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瑤
(衡水第一中學,河北 衡水 053000)
以往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之中,主要采用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加上歷史知識本身具有抽象化的特點,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不少學生甚至對歷史學習產生了一種畏懼、厭煩心理,影響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而各種歷史圖片的有效應用,幫助學生通過圖片直觀了解某個歷史事件,強化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促進了學生歷史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直觀性是歷史圖片最為突出的特點,指的是學生通過觀看歷史圖片,可以直觀地了解某個歷史,通過歷史圖片的應用,可以彌補文字描述的不足。比如,在學習“虎門銷煙”這一歷史時,單純以文字來描述當時事件,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而通過歷史圖片的應用,銷煙的整個過程展示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部分內容[1]。
歷史圖片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圖像性,指的是通過圖像這種形式的應用,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某一歷史。以文字形式描述歷史事件,加大了理解難度,而圖片可以帶給學生一種直觀感受,深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認識。
真實性是歷史圖片的重要特點之一,指的是歷史圖片真實地反映出某一個歷史瞬間的畫面,以往在講解歷史內容時,主要是依靠于文字這種形式,不免讓學生對歷史事件真實性產生質疑,而歷史圖片對當時所發生的事情的真實記錄,可信度要遠遠高于文字。
高中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較之于初中學生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理解抽象化文字時依舊會存在許多問題,在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中通過歷史圖片應用,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歷史事件,這是以往文字描述難以取得的效果,不僅可以點燃學生歷史學習興趣,而且保證了學生歷史學習效果。
通過分析高中歷史教材可以發現,其中文字描述所占比重較大,僅有少量的歷史配圖,同時,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以及電子講稿時,在描述某一歷史事件時依舊是以文字為主,所使用的插圖非常少。然而,由于高中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難以理解抽象化的文字描述,影響了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而通過歷史圖片的應用,幫助學生梳理清楚歷史發展脈絡[2]。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歷史教學之中對于教師而言,其不僅僅是肩負著傳授學生歷史知識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傳授學生歷史學習方法。歷史圖片本身具有明顯的直觀性這一特點,將其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之中,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意義重大。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之中,教師要重視歷史圖片的應用,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與探究,提升學生的是非明辨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起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高中歷史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主體,其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高低,直接影響了歷史教學質量。要想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現對歷史圖片充分利用,對于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其本身的專業水平要過硬,能夠深入地理解歷史圖片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利用歷史圖片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深入思考,從而為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毋庸置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圖片,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要遵循適度性的基本原則,教師不應該盲目地夸大歷史圖片作用,而忽視了文字材料的重要價值。因此,教師應當正確地應用歷史圖片,并配合使用相關的文字說明,以此充分地將歷史圖片的價值發揮出來。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歷史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角色,由以往的教學主導轉變為教學引導者、組織者與促進者,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各項歷史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歷史圖片的應用,并提供相關的思考線索,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并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發表個人看法,從而最大化地發揮出歷史圖片重要作用。
結語:綜上所述,作為高中歷史教學之中的重要史料,歷史圖片是對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將其應用到歷史教學活動之中,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歷史,降低了學生的歷史學習難度,并擴大了學生的想象力,對于保證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并促進學生的歷史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