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四川 遂寧 629000)
2 型糖尿病是常見疾病,而引起此病的重要原因為胰島素分泌異常,且中老年人發(fā)病率較高,同時在我國老齡化到來而使該類患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且此病并無根治措施,需長時間用藥而控制血糖,且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生活習慣也存在重要作用,若患者未遵醫(yī)囑而控制行為,那么不能對血糖有效控制而出現(xiàn)較多并發(fā)癥[1]。所以,本研究對該類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如下。
11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隨機分為觀察組59 例,男、女比例為30:29,平均年齡(73.58±1.16)歲;對照組59 例,男、女比例為31:18,平均年齡,72.49±1.30)歲,兩組可進行對比(P>0.05)。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循證護理,①提出問題。患者病情和身體情況評估,并對檢查結果和指標記錄,患者情況并按照臨床經(jīng)驗,通過文獻、網(wǎng)絡等方式確定該類患者護理期間的風險以及問題,進而確定護理方向和重點;②循證支持。按照護理重點和問題而對有關資料進一步查詢,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從而整合理論依據(jù),制定護理計劃;③循證護理措施:A 環(huán)境護理。按照患者要求而對室內(nèi)亮度、溫濕度進行調(diào)整,同時將消毒病房工作做好,將整潔、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提供給患者;B 心理護理。積極同患者交流,對其心理狀態(tài)積極了解,心理疏導抑郁和焦慮患者,為其介紹治療成功案例而增加其治療信心;C 健康教育。將疾病有關知識為患者介紹,將其對于疾病認知度提升,定時進行講座而保證患者對于預防并發(fā)癥、糖尿病等知識全面了解,將其遵醫(yī)行為有效改善;D 飲食和運動指導。教會患者保持科學運動,按照其具體情況而制定運動方案,鼓勵其堅持運動,制定飲食方案,并多餐少食,主要食物為高維生素、高蛋白、清淡,防止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①遵醫(yī)行為:定時復查、遵醫(yī)用藥、飲食合理、戒煙少酒、作息規(guī)律。
②并發(fā)癥:眼部病變、足部病變、低血糖、酮癥酸中毒。
③血糖[2]: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
SPSS18.0 分析數(shù)據(jù),P <0.05 統(tǒng)計學成立。
觀察組作息規(guī)律(8.19±1.47)分、戒煙少酒(7.92±1.31)分、飲食合理(7.86±1.16) 分、遵醫(yī)用藥(7.46±1.35) 分、定時復查(6.09±1.38)分,對照組分別為(5.92±1.76)分、(5.03±1.24)分、(5.03±1.27)分、(4.49±1.18)分,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酮癥酸中毒0 例、低血糖1 例、足部病變0 例、眼部病變2例,合計5.08%(3/59);對照組依次為3 例、7 例、3 例、2 例,合計25.42(15/59)。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干預前,觀察組FPG(8.93±1.22)mmol/L、2hPG(12.89±1.19)mmol/L、HbA1C(7.54±1.23)%,對照組分別為(8.97±1.20)mmol/L、(12.94±1.32)mmol/L、(7.57±1.21)%,兩組血糖水平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分別為(6.27±1.28)mmol/L、(8.75±1.43)mmol/L、(5.01±1.62)%,對照組分別為(7.85±1.33)mmol/L、(10.74±1.37)mmol/L、(6.54±1.1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在中老年人群中,2 型糖尿病為高發(fā)疾病,且日漸趨向于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患病后的患者需要長時間服藥而對血糖有效控制,同時配合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然而大部分患者并沒有遵醫(yī)改正其錯誤行為,從而增加了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所以,在治療過程中配合有效護理干預非常重要。
本研究結果為,觀察組各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循證護理首先將護理問題提出,并針對問題通過查閱文獻等方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同時結合臨床護理經(jīng)驗而制定護理方案,通過環(huán)境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等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增加了對疾病有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并且遵醫(yī)囑進行合理運動,糾正錯誤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定時運動,促進血糖處在合理范圍內(nèi)[3]。
總而言之,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可使其遵醫(yī)行為有效改善,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