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5400)
對聯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說,就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國學大師陳寅恪的曾經說過,對聯不僅能夠體現漢語文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條檢測功能:一,“對子可以測驗應試者能否知分別虛實字及其應用”;二,“對子可以測驗應試者能否分別平仄聲”;三,“對對子可以測驗讀書之多少及語藏之貧富”;四,“對子可以測驗思想條理”。(《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簡而言之,對聯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應當再次得到積極的利用和開發。
當代著名學者周汝昌先生就說過:“對聯乃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美學觀和語文特點的綜合產物,是幾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級創造積累的特殊成就。……對聯是一種‘精粹’,一種‘提煉’,一種‘結晶”,或一種‘升華’。它有極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簡練的形式喚起人們最濃郁的美感,給人以最豐富的啟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語文教學的“中國特色”,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對聯作為我國傳統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我國特有的、珍貴的文學遺產,是一種凝縮了的藝術。它以最精巧的語言和有節奏的韻律集中地反映人們的生活而抒發情感。讓人在品味的過程中,體會到對聯文辭的精煉和民族文化與精神的深邃。
對聯除了作為傳統文學藝術形式之外,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傳統教學方式,古之人對于對聯教學是相當重視的。張志公先生在他的《傳統語文教學的得失》一文中說:“屬對(即對聯),古已有之,到了近體詩(律詩、絕句)時期,成了一種格律,詩里的某兩句必須成對。屬對這種語文教學方法的形成,顯然和近體詩有淵源關系,然而實際上已經超越了作詩的范圍,發展成一種教學手段了。”(2)文史學家周劭先生曾說過:“在中國文學各種有韻之文的體裁中,如駢文、詩詞、賦銘,都要以對聯為基礎。所以過去的讀書人,無不以對對子為基本功,這門基本功練好了,才能進入各種體裁的領域中。”(3)更為巧合的是,對聯訓練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跟現代語言學教學理論不謀而合。“人類學習說話,是從獨詞句開始到雙詞句,語言的基本奧秘已經開始滲入這個思維過程中,獨詞句體現詞和事物的聯系,特別是詞指稱整類事物的概括性,雙詞句體現造句的原理,進而掌握表示語言單位之間的關系的虛詞。”(4)魯迅先生的一段話恰好是該理論的絕佳例證,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滿懷深情地寫到:“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后來給我讀的書逐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加上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學者錢劍夫先生回憶自己小學“對課”的經歷:“每日放學時由國文教師出對,能對出者先歸。一年級一字,如天對地,馬對牛之類;二年級二字,如天高對地厚,白馬對黃牛之類;三年級三字;四年級四字……”可以說,對聯訓練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和表達訓練的過程。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學生的求知欲是強烈的,特別是對于自己所感興趣的知識,對聯是詞的組合,一般都短小精悍,并且是日常所用或者是課文中常見詞語,這樣的特點就使其充滿趣味性和挑戰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和創造的空間。對聯中包含有大量的中華民族的歷史內容,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其中包含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個性,美德,心態,風俗等等,對學生性的確激發乃至心靈的觸動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對聯是在一定的限制中求得表達的語言形式,就像戴著枷鎖跳舞,要想表達的貼切深入有感染力,必須要有較強的概括能力和創造力,通過對聯訓練,學生從語言最細微的基礎開始起步,學會煉字,篩選詞語,寫出優美句子,再到篇章,都是一個有序的漸進的過程,由此可見,對聯是學生思維寫作訓練的利器。“錢鐘書說:“撮合語言,配成眷屬。愈能使不類為類,愈見詩人心手之妙。”
對聯創作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思維和語言的訓練,在對知識積累加工的同時,能讓學生自主體驗情感,在方寸間發現感受詞匯內在的豐富內涵與背景,使學生的創造力真正體現和發揮。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運用對聯訓練學生的這些方面的能力。如在復習古詩文時,我設計了“東臨碣石觀滄海”,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寫出“西望星漢射天狼”“西望夜郎寄愁心”等下聯,而且都出自學過的古詩文(分別出自曹操《觀滄海》,蘇軾《江城子》等等),此類對聯集句用典,十分自然,渾然一體。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是《新課標》中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是發展學生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因素。
對聯不但是語言的藝術,也是文字的藝術,是與繪畫書法等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藝術緊密結合的。對聯外形整齊,節奏和諧,具有繪畫美、節奏美、建筑美等特點。尤其是很多對聯構思精巧,意境深遠,能夠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審美能力。蒲松齡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通過歌頌項羽、勾踐以自勉,表明自己奮發的態度和不羈的個性。
《新課標》的良好背景下,能夠重新拾起傳統文化的瑰寶,并且結合新的時代特點,繼承和發揚有中國特色的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優點,這就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幸福。讓我們以此文共勉,期待語文教學春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