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艷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新常態”的提出,高校教學方式和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和人們的需要。在以往的學校教育工作中,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內容是傳授學生知識,而在新常態背景下,以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不能夠滿足新時代的學習要求,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完善,從而使學校能夠實際情況,進行學校建設方面的合理安排,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采用更好地方式對“新常態”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落實。
新常態最初是在習總書記河南視察的時候說的,要求中國政府能夠充分開展實際經濟情況的分析,嚴格把握我國的經濟形勢。習總書記根據我國的經濟局勢發展動向,提出了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戰略,對我國經濟結構進行了調整,從而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新常態的出現使我國經濟領域發生變化的同時,在我國教育領域方面也發生了變化。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出現,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常態下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在高校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能夠堅持與時俱進,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同時將經濟新常態的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對教育思想和認識進行新常態下的統一規劃,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的到來。國家在開展經濟戰略部署的過程中,需要將國民教育放在國家發展的基礎位置,抓住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使高校管理工作能夠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進行。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從而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加強對高校教學理念的深化和改革,為我國高校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探索更加符合我國教育國情,同時能夠促進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道路。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存在管理體制落后的問題,在很長時間內,高校學生通常都是新思想和新觀念的先鋒,但是由于受到眼界的限制,剛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會看到周圍優秀的人越來越多而產生學習上的挫敗感,從而使自己在高中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優越感喪失,同時由于進入社會后學生會遇到很多比自己優秀的人,但是自己在大學中又沒有好好學習,導致學生在無法充分落實相應的學習任務,根本無法起到大學教育的目的。很多學生在大學中都抱著“六十分就過”的心理對待大學中所學的知識,沒有對知識有完全地掌握,在進入社會之后也無法取得良好的成績,自身的能力同志向之間的差距較大。另外,宿舍中建筑的學生大都來自五湖四海,在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上都有所不同,導致同宿舍之間學生管理方面的困難。同時,大學的課堂同高中課堂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很多高校教師并不關注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學習,這對很多已經適應了高中學習方式的學生而言是一個挑戰,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無法跟上現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很多高校在教學制度的改革上都加強了對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視,但是受到高校實際發展情況的限制,使一些思維較為活躍的高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發揮自身的優勢,不利于學生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高校管理體制的落后使學習模式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同新常態的時代發展趨勢相違背,不能夠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對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落實,從而不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還是采用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開展統一分配的方式來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落實,因此在管理過程中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每個學生都必須無條件接受管理。學生不能夠在高校的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無法充分開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潛力。例如,傳統的高校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開展的“一言堂”式教學模式,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地位,在課堂上也沒有同學生展開足夠的交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無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僅僅把學習當作一種任務去完成,根本沒有足夠的知識探索熱情。隨著高校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越來越強,很多學生不能夠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了解到一些更加實際的社會新聞,使當前的教學模式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制約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新常態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高校人才的培養,為高校提供了更大的人才培養動力,更加要求高校為社會人才的培養變得更加公平公正,進而能夠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開展傳統高校管理工作。
高校學生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因此在制定管理目標的時候應該以社會的需求為基準,使高校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高校學生同高中學生不一樣,由于沒有應試教育的壓力,因此學生的學習是直面社會服務的,我國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開展也需要以這個目標為基礎進行。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新常態下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能夠采取更好地方式幫助學生尋找就業的突破口,使高校學生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的新常態改革,對學生的管理工作、管理內容進行改革,從而更好地明確高校管理工作的目標,使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
新常態經濟能夠對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和改革,使高校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好地滿足相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需求。因此,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該通過更好地方式落實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則,使教育能夠更好地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相應的教育工作,用引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管理,使學生能夠在管理過程中成為主體,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和溝通的作用,使傳統高校管理工作中對學生能力的限制,通過更加創新的方式取得突破,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新常態背景下高校的管理工作體制,從而能夠形成新常態的思維模式和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個性的成長。高校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自主管理特點,使學生能夠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無法肩負為社會輸送更多人才的重任,因此開展高校管理工作方法的創新非常重要。目前,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針對實際情況開展高校管理工作,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方法能夠得到有效創新,從而更好地采取相應的管理,使學生能夠在科學的管理方式下得到成長。
結束語:新常態背景下高校的管理理念發生了而改變,高校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社會的人才需求為出發點,開展相應的改革工作。傳統的高校管理工作方式由于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從而不能夠更好地完成相應的發展要求,高校應該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改革和創新管理方式,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