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藝兵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插畫設計可以說是現代藝術設計中最具有藝術性的手法之一。隨著人們對個性藝術表達的追求和審美水平的逐漸提高,插畫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和追捧。插畫藝術已經不單純是對文字描述的視覺補充說明或對文字場景的再現,而是一種建立在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思考方式,因此對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在高校插畫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有助于提升插畫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插畫創作水平和能力。
形象思維是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采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通過事物的個別特征去把握一般規律、塑造藝術形象的思維模式[1]。形象思維是一種比較感性的思維狀態,總是和感受、體驗關聯在一起,是藝術作品的基本特征。插畫藝術強調的是創新與創意,而形象思維是人類思維史上最先形成的思維,是人類創新與創意的基礎,根據已有的認知規律進行想象和聯想是插畫藝術中形象思維有效運用的主要方法。
想象是插畫設計中較為常見的思考方式,也是形象思維的高級階段。插畫設計中的想象是指設計者在接受到設計主題或設計任務后,根據自己大腦中已有的認知和形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符合主題要求的新形象的過程。形象思維要經過兩個過程才能將創造性體現出來。第一階段為掌握現實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里,設計者應當根據設計主題通過搜集與主題相關的各類圖片、影像、聲音等大量具體、詳實地形象資料,為形象思維的運轉提供原材料,為下一個階段的順利開展提供準備。第二階段為選擇加工階段,此時設計者的理性思維啟動,通過將設計目的、設計要求以及設計者自身的喜好和設計創作風格等對感性的形象進行規定,對第一階段的素材進行篩選,由表及里,最終得到符合設計主體和設計目的的形象素材[2]。想象是插畫設計創作型的基礎,通過想象,設計者的思維經歷了觀察(實踐)—類比—想象—模擬(相似)的過程,使思維從感性層面向理性層面過渡。
聯想將各類因素或者觀念進行結合,將設計從理性階段向感性范圍融合,在聯想和想象的基礎上,設計者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受空間和實時間的限制,虛構新形象,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創造性。
通常來講,變異法、分化發和深化法是設計者在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經常采用的三種創作方法[3]。變異法是指設計者在進行插畫設計時,根據已有形象進行虛構和幻想,將已有形象打散、分解、組合,構成新形象。分化法也可以稱作再創造,即設計者以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和符號為基礎,拓展出多種形象。深化法是以人們常見的生活形象為基礎,設計出比生活中的形象更加典型、生動的新形象的思維過程。
在進行插畫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其實大多數學生在進行插畫創作時,不是不會運用插畫的技巧和具體的手法,而是在為畫什么?怎么畫擔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學生不善于運用形象思維,將所要表達的主題通過想象和聯想將其所體現的畫面感進行藝術性的再創作,從而形成最終的插畫作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導、啟發學生,鍛煉和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如在對《文學作品插圖》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閱讀需要配插圖的文學作品或作品的片段后,表達出自己最直觀的感受,這些感受不像文學作品一樣連貫,是零散卻又不斷被合成的新的形象,正所謂“善繪者繪其神,不善繪者繪其形。”因此插畫設計時首先要抓住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情緒,隨后由這些情緒確定相應的景象和色彩,深刻反映出對事物本質特征的簡單化、理想化形象。
邏輯思維即抽象思維,人們在認識事物時,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形式來實現對具體對象本質規定的把握,邏輯思維是人們對事物的理性認知階段。邏輯思維的進行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推理從而尋求“必然得出”。邏輯思維可以分為理論型和經驗型兩種,理論型邏輯思維是指依托概念、公式、定律等作為理論依據進行推理、判斷從而得出結論,經驗型邏輯思維是指個體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推理、判斷,前者多用于理論工作者和科學家,而后者通常用于工人、農民、普通民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
插畫藝術具有強烈的目的性,無論是藝術性插畫還是商業性插畫都具有藝術性和敘事性的特點,藝術性是所有藝術創作的共有特性,而敘事性則是要求設計者在插畫設計時能夠讓讀者通過插畫讀懂插畫所要表達的事件或意義。因此將邏輯思維用于插畫設計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插畫設計的思考及實踐過程。
不同于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是一種理性表達,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進行的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活動。一些藝術創作者和藝術教育工作者很容易陷入一種純感性的藝術創作中去,因此在高校插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十分必要。邏輯思維的明確指向性在高校插畫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可以表現為:教師在進行插畫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首先明確插畫設計的主要目的,圍繞設計目的展開設計互動,如教師在進行《插畫與產品》教學時,以長頸鹿系列產品為創作命題,讓學生為某企業帆布袋進行產品插畫設計,這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明確插畫設計的基本概念,概念中包含的兩個主題為“長頸鹿”和“帆布袋”,學生應當圍繞設計主題進行思考,得出一個創意,然后采用各種手段繪制相應的插畫草圖,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形象思維占據了主要思維形式,通過反復與主題對比和修改,最終完成插畫設計。通過邏輯思維的明確指向性指引學生逐步完成插畫設計。
對于插畫藝術而言,藝術的感性思維與表達雖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插畫師應當通過插畫藝術清晰準確的表述插畫所提供的信息和所表達的情感,而想要聲情并茂地將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插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不但要能夠掌握插畫的主題、對主題進行合理的想象和再創造外,還需要分析畫面構造中的色彩、造型和構造等。邏輯思維被廣泛地應用于藝術設計的各類課程中,如康定斯提出的“點、線、面”理論和伊頓的色彩構成理論都蘊含了嚴密的邏輯思維規律,此外還需要研究各種結構幾何圖形和黃金比例,通過不斷地對比分析得出滿意的表現效果。在插畫藝術中,諸要素的形式美規律是邏輯思維的集中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高校插畫教學時,應當通過合理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條例秩序性。如在進行《古詩詞插畫》教學時,學生在完成插畫設計后,教師應當啟發學生,通過不斷調整圖形和文字的位置、大小、比例得出不同的插畫設計效果圖,然后對比分析各個插畫的效果,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調理秩序性。
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理念,但在插畫藝術中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生相伴,二者可能同時發生或間歇發生,并無先后順序,貫穿了插畫設計的各個環節,因此教師應當充分認識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理論,在插畫教學中通過合理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將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機的融合到一起,從而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