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培,姚斌蓮,沈國英,沈王芳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艾灸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中醫療法。臨床艾灸多采用間接灸,如隔姜灸、隔鹽灸等。傳統隔鹽灸是將患者臍窩用鹽填平,再置點燃的艾炷,采用竹罐作為隔鹽灸器具,并不斷進行器具的改良。改良后的隔鹽灸器具能延緩燃燒速度、提高舒適度等[1],但是仍存在艾灸過程中無法監控溫度變化、易造成皮膚損傷、一人一定時間段只能給一位患者操作等缺陷。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再次改良,安裝溫度監控APP,在罐體頂部放置過濾網罩,具有動態監控艾灸中的溫度變化,預設溫度報警值、報警功能,減少煙霧的排放等優點。此款基于互聯網醫療的溫度監控竹罐隔鹽灸裝置(以下簡稱溫控隔鹽灸裝置)申請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 2019 2 0452994.9),經臨床應用,該裝置可降低燙傷發生率,減輕護士工作量。現報告如下。
毛竹制作成的底面直徑8~10 cm、高8~10 cm的圓柱形空心竹罐,感溫探頭,溫度傳感器主機,感溫線,手機或電腦,充電器,200目網篩、不銹鋼鋼圈。
在空心竹罐的側面、距底部0.5 cm處的罐體鉆一小孔,安裝溫度傳感器的感溫探頭,探頭頭端固定于竹罐的底部中心。在距竹罐的底部5 cm處的罐體外側固定溫度傳感器主機,主機和感溫探頭由感溫線相連。在罐體頂部加過濾網罩,該過濾網罩由中間200目的網篩、周邊不銹鋼的鋼圈組成。罐體內刻有間隔1 cm、總長5 cm的刻度線,可使不同的操作者對鹽的量達到同質性。
采用兩層紗布覆蓋于竹罐底部,用橡皮筋將紗布固定在罐體,在竹罐內側紗布上平鋪一層約2 cm厚度炒制過的鹽。將溫控隔鹽灸裝置置于患者神闕穴上,艾絨炷放置在鹽層上并點燃。過濾網罩蓋于罐體頂部,打開溫度傳感器,連接手機或電腦并設置報警溫度,44~48℃為宜[2],49℃設為報警值。施灸過程中罐體上的溫度傳感器顯示施灸溫度,同時傳送到手機或電腦界面,施灸過程中操作者和患者均可目測到實時溫度,當溫度超過49℃時手機會發出報警聲。護士可通過過濾網罩孔查看艾絨燃燒情況,避免患者燙傷。溫控隔鹽灸裝置示意圖見圖1。

1.過濾網罩;2.溫度傳感器主機;3.竹罐;4.感溫線;5.艾絨;6.感溫探頭;7.鹽層;8刻度。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患者120例進行隔鹽灸。納入標準:中醫證型為脾胃虛寒;年齡>14歲且有生活自理能力;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艾灸有變態反應者;腹部皮膚有損傷者;中途退出者或死亡。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使用改良的隔鹽灸裝置進行艾灸,對照組使用傳統竹罐隔鹽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評價兩組患者艾灸燙傷發生率。燙傷程度評價選用“三度四分法”[3]即:Ⅰ度皮膚干燥、疼痛、微腫而紅,無水皰;Ⅱ度皮膚有水皰、潮紅、劇痛,分為淺Ⅱ度和深Ⅱ度;Ⅲ度皮膚水皰、蒼白、感覺遲鈍。評價兩組患者艾灸過程護士巡視時間。分析兩種裝置的使用成本。收集兩種裝置使用時護士及患者的體驗。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3.2.1兩組患者艾灸燙傷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艾灸燙傷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艾灸燙傷發生率比較
3.2.2兩組患者艾灸過程中護士巡視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艾灸過程中護士的巡視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艾灸過程中護士巡視時間比較 min
3.2.3兩組患者治療中的成本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多出的耗材:不銹鋼過濾網罩(15元/個,使用壽命約30~50例次),溫度傳感器(250元/個,使用壽命約2年),按年操作最低人次120例計算,觀察組較對照組成本支出高1.34~1.54元/例。
3.2.4兩種裝置使用時護士及患者的體驗
觀察組使用溫控隔鹽灸裝置,病房內艾灸煙味較對照組小,患者及護士的咽干、口干、咽喉發癢、眼干眼澀、流淚現象較對照組不明顯。
溫控隔鹽灸裝置安裝了溫度控制儀,利用互聯網APP將溫度數據傳遞到手機或電腦,方便臨床護士監控,同時還可以預設艾灸的溫度報警值,艾灸過程中達到預設溫度時,手機或電腦會開啟報警,提醒臨床護士及時查看患者艾灸部位的皮膚反應,必要時中斷操作,避免燙傷等并發癥發生。有研究表明艾灸時溫度大于43℃能達到有效的抗炎作用[2]。使用溫控隔鹽灸裝置,施灸過程中可隨時記錄施灸溫度。由于不同個體耐受溫度的差異,第一次施灸溫度報警值設置在安全范圍44~48℃,其后溫度報警值設置為患者第一次施灸時耐受的最高溫度,做到個體化,患者通過溫度顯示屏獲取施灸的溫度,臨近耐受溫度時提前呼叫護士,減少燙傷發生。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燙傷發生率為0.0%,說明改良后的隔鹽灸裝置能有效減少燙傷的發生。
傳統的隔鹽灸操作中護理人員必須在操作現場,時刻關注艾絨的燃燒并及時更換艾絨炷,同時關注患者艾灸過程中局部皮膚反應,整個過程耗費人力。溫控隔鹽灸裝置中央站集中溫度控制,施灸過程中護士不需要時時在床邊,能同時操作多人,護士通過手機界面關注施灸溫度,只需按時或報警時巡視。本研究中觀察組護士的巡視時間為(4.48±0.65)min,較對照組短,Z=9.719,P<0.001,表明改良的溫控隔鹽灸裝置能減少護士的巡視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力資本。
艾灸是一種古老療法,但艾煙中含有大量顆粒物,可導致人群產生變態反應及口鼻不適等癥狀[4]。有研究發現艾灸裝置加過濾罩能降低艾灸中的顆粒物濃度和CO、SO2摩爾分數[5]。本裝置中的過濾網罩有效阻止艾煙顆粒物的直接排放,減輕患者和操作者的咽干、口干等呼吸道不適癥狀,減少煙霧量,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