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成都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民族舞蹈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浪漫行為,不同的舞蹈能夠展示出不同民族的生活與歷史,因此研究舞蹈就需要從特定的時代與民族入手。羌族是歷史十分悠久的古老民族,而羌族歷史當中包含了很多舞蹈元素,通過研究羌族舞蹈可以了解羌族人民的生活與習俗,因此研究羌族舞蹈發展中的藝術與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羌族源于古羌,是我國西部一個十分古老的國家,對我國歷史的發展有深遠影響,使用的語言為羌語。羌族被稱之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部分區域。羌族舞蹈的舞風具有粗獷優美、古樸典雅等特點,主要包括禮儀性舞蹈、自娛性舞蹈、集會性舞蹈以及祭祀性舞蹈等類型。羌族舞蹈具有悠長的歷史,而羌族文化對羌族舞蹈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羌族舞蹈主要是由羌族的民風民俗、信仰等各個方面發展而來的,充分展現了羌族文化。其次,女性氏族這種理念對羌族舞蹈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大多數羌族舞蹈都展現出了女性的韻味和獨特的姿態、女性對性感的審美。此外,羌族舞蹈在羌族人民的生活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娛樂健身、審美、祭祀等多重功能,且有利于民族團結。
羌族舞蹈是以圓圈舞為基礎的,是一種群眾性集體舞,又被羌族人民稱之為薩朗。薩朗主要包括喜慶薩朗、憂事薩朗、祭祀薩朗、禮儀薩朗以及集會薩朗這五種類型,其發展會受到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影響。
羌族舞蹈也會受到多種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政治軍事上的強勢入侵、地質災害等,所以若想發展羌族舞蹈就應該為其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影響羌族舞蹈發展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羌族信仰、羌族習俗。第一,羌族信仰對羌族舞蹈發展的影響。從部族社會到夏商先秦時期,羌族舞蹈的主要功能就是習俗慶典與宗教祭祀。羌族的祭禮活動都是由羌族巫師主持的,而巫師是羌族文化的掌握者,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文化藝術與歷史的發展,所以羌族舞蹈具有較強的占卜、祭祀等特點。第二,羌族習俗對羌族舞蹈發展的影響。羌族舞蹈受到了傳統習俗的影響,并含有很多傳統習俗元素,而羌族的習俗較多,很多習俗活動當中都有羌族舞蹈,這也使羌族舞蹈成為了集體性舞蹈。
羌族和藏族都起源于古羌族,且發展模式與生活環境較為相似,所以羌族與藏族的舞蹈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羌族不斷擴散成了藏化與漢化這兩條分支,所以羌族與藏族舞蹈又有一定的差別。羌藏地區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和旅游景區,且羌族與藏族文化也比較相似,例如都信仰佛教等,兩個民族有類似的地理條件、歷史變遷,而羌族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羌族與藏族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其民族歷史、風土人情、宗教信仰以及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大力扶持藏族,促進了其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促使藏族舞蹈成為了藏族的代表以及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元素。但是,我國對羌族的支持力度較小,所以羌族舞蹈的發展并不順利。
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羌族文化面臨巨大的考驗,羌族舞蹈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第一,羌族舞蹈歌舞創作樣式的發展與問題。從建國初期,羌族舞蹈創作就掀起了浪潮,例如羌族舞蹈藝術家于1964年創作了《三龍修起水電站》這一羌族薩朗舞臺作品,有效弘揚了羌族薩朗文化。但文化大革命的出現給羌族舞蹈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導致羌族舞蹈發展十分緩慢。而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羌族舞蹈出現了很多新作品,例如《云朵·薩朗姐》這一作品就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瓦爾俄足”為創作背景,充分展現了羌族舞蹈的魅力。且我國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愈加強烈,所以政府相關部門開始大力扶植羌族舞蹈的發展。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羌族舞蹈缺乏先進的傳播途徑,且在市面上很難看到關于羌族舞蹈的書籍和影像資料。為此,只有促進羌族舞蹈文化的傳播,才能夠實現羌族舞蹈的崛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充分利用高校的理論資源、科研技術以及師資力量傳承羌族舞蹈文化。第二,羌族舞蹈與旅游業相結合的創作發展。很多旅游景點都有舞蹈表演,例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夢回大唐》等,而羌族地區也有很多旅游景點有舞蹈表演,所以需要在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這一原則的基礎上,將少數民族的旅游資源開發與文化遺產保護結合起來,簡單來說就是將旅游與文化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凸顯羌族地區旅游業的特色,也可以保護傳統文化。
(1)羌族舞蹈藝術在教育傳承中的復制與再生。當前,羌族舞蹈已經具備了發展基礎,且有一些舞臺作品,但是大多數高校并沒有形成以羌族舞蹈為主的教學體系,更沒有對其進行理論研究。但是,隨著時代與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與新生文化涌現出來,對傳統的古老文化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如果不加以傳承就可能會導致羌族舞蹈絕跡。當前,我國相關部門在通過有效措施挽救優秀的傳統文化,且一直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首先,以舞蹈服飾為主對羌族舞蹈進行復制與發展。每個民族的服裝都具有一定的特色,而羌族的舞蹈服裝也是羌族文化的代表,這是因為羌銹極具特色。為此,可以將羌族舞蹈服飾融入到幼兒教育當中,激發少兒對羌族文化的興趣,繼而促進羌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2)羌族舞蹈在高校教學中的建議。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夠將羌族舞蹈發展為高校教學中的民族文化之花,增強羌族舞蹈的藝術自由性,促進羌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第一,高校在開展羌族舞蹈教學過程中,需要將羌族舞蹈與原生態民族文化結合起來。民族舞蹈本就是一種民間藝術,是人們在民間生活與文化當中發展而來的,只有與文化結合起來才能夠展現出民族舞蹈的靈魂。羌族舞蹈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情感性、群體性以及力量性,這也是其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關鍵。所以,高校在進行羌族舞蹈教學時需要將舞蹈的原始性與現代藝術性結合在一起,且要深入挖掘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涵。這就需要高校認識到將羌族舞蹈從傳統民族舞蹈轉變為專業教育是較為困難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脫離根本、隨意創造。第二,高校在進行羌族舞蹈教學時,需要豐富社會實踐,將創作與實踐相結合,在保留羌族舞蹈原始民風的基礎上創新羌族舞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創作舞蹈作品,共同解讀作品。高校也可以利用節日等機會為學生提供表演機會,從而促進羌族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
羌族舞蹈的傳承會受到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影響,其發展與藏族舞蹈有一定的差別。從實際情況來看,羌族舞蹈在當代創作等各個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為此需要在教育當中積極傳承羌族舞蹈藝術,并在高校教育中積極開展羌族舞蹈教學,從而促進羌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