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霞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7500)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理念指導下在預定的時間范圍內,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并獲得預期效益最優化,使學習者與傳授者雙方獲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也就是說,在課堂上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有效課堂的達成要求我們要有科學的教學策略。英語作為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策略有其獨特性。下面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以教學目標為本,發揮老師的作用,在情感滲透中創造師生心靈的“互動”,彰顯學生的自主發展。
作為英語教學,它與情感教育的關系十分密切。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就要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重視和加強情感教育是新時期所賦予我們教師的使命。教學中,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相關內容,既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又可以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這恰恰與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理念相契合。
作為初中英語課文,其中既有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又蘊含著強烈、豐富的情感,這是人文學科所獨有的。現在實踐階段所用的Go for it 教材每個單元每個話題都隱含著情感教育的內容,作為英語教師,可以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并與英語教學有目的、有意識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這恰恰也是課程標準所蘊含的理念和要求。
英語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除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直接影響,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情感為主”“由情感而發”“設情感為線”,有意識地激發和調動課堂教學中學生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并力爭與學生形成情感互動。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課前先讓他們寫出他們喜歡的動物的名稱,它們喜歡的食物、生活習性,動物名稱要求他們用漢字和英文書寫。這樣,他們上課時交來的作品中就出現了許多他們沒有學過的動物的英文名字,而那些單詞的漢字名稱又是他們自己查字典查來的,這樣他們對這些動物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我把這一課的情感教育內容設定為“ We should love animals,we should love the nature(我們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因為學生對生活、對動物們的熱愛,導致他們也開始渴望學習這方面的相關知識,這是英語課程標準本身的最終含義。
以課堂實效為標,發揮學生的作用,在活動創設中激發師生情境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發展。
(一)通過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沉淀。我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能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實踐中。有意識地對問題情境和學習氛圍進行精心創設。目的是使學生們在學習時,由情境矛盾而引起知識的
“沖突”,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上課剛開始時,我讓幾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他們自編的課堂短劇,人數可以是兩個人,也可以是三個人。可依照課本的3a 部分,也可自己創設情景來編寫劇情,但是我要求他們使用的臺詞要運用學過的類型和單詞。這樣做既鞏固了學過的知識,又對知識進行了一次再創造,從而加深了學生們對所學內容的鞏固和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自編自演課本劇這種形式,讓學生在笑聲中溫習功課,復習鞏固,激趣引活,避免了緊張的單調的提問復習,收效遠遠超過后者,同時激發學生最大程度的積極性,承上啟下,達到了很好的互動效果。
(二)在學習中加入快樂元素,學中樂,樂中學,開展愉快教學。教學中,我經常采取諸如游戲、講故事、聽唱英文歌曲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們在輕松中學習,不知不覺中發展。例如:在學生們進行詞組記憶時,很多同學把背詞組當作一種負擔,態度消極,見效緩慢。為了把機械的記憶為有趣的背誦,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當學生在背catch a cold(患感冒)時,我有意讓學生猜一個謎語 Heat or cold,which runs faster?(冷和熱,哪個跑得更快?)這個時候,大多數學生往往只聽懂了謎面,但總是猜不出謎底,這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這時我適時拋出了catch a cold這個詞組,聰明的學生稍加思索就發出了會心的微笑。因為我們可以catch a cold,但我們從不曾catch a heat,所以謎底應該是Heat runs faster。這種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也很容易就把這個詞組紀實了。
(三)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寓教于樂。在英語課程標準中,能夠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語教師必備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其他有助于學習理解的課程資源,比如:廣播、影視、錄音、錄像等,同時我也經常使用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盤、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報刊等手段來充實所學內容,力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外,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學習實際,在不影響教學進度和學校總體安排的情況下,我會對所用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和調整。這樣,便于學生思維和情感教育的連貫性和認知能力的持續培養,同時,也使得教材內容更利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
總之,通過以上的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學生們在課堂實踐中真正獲得了進步,作為老師也實現了學習目標和教育目標的整合,達到了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