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兆影
(河北省永清縣三圣口鄉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閱讀是學生踏入知識殿堂的一把鑰匙,許多學生在拿到這把鑰匙之后卻不懂得靈活地運用它。這是由于現在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抑制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導致學生在閱讀時存在盲目從眾、應付任務、應付考試、只顧尋找得分點的錯誤理念。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對現存的應試教育模式做出調整,結合信息技術以更加新穎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及時改正自己的閱讀心態和錯誤理念,通過正確而又廣泛的課內外閱讀開闊視野、樹立正確的閱讀觀,進而達到課堂教學與延伸閱讀的相互補充滲透。
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興趣是學習的點路石,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事半功倍。學生只有對閱讀擁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合乎自己品位的書籍進行閱讀。然而興趣的培養并不簡單,對于小學生來說字數過多、篇幅較長的文章閱讀會讓他們覺得枯燥無味,因此教師不僅可以選用篇幅合適、形式多變、充滿寓意與故事性的閱讀材料,還可以巧妙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課文風采來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在閱讀中不由自主地開始品味、思考?;谶@點,教師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優秀文章作為引導,帶領學生走向文章中的世界。
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前,鑒于學生的想象力受生活經歷的影響,無法充分感受課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如鄉間田野、花果園林等,以便學生對接下來所要上的課文產生興趣。然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粗略的第一遍閱讀,當學生被作者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的寫作手法所描繪出來的五彩斑斕、富有生機的花園所吸引后,再讓學生帶著“‘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園子是什么樣?有什么特別之處?”等幾個問題進行第二遍閱讀。等全體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享和討論,然后讓小組派出代表根據剛才的討論提出小組的疑惑或想法。這樣循序漸進的閱讀不僅能讓學生感到有趣、有互動性,還能讓他們在產生興趣后主動地進行閱讀,更快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當學生足夠了解課文內容并漸漸地開始喜歡上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開始介紹這篇課文的作者蕭紅以及這篇課文出自《呼蘭河傳》。由此,學生出于對課文的喜愛漸漸地會對作者和原著產生興趣與好奇,想要知道在這個園子里蕭紅和她的祖父還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然后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進而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
由于學生獲得知識的場所主要是在課堂上,對課外的一些書籍也不太了解,所以延伸閱讀應該圍繞課堂教學展開。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用的文章大多是經過層層篩選的,對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富有啟迪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教材文章推薦課外書籍,再用課外書籍反哺課內文章,進而達到課堂教學與延伸閱讀的相互補充滲透。
當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一篇課文認識了一位作者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該作者所著的其他文章。例如,在進行《他像一棵挺脫的樹》的教學時,教師帶領學生走近老舍,走進他的《老舍全集》。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還能對老舍的寫作風格和作品內容有更深的了解與體會。
教材中還有不少課文是將原著內容節選了一部分后進行微小的改動所形成的,例如《草船借箭》出自《三國演義》;《景陽岡》出自《水滸傳》;《猴王出世》出自《西游記》;《紅樓春趣》出自《紅樓夢》。如果在學生閱讀完節選文章并對原著產生興趣后,教師能夠及時地對原著加以推薦,那么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會得到延續,并且能夠打消他們對閱讀名著是枯燥無味的刻板印象,從而達到提升閱讀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效果。學生從局部到整體進行閱讀的提升,再從整體到局部進行閱讀回味,不僅拓寬了自身視野,還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課外延伸提高了課堂實效。
延伸閱讀雖然是學生個人的課后行為,但是大家都有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的需要,因此組織讀書交流會進行交流反饋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教師分享的每一本書都讀一遍,而讀書交流會不僅能夠從別人的分享中了解自己沒有看過的書,進而在別人的描述中決定自己是否感興趣、是否進行閱讀,還能從別人那里學到一些好的閱讀方式。
進行分享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寫讀書筆記、寫讀后感、做手抄版、寫一首詩、做一個作品名片、畫一幅畫或做一個視頻等。教師還可以把交流會和作文寫作結合,例如,在“寫作品梗概”的作文課結束后,學生就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作為交流內容。這樣的閱讀不僅給了學生寫作的素材,還給了教師一個檢查指導的機會,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在延伸閱讀中是否受益,并且針對不足之處做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