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珍長
(臨滄市農業學校,云南 臨滄 677000)
農作物秸稈富含有機質和多種礦質養分。在臨滄市這個邊遠落后、少數民族聚集的山區農村由于交通運力不足,農民將作物秸稈堆積在田頭路邊或者付之一炬,浪費了寶貴的自然資源。利用作物秸稈飼料資源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減少資源浪費,秸稈過腹還田,保護生態環境,有利于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是臨滄市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的一項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臨滄市土地面積23620 平方公里,海拔在450 米至3429 米之間,相對高差達2979 米;23 種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1.563%。臨滄立體氣候明顯、交通落后、經濟欠發達、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山區農業地區。
臨滄糧食種植以玉米為主,2018 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8.69 萬公頃,糧食總產量101.46 萬噸,根據地理及產品優勢規劃,玉米、油菜、甘蔗種植面積2018 年比2017 年分別增加1.9%、7.5%和9.6%,水稻、小麥、烤煙種植面積分別減少2.8%、1.5%、6.6%。2018 年臨滄市全年糧食生產中的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秸稈及甘蔗梢、甘蔗渣可用作粗飼料的總量為294.9835 萬噸。林果種類豐富,茶園建設和古茶園保護受到重視。
2018 年牛出欄15.1682 萬頭、羊出欄數43.7955 萬頭、豬出欄270.6877 萬頭;到2018 年末,牛存欄數53.5432 萬頭,羊存欄數66.1032 萬頭,豬存欄數228.1882 萬頭,分別比2017 年增長牛1.7%、羊1.1%、豬0.8%[4]。
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好糧食生產,嚴守18 億畝耕地紅線,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精神,只有全面推進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才能保護環境,降低牛羊飼養成本增加農民養殖收入。
國家退耕還林還草保護生態環境、禁牧舍飼政策的實施,單靠草山、種草滿足食草動物需要,造成人畜爭地爭糧,糧食價格上漲,飼養成本增加。在國家嚴守18 億畝耕地紅線穩定糧食生產的控制下,糧食秸稈量有保障,發展秸稈飼料可緩解土地壓力降低飼料成本,獲得高的經濟效益,促進臨滄草食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臨滄山區地形復雜多樣,立體氣候明顯,集中連片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面臨諸多限制,用農作物秸稈作為草食畜圈養的飼料資源,可以彌補草地飼料春季因干旱而鮮草供應不足問題,減少糧食消耗,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秸稈畜牧業,可推進草食畜牧業從山區放養向圈養轉變,提高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
開發利用臨滄豐富的作物秸稈資源,不僅解決秸稈亂丟亂放引發火災隱患、就地燃燒污染環境等問題,還能變廢為寶,實現“過腹還田”,提高秸稈利用價值,增加農民收入。不宜做飼料的烤煙秸稈和畜糞進行堆肥發酵用作肥料,改良土壤,提高糧食產量,保證生態平衡的良性循環,減少糧食生產的化肥成本;堆肥發酵殺死了病原菌,減少了動植物傳染病的發生,降低了農藥成本,獲得了安全的糧食和動物產品。
現在農村做飯用電、液化氣做能源,秸稈就成為廢棄物丟棄在田間路旁,成為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大難題。任意焚燒成為農村火災隱患。不但造成資源浪費,還引起農村環境污染、森林草原火災等問題。
把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納入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農民推廣科學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結合鄉村振興、環境整治、衛生廁所建設等政策的實施,發展秸稈青貯飼料開展家庭規模養殖,降低養殖成本,化廢為寶,有利于環境衛生的清潔,對生態保護、改善村容村貌、發展農村觀光旅游發揮應有的作用。
隨著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對牛羊肉的消費量不斷持續增加;臨滄年輕勞力外出打工,農村養牛羊難成規模,牛羊肉缺口很大。在臨滄市2019 年全部貧困人口脫貧和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出臺的時機下,臨滄打造了許多鄉村旅游景點,吸引了很多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利用當地資源和傳統養牛羊技術,結合國家科技下鄉的培訓,學習科學養殖技術,把以前“養牛為耕田”的傳統而落后的農耕模式提升為一定規模的養牛養羊業,再進行深加工成牛羊肉即食食品,提高產品價值,增加經濟收入,激發了農民對草食動物養殖的積極性。
山區農村秸稈分布散、密度低、季節性強,機械化程度低,收儲運成本高,利用秸稈動力不足,致使秸稈的綜合利用程度低。
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中,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發展農業機械化,對農民加強秸稈飼料的青貯、科學養殖技術的培訓,推廣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規模養牛業快速發展。
以2020 年底臨滄通火車、通高速公路為契機,臨滄市政府與上海鵬欣有限公司肉牛產業合作,計劃引進肉牛養殖場示范項目,把發展草食畜牧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戰略性政策來抓。上海企業進駐臨滄開發草食畜牧業,先進科學的標準化示范基地,良種良法綜合配套技術,秸稈飼料開發利用和科學飼養,從根本上改變自然放牧向圈養、舍飼的科學飼養方式的轉變,形成開發利用秸稈飼料與發展草食畜同步的局面,加快草食畜的發展步伐,實現循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