數據分析,同時,借助平臺技術進行動態實時審計,為審計人員的工作開展提供了更為高效和科學的審計指引。
各級黨委機關和社會群體已深入貫徹學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巡視工作的重要論述,同時切實把政治巡視機制落到實處。在巡視工作的開展中,不忘發揮巡視監督和審計疊加的協同優勢,從根本上實現巡視監督和審計的有機融合和轉變邁進。始終貫徹并堅持巡審一體謀劃,也會從體制視角破解現有監督難題,對同一單位既巡視又審計,統一目標,明確任務,方能發揮整體合力。以此為基,在分工負責的基調下突出重點,在分頭信息采集條線下發揮各自的職能,從巡審結合效果來看,同步研究,互檢互查,將從根本上緩解監督力量不足與任務繁重的矛盾。同時,本文按照巡視工作的大致過程,分析審計技術在巡視工中的應用著力點。
審計法要求,相關審計執業人員在開展審計項目工作中,要充分認知并清楚劃分出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數據,還要時刻關注該項目的關聯數據和與之產生矛盾差異的關鍵信息點,以被審單位相關規定為基礎,運用總體分析、疑點調查及基礎數據采集等方式進行分散數據的采集與整理。此種方式和技術也可以切實應用到政府部門或相關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開展中,同時也適用于巡視工作的開展與履行。
在信息化時代,還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政府部門數據庫。除此之外,審計部門還需獲取較為充足的數據進行審計單位數據庫的構建和更新,以加速政府審計和巡視工作的數據源建設,起到建設一個涵蓋面廣、內容充分的數據庫的作用,并通過信息技術將政府數據庫同審計項目進行信息鏈接,達到便捷和實時性強的特點。
另外,無論是巡視工作還是審計業務的協同開展,均離不開外部信息的有力支撐,巡視工作中亦要應用傳統審計方式,即詢問、檢查、觀察、監盤、函證、重新計算等各類技術手段。諸如詢問被審單位相關人員、檢查組織單位的日常會議紀要、各項規章制度的內部控制管理等,同時對被審單位進行實地觀察,對有形資產進行實地監盤,對往來款項進行對應函證,對會計資料進行重新計算,以此多方印證審計工作所收集證據的真實準確性,為巡視工作提供強力支撐。
綜上所述,利用大數據庫進行第一階段的信息收集,涵蓋被審單位內部和外部網絡、外部單位等各類來源數據,并在信息收集后進行審計思維的梳理,以外部數據為支撐,在內部數據中遴選。同時,數據的收據不僅要羅列本年審計數據集,還需要做好被審單位的橫縱向數據分析與對比,觀察整體走勢,識別微小細節,抓取疑點所在,提高信息獲取效率,以此支撐巡視工作,助力工作更快更強開展。
數據的篩選與整理是取證階段的關鍵環節。在信息庫中,對被審單位的關鍵審計字段進行數據篩選與關聯,助力對審計數據和取證階段的工作開展。在篩選整理階段,審計人員常運用回歸分析等方法對其所需要的信息進行再提取,對離散多樣化的數據進行再歸集,同時,大數據時代加速了數據可視化進程。在數據篩選階段,統計分析法的應用亦尤為重要,統計分析法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數據理解程度與對鉤稽關系的精準識別,還可以提升審計與巡視工作的效率。
在線索確認階段,需要對能夠反映審計線索的關鍵、異常數據進行業務的實質判定,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審計思維的定性與定量方法并行。在發現數據、核實數據中,審計的工具應用也十分重要,譬如針對工程項目中的違規行為,可以采用檢查、函證與計算并行的方法進行應用。在公款違法應用上,可以并行詢問與檢查的方法進行疑點篩查,同時對國有資產進行監盤和企業日常經營的觀察,可發現被審單位是否有侵吞資產的行為等等。借用信息技術與傳統審計方法的日常應用,從大量數據中挖掘有用信息并注重傳統審計中的邏輯分析技術,運用大數據與人工協查雙向工作方式,有利于審計的高效應用與巡視工作的貫徹落地執行。
巡視結果的撰寫階段主要還是審計報告與巡視結合的協同整理。公告階段的審計結果出具需要面向被審單位和相關責任人,同時還要面向社會公眾,以審計報告的方式將審計信息以合理的載體形式向巡視過程的有關方傳遞。巡視結果的撰寫除了要包含審計全覆蓋的實時審計目標外,還要針對專項巡視實現信息整合輸出。所以,整體、實時的信息整合和結論出具對削弱巡視項目整體風險、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全面審計報告和實時審計報告是當下審計發展所致力達成的兩種形式,也是豐富巡視結果信息支撐的關鍵指引。全面審計報告可以擺脫傳統單一被審單位為主體的報告形式,將全部被審單位作為審計整體,評估整體經營風險的全過程。全面審計報告更有利于審計人員對項目整合風險的辨析,為政府行政決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依據。同時,巡視與審計工作的結合還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豐富實時性信息,并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及時傳遞審計預警信息,其本質更有助于實現審計在巡視工作中對風險的提示作用。再者,根據實時審計,被審單位也可以開展風險自查,及時發現偶然風險和舞弊行為,盡可能地降低單位部門日常損失。
審計技術方法在國內巡視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充分展示了現代審計的高效服務功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審計工作將最大限度地發揮監督與服務職能,配合國家機關構建反腐倡廉機制的貫徹落地,借此發揮巡視的反腐利劍作用,推動國家全面從嚴治黨的政策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