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芝
(桓仁滿族自治縣西園小學,遼寧 本溪 117200)
語文教師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有趣的插圖,這些插圖也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讓他們對插圖進行觀察,比直接開展閱讀教學更有效。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仔細的觀察,使得學生積極進行表達和寫作。比如在學習二年級課文《雷雨》時,教材中有兩幅插圖,一幅是雷雨前的景色,另一幅是雷雨后的景色。教師要讓學生對比這兩幅圖的變化,訓練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提醒學生從云朵、大樹的枝葉、小男孩的動作(關窗和開窗)、閃電、彩虹等不同的方面,比較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并且鼓勵他們互相討論,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談一談自己對雨前和雨后的感受,并且將自己觀察到的景象和感想,寫一篇日記,并且在班上進行分析。這樣一來,便能為學生看圖寫話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1]。
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也要抓住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各種有趣的手段降低寫話的難度。而且在學生觀圖、想象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進行適當的指導與啟發,逐步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表達的良好品質。比如在學習二年級課文《觀猴》時,教師先讓學生運用自己知道的詞語來描述畫面,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或者讓學生自己寫在黑板上。提醒他們事物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結果,并促使他們掌握正確的觀察順序。再引導學生根據“小猴正在_____”的句式逐步說出每個小猴的樣子,以及讓學生根據“小猴子的樣子可真有趣,有的在_____,有的在_____,還有的在_____”句式來描述畫面內容。最后讓學生回答:“小朋友們又在干什么呢?”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教師要評選出“眼睛最亮的小選手”,對他們的觀察和表達進行肯定。最后再讓他們將剛才所觀察到的、討論的,寫成一段話,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年級學生的學習經驗不多,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可采取有趣的實踐方法,引導他們對看圖說話進行練習。比如可讓學生表演角色,開展形象創造,激發他們的情感,再開展看圖寫話。舉個例子,在學習二年級課文《丑小鴨》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圖片:森林里的丑小鴨被小鳥譏笑、獵狗追趕。針對這一畫面,可讓學生進行表演。表演完之后,教師再讓他們試著說一說畫面的內容和感受,并且將其寫出來。同時要引導學生描述小鳥是怎樣譏笑丑小鴨的,譏笑它什么?在練習寫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來替代[2]。
或者在學習二年級課文《找春天》時,可通過插圖讓學生進行寫畫。讓他們觀察圖片,思考誰在什么時候,來到什么地方干什么?再引導他們觀察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感受人物的心情,并且促使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最后再想想“找春天”的過程中,他們相互之間進行了怎樣的交談?通過這樣的方式,除了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
此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看圖寫話進行適當的延伸,不能局限于插圖中。通過一定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學習二年級課文《守株待兔》時,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一幅兔子撞死在樹樁上的圖片。并詢問他們:“你們看看圖中都有誰,它在干什么,結果怎樣?”促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個故事,再讓他們用簡短的語言來給故事起名字,從而了解他們對故事主題的把握情況。并且告訴學生:“你們看圖之后的猜想,與所起的故事名字是否相符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吧。”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展示出不同的插圖,讓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想象:“農夫越想越高興,他心里在想什么?為什么?”促使學生用語言表達農夫撿便宜的心理活動。最后再進行延伸和拓展:“兔子撞在樹上的事情會天天發生嗎?如果農夫一直這樣等下去,他地里的莊稼會怎樣?”從而促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動筆寫出自己的感想[3]。
綜上所述,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話經驗,所以教師可通過有趣的圖片,讓他們試著寫幾段話,為高年級的作文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通過有層次的看圖寫話練習,培養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想象力,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