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幫敏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小學,貴州 遵義 563112)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采取簡單粗暴的灌輸式講解方法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滲透情感教育,讓小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牢記情感教育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小學生更加愿意接受,而且能夠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培養小學生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為小學生培養良好品質打下基礎,同時也能夠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起到促進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精彩的畫面實現小學生想象力的進一步拓展,并以此來啟發小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全面提升。而要想實現小學生思想水平的全面提升,并利用美好事物培養小學生的道德情操,就需要讓小學生具備一定情感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夠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充分利用教材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全面滲透,這樣不僅能夠讓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而且也能夠為小學生奠定情感基礎,全面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
針對思維自主性相對較差的學生,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幫助小學生建立自信心。針對思維自主性較強的小學生,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處事原則,提升小學生的自立能力。讓小學生樹立起正確待人待物的觀念。就是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情景,通過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交流,來為小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情感體驗環境,在此基礎上來進一步輔助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材是小學生開展學習的主要。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小學生年齡特征、學習能力進行編撰,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深入分析。我國課程改革的全面開展使得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出現了較大調整,閱讀教學在當下語文教材中占據了較大比例。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閱讀教材內容中都包含著很多情感因素,而且能夠直觀的體現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情感。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需要對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進行合理應用。
小學生本身的年齡就小,而且大部分小學生在家長呵護下并未真正接觸社會,社會閱歷和經驗比較欠缺,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具有局限性,而且不能及時感知教材內容中的情感因素。鑒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以此來激發小學生情感思維,并使小學生的情感意識得到強化。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設置角色扮演和情感朗讀等環節,來逐步引導和完善小學生的情感思維。
生活是知識產生的源泉。小學階段的教材內容大部分都與生活實際具有一定關聯。鑒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調查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進行充分挖掘,利用生活實際案例來實現情感教育,這樣能夠讓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在治理教學環節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生活案例的選擇進行合理把握,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過于突兀的現象,從而對小學生的學習狀態產生影響。
培養小學生的平等觀念也是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一個重點。在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教師首先要致力于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以朋友的身份來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夠拉近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敢于表達自身觀點。如果教師僅僅是以教師的角色來對待學生,不能對小學生正確觀點的表達進行傾聽,很可能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會讓小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不平衡感,這樣會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更大困難。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開展情感教育,首先要讓學生心理地位得到提升。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目前很多小學教師仍然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方面,而且理論性知識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本身比較活躍,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下不能充分激發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不能實現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強化。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可能對對小學生身心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升產生阻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小學教師要適當地開展實踐活動,以此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小學生情感素養的培養。
總而言之,基于素質教育理念下,我國教育部門對情感教育給予高度重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認真貫徹新課改理念下情感教育的基本要求,通過多種方式為小學生創設出更加生動的教學環境,以此來實現小學生情感教育認知的完善,促進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