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第一中學校,吉林 白城 137200)
生命教育與安全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同時珍愛生命,促進青少年學生們能夠健康地的成長。生命教育也是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在當下,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社會上影響學生生命安全的危險因素增多,給學校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帶來很大的挑戰,這就要求學校要從多方面入手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與安全教育。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而教育是提升思想認知的重要途徑,加強安全教育能夠提升高中生及家長的安全意識,讓他們主動判斷各種可能造成群體或個體傷害的情況,選擇相應的規避技巧,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或他人免受傷害。從高中生的活動環境來看,通過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能夠有效地讓高中生學會自我規避危險、珍愛生命與生活,更能提升他們的自我保護的能力。
當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時,人們可能會選擇過激的方式保護自己的根本利益。加強安全教育,既能夠提升群體的安全意識,也能夠讓他們有效規避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最大限度地維護其生存利益,提升群體性的生存質量及效益。
高中化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內容,高中化學的學習是學生們深入了解大自然、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必經之路。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下面我將以具體的案例的形式呈現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在“物質變化”方面的內容的教學中,需要一個現場加熱實驗的環節,來幫助學生們觀察物質變化。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操作:點燃酒精燈,開始加熱實驗材料、進行記錄……。這個時候教室里就會彌漫著淡淡煙霧還會夾雜著一些煙焦味。這個時候我看到有的學生拿著金屬湯匙邊在酒精燈上加熱,邊用手扇著驅趕煙霧,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有的開始有意躲避,不敢積極配合,幾個不知所謂的男生更是幸災樂禍,不但沒有注意避免煙霧產生,還企圖制造更“熱烈氣氛”,在不停地喧鬧。忽然有同學高叫著:“老師,燙了!”我望去,只見煙花飛濺,湯匙在著火,那操作的學生開始害怕,沒等我做出反應回答,她就把湯匙丟到了實驗桌.....幸好,我預先給每個組配上一塊濕毛巾,火滅了,只有桌子受了點“皮傷”。實驗結束,蓋滅燈火,放好器具,準備交流實驗情況,可是意外再次發生:幾個女生也許一向愛干凈,看到湯匙底部被煙熏黑了,習慣地用紙去擦拭,結果一個被燙了手,幸好沒受傷。
在化學課程的科學探究中,需要有勇敢精神,但是勇敢并不意味著要冒險,如何科學地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效的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順利地完成化學科學實踐與探究的過程,交給學生科學的探究方法,是高中階段我們教師必須要傳遞給學生的知識。我認為在化學課程教學中,特別是實驗環節,從生命與安全教育的角度,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雖然新課改提倡開放式、自主的學習與教學,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的發掘和發現學生的才能。但是,一旦在實驗中錯誤的操作,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在高中化學課教學中,完全讓學生自由觀察與發現,結果往往是喧賓奪主的,很容易造成目標跑偏。為了體現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標,規范化的教學秩序是必須的。特別是高中化學的實驗活動中,實驗的不規范化操作還會出現危險。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要規范,特別是實驗中,其整個過程中都要完全按規范化的操作規程辦,這也是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素材”。
作為化學教師精選合適的器材,是組織課程教學的關鍵,教師的任何馬虎、勉強都會導致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在案例中給藥品加熱的活動中,開始因為選擇器材的問題(不銹鋼湯匙過大),使得加熱升溫慢,后來因為用酒精燈長時間加熱。由于酒精燈火力強,藥品經過直接燒灼的地方就開始冒煙變焦,繼而沸騰,并濺出少量高溫物質,雖然實驗的現象更加明顯但是超出了實驗預料范圍,才導致了案例中的不安全情況發生。
教師要教育學生在凡有化學實驗操作的時候,都要自己多長個心眼。比如在用到稀鹽酸時候教師要講清其危害,要讓學生指導直接碰觸這些些藥品的危害。還要讓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比如玻璃器皿小心使用(防止打碎割手)、刀具隨手入鞘、加熱時保持安全距離、配備一塊濕毛巾等等。
化學課程的教學要充分到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要針對性地教學。在分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能力較弱的學生,小組的學習要讓這部分學生多做一些事情。在案例中,就是因為有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的學生沒有充分參與到學習中,才會作為旁觀者“起哄”,才會沒有生命安全意識。
生命安全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化學課程是有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的。在化學課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學課程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過程,需要教師立足于每一節課。特別是在化學實驗中,這種滲透教育活動更是應該長期的、不懈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