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拉·吐爾遜
(克拉瑪依日報,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新聞報道要具備一定的真實性、可讀性、時效性以及最為關鍵的吸引力,這些性質都對新聞采訪過程中的質量有一定的要求。作為報社記者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需要準確了解新聞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價值的新聞材料。但是現階段報社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存在于采訪對象有代溝、不親近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嚴重阻礙著采訪工作的有效進行,同時也影響著采訪工作的效率和新聞內容的質量。因此,作為報社記者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如何快速的拉近與采訪對象之間的距離,成為記者工作人員主要研究的問題。
新聞報道最重要的特點便是真實性,作為報社記者必須要保證所采集、發現的新聞素材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這也是記者最為重要的職業能力。為了能夠有效地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需要報社記者在采訪工作開始前,確定好新聞內容的見證者,確定見證者對新聞見證的真實性,這樣的見證者才能成為有效的采訪對象。
所謂的有效采訪對象,必須要具備對新聞事件發生的相關情況有全面地了解,能夠對新聞事件進行有效的闡述,是新聞事件發生地點的現場目擊者,具備以上條件的市民才可以成為有效采訪對象。報社記者需要在新聞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內趕到發生現場,對現場的市民進行采訪,快速地鎖定好有效的采訪對象,同時以新聞事件作為主要的采訪內容,對采訪對象進行詢問和交談,進而快速地了解新聞事件發生的全部過程[1]。
除此之外,作為報社記者在鎖定采訪對象后,需要根據采訪對象的年齡、性別、身高、性格、外貌等特征進行篩選,選擇更容易接受采訪的人員進行訪問,并且需要在短時間內與采訪對象建立融洽的關系,以此來保證采訪工作可以順利地進行,在采訪的過程中,報社記者需要用語言進行引導,讓受采訪者能夠精準、簡潔地將新聞事件的全過程進行表述。
社會的不斷發展讓人們的安全意識和隱私意識越來越強,經常會出現不配合采訪的情況出現,盡管新聞發生現場中有許多的見證者,但是由于多種不同的因素,導致當事人或者見證人不愿意對記者透露真實有效的新聞內容。這樣的情況讓新聞采訪工作的真實性得不到保障,也讓新聞行業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阻礙,作為報社的記者需要在現場對見證者進行觀察和初步的了解,在觀察的過程中選擇最為容易親近的對象進行采訪,同時報社記者也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保證采訪對象的隱私不被泄露,通過網絡信息和相關部門提供的基本材料,對采訪人員有一定的了解后,尋找話題的突破口對采訪的內容進行設計,增強被采訪者的傾訴欲望。
在采訪中,報社記者需要主動地拉近與被采訪人員之間的距離,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安撫好被采訪人員不安的情緒,建立融洽的采訪關系,這樣才能讓被采訪對象有一定的安全感,認可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積極地進行配合,保障采訪工作可以順利地進行。
為了能夠保障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報社記者不僅需要找尋心理素質較強的采訪對象,還需要在采訪過程中抓住采訪對象心里的變化特征,有效地帶動采訪對象的心理狀態,安撫好采訪對象的情緒波動。
首先,在采訪中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滿足采訪對象的一些基本要求,報社記者在了解采訪對象基本信息的情況下換位地進行思考,將自己放置在被采訪的位置上,充分的考慮清楚采訪的內容是否合理,問題的內容是否對采訪對象有一定的攻擊性,采訪對象的心理素質能否接受所提出的問題,在對采訪內容進行全方位的考量之后,進行內容上的完善和修改,保證采訪工作可以順利地進行[2]。
其次,作為報社記者要先給采訪對象留下良好的印象,人與人之間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很多記者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直接開始進行提問,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夠快速的獲得所需要的新聞內容,但是卻會給采訪對象留下極為不好的第一印象,在后續的采訪中采訪對象會逐漸的產生厭惡的感覺,這樣很不利于采訪工作的進行。
因此,作為報社記者需要掌握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內容,與采訪對象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關系,增強記者與采訪對象之間的配合程度,確保采訪對象不會出現厭煩的心理變化,保證采訪的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在采訪中的過程中,記者需要主動的引導采訪對象情緒方面的變化,通過情緒來感染采訪對象,拉近與采訪對象之間的距離。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報社記者需要與采訪對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積極地找尋與采訪對象之間的共同語言,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讓采訪對象在不知不覺中將新聞內容進行闡述,是保證采訪過程順利開展的前途要素。其次,報社記者需要在最大程度上迎合采訪對象的喜好,為采訪創造良好的氛圍環境,讓采訪對象逐漸放松心情和狀態。最后,作為記者要尊重采訪對象,許多的問題和要求都需要事先的詢問好采訪對象的意見,根據采訪對象的時間安排來恰當的設置采訪時間。
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要掌握好提問的技巧,追問式、激將式、耐心啟發式等都是采訪中常用的技巧。在采訪對象不愿透露話題內容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采用追問式的采訪方式進行詢問,但是這樣的采訪方式也會給采訪對象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會讓采訪對象出現厭煩的心理狀態。如果不論怎么逼問都得不到想要的答復時,記者需要巧妙的轉變話題,將話題引導別的方向和內容上。激將法適用于防備心理較強的采訪對象上,通過直擊話題敏感點來引發采訪對象的好勝心理。耐心地誘導采訪對象回答采訪問題,是現階段廣泛應用的采訪形式,在這樣的形勢下,記者需要保持好良好的耐心,循循善誘采訪對象回答相關的問題[3]。
在采訪的過程中,如果記者動用各種手段都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新聞內容,這時候就需要記者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這樣才能夠保證采訪活動可以順利地進行。記者這個行業需要工作人員自身就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在面對各種情況發生時都要臨危不亂,用自身的工作經驗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在采訪中,會有很多采訪對象的抗壓能力較強,不管如何采訪都得不到相關的信息,這個時候就需要記者快速的找尋突破點,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對事件發生的全過程進行了解。除此之外,如果記者去到陌生的環境中進行采訪,記者還可以找到當地的相關政府或者社區進行幫助,盡可能地降低采訪難度。
結束語:總而言之,作為報社記者需要保證采訪工作能夠順利地開展,為此就必須要加強前期的準備工作,快速有效地尋找采訪對象,用各種手段拉近與采訪對象之間的距離,尊重采訪對象的一切要求,利用自身專業的技能和方式,實現高效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