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吉林省公主嶺市桑樹臺鎮中心小學校,吉林 公主嶺 136117)
數學這門課程,對其學習者的邏輯思維具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該能力不足則會影響到學習效果,甚至會感覺吃力,這就需要在小學階段打好數學基礎,促進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好習慣。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總是出現教學效果不佳、學生興致不高等問題,進而影響到學生在學習中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法有效落實素質教育的方針。因此,作為數學老師在實施授課時,需要注重對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這對于課堂質量的提升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傳統教學,帶給教師的是對考試成績的重視,帶給學生的是對知識掌握情況的要求,過于看重成績,使其成為評判一個學生能力好壞的標準,而這便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同時,在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占領著主體位置,未能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通常學生都處于被動接收老師傳授的狀態。這樣的教學形式,學生基本沒有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聽講上,缺失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在學習中過多依賴教師給出答案,這種情況下,時間久了難免會造成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不僅是教師對學生考試成績的重視,家長同樣也是以成績來衡量孩子的能力,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和練習。基于此,學生就很難培養出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整體學習當中都處于被動的狀態,即老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同時,學校在此問題上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將大多作業練習都放在了對所學知識的復習與練習上,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促進學生考試分數的提高,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可見,典型的應試教育難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無法鍛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想要改善這種狀況,就需要教師采取創新性的教學手段。
在常見的教學中,幾乎沒有留出專門針對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時間。同時,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致不夠高漲,更是難以實現對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鑒于此,教師應當退于引導地位,將主體位置還給學生,并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找規律》的內容中,教師可以引入數字接龍的游戲,由教師先說:“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接著由學生以此類推,一個一個往下傳。通過相關游戲引出教學,創設了民主性的教學環境,提升了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當游戲效果顯露時,再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發現其中的規律了嗎?如果n 只青蛙,那么會有多少只眼睛和多少條腿呢?”這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鼓勵其積極發言,在此活躍的教學氣氛下,不僅帶動了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還訓練了他們的思考能力,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生活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在安排內容時要注重于實際生活的貼合,增強學習的實踐性。同時,可以添加一些有趣的教材,來創新課堂教學,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倍數”時,老師可以列舉自己為例,說:“老師昨天去買了一些蘋果,一斤大概有3 個,數量是2 的倍數,同時也是6 的倍數,你們說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斤的蘋果呢?”這個時候,讓學生們自主思考,進行計算很快就能算出是四斤,在此基礎上再引入教學內容。通過趣味性的互動小活動,并結合實際問題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且能夠很好地鍛煉其思維能力,同時也使其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作用,能夠有效解決實際中的問題。以此手段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改善了沉悶的學習氣氛,并且加強了對其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有利于實現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培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教師歸還其主體位置,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他們學會思考,進而實現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目標。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不單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實現對其全面素質的培養,對學生日后的發展都具有顯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