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山西省臨汾市古縣岳陽鎮辛莊小學,山西 臨汾 042400)
口語是小學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個重要組成部分中的一部分,它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我們教師需要花大力氣的難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積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全方位的去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教學淺見。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充分說明了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潛在動力,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起著很大的作用,語言學習尤其如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愿望,只有當他們想說英語,愿說英語的時候,他們才會真正用心去學,努力去學。而一旦學生有了想說、愿說的欲望,學習對他們來說將是一種樂趣而非是一種負擔。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就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如實的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充分挖掘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開口說英語。激發學生英語口語學習興趣的方式有許多,基于小學生生性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去激發。例如,上課前,可以安排3 分鐘左右的英語趣味對話,或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講一個小故事、小笑話等。課堂中,可以用有趣的小對話,有節奏的簡短的兒歌,帶游戲性練習或英語歌曲穿插其中,使學習過程動靜結合,調節學生的注意力,讓孩子們體驗到學英語是一件快樂的事。這樣,通過有效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集中了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遇到什么情況說什么話,這是人們的一種思維定式。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很多的學生羞于說英語,不愿說英語,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會說或是不敢說,但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于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就現階段的小學英語課堂來說,依然存在著諸如氣氛壓抑、無話可說以及母語的使用等多種問題,這也就使得學生的學習缺少了像學習母語時真實的語言環境。因此,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積極激發學生口語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應盡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語言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大膽說英語,以豐富的語言材料,創設不同的情境,增強交際意識,讓他們用英語交流,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如教師可使用夸張的語音語調、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來組織教學;在教室的布置上,教師們也可以多下功夫,如設置英語角等,讓學生進入教室就能感受到說英語的氛圍。這樣,讓學生長期性的置身于英語的語言環境之中,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英語作為一門交際性語言,“聽”和“說”是分不開的,而要想會說、說得更好,那么首先就要會聽。另外,從語言習得的角度看,一個人想掌握一門語言都是先從聽開始,然后才有說。因此,就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來說,我們教師要想提高學生“說”的能力,那么,我們還應加強學生“聽”的訓練,培養學生“聽”的能力,讓學生在不斷“聽”的過程中捕獲語感,促使學生“說”能力的不斷提高。就學生“聽”的訓練來說,首先一點就是聽錄音,課文錄音、英美國家人士錄制的英語學習磁帶等都可以作為聽力材料加以模仿。但更重要的還是我們教師的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質。此外,學生“聽”能力的提高途徑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比如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等方式也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中,我們教師在搞好課堂訓練的同時,我們還應適當地去拓寬學生的訓練途徑,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單純訓練的枯燥性,另一方面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協調發展。
知識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英語口語教學需要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學,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英語作為一門溝通交流的應用語言,其交流是根本,需要小學生真正將英語口語運用起來。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的課外拓展,為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提高。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外去進行一些打招呼實踐,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打招呼活動。活動前,教師課教給學生一些日常用語,如,朋友見面:Hello,hello 是您好!朋友告別:Bye、Bye!是再見、再見!感謝別人:Thank you.是謝謝!對不起:I’m sorry.sorry 是對不起!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的聯系并運用起來,形成一個交際的場景。這樣,在有效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課內所學知識和內容的同時,也促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教學落在實處。
總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教學,使教學真正做到為用而教、為學而教,促使學生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