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冰心
(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學,浙江 溫州 325217)
由于學生年紀尚淺,對于美術樣式的理解不夠透徹,基本運用符號的繪畫方式,例如:小雞的嘴是三角形,院子由原形構成。繪畫方式較為單一,在教學中運用民間美術不僅能為學生提供美術素材,而且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學生能夠運用更多的繪畫方式,使作品變得多姿多彩。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資源較少,整合花費時間較長,在現代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整合教學資源,根據所教內容將民間美術與實際教學相融合,擴大學生的視野。例如:鄉鎮學校可以將剪紙、泥塑、編織等民間藝術融合到實際教學中。也可以將家鄉的民間美術作品、特色、人文內涵融入美術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美育不僅在于美術、音樂學科,也要貫穿于其他學科。比如:數學中的《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展現了剪紙藝術,音樂學科的戲曲部分同樣包含剪紙藝術。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是密不可分的,在美術教學中將民間美術內容與其他學科融合,進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小學美術主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審美能力,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時同樣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境法,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提高美術思維,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度思考,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美術知識。例如:《光榮的獎章》這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構成獎章的基本要素,以及其作用,學會觀察、分析獎章,進而創造獎章,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備課時,教師可搜集戰士的獎章、勛章和獎章作品,在教學中展示獎章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在學生觀察后說出獎章的特點和用途,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仔細思考,得出結論,接下來再由教師統一總結。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獎章,以民間美術作品作為示范,從而創作出良好的作品。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迅猛,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將原本靜態的知識內容轉變為動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注意力較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中的動畫、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例如:《站立的折紙動物》這一課,本節課主要讓學生感受立體動物造型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動物造型的裝飾,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形成由平面圖形到立體思維的轉換。在導入環節可以播放草原上的動物,激發學生興趣,在新授環節,教師可播放動物的民間折紙作品和雕塑作品,讓學生說出雕塑作品和民間折紙藝術的特點,加入游戲環節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將一張白紙立起來,進而引出今天所學內容,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從而更好地學習接下來的課程。
受以往教學模式影響,部分教師過于關注教授美術知識,而忽略學生美術知識理解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地區民間藝術作品,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了解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的美術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泥塑恐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中國的泥塑。在我國天津市、無錫市、陜西省、河南省都傳承著泥塑這門民間手工藝,主要用泥土捏成人物、動物的形象,泥塑也叫作“泥玩”、“彩塑”。教師可以從歷史起源、制作工藝、與黃陂泥、非物遺產等方向介紹泥塑。帶領學生欣賞不同地區泥塑的作品,泥塑可以被制作為動物形象,還可以被制作為器具,還要為學生介紹著名泥塑大師以及其作品,使學生深刻體會民間美術工藝。
在美術教學中,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也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提高自身審美能力,感受民間作品的制作,體會藝術氣息。例如:《做一棵大樹》這一課,主要讓學生學會用橡皮泥制作一棵大樹,體會捏塑的手法。在教學中,現代領學生用身體展示樹的形態,接下來動手嘗試做樹干,再由個別學生示范,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解釋說明,告訴學生制作技巧以及要注意的問題。然后學生制作樹葉和樹枝,制作出千姿百態的大樹,最后展示作品,學生一起欣賞。
結束語:綜上所述,民間美術資源能夠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啟發性的話語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讓學生在觀察、分析、總結中提高自我觀察能力,這種教學更符合國家提倡“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學觀。同時教師要用多元化手段講解民間美術作品,讓學生感受美術的魅力,促使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進而提高美術修養和審美能力,為接下來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