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航
(云南地質工程第二勘察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在自然災害中存在的地質災害問題一旦出現,往往會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和安全威脅,尤其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環境的正常存在狀態,容易造成嚴重的安全威脅,所以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技術應用工作,在有效治理災害問題的應用方案中,結合水工環地質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升治理方案的應用效果。
由于地質情況的自然形成情況和地殼運動,在歷史記錄中地震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在近幾十年的時間內,由于地震災害的出現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造成了比較明顯的破壞性損失。尤其是在地殼運動逐漸接近臨界值時,隨時可能會出現地震情況帶來嚴重的環境破壞和經濟損失問題,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正在進行深入探索,依然無法及時進行有效的判斷工作,控制和降低地震帶來的嚴重安全威脅[1]。
目前在地形復雜區域,容易出現山體滑坡和倒塌以及泥石流等災害現象,主要是由于山區環境受到傷害影響出現結構變化導致,比如因為礦山開采工作而出現結構松動,在長期經受風沙雨雪等氣候因素的干擾和侵蝕情況后,容易加劇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機率,尤其是在土壤情況并不結實穩固的區域,更加容易在受到雨水的長期浸泡等情況下,出現水分飽和以及土壤滑落的情況,于是在斜坡位置容易出現泥石流和滑坡等災害問題。在泥石流形成的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特征,比如,具有較小的規模但是多點出現的特點,通常會在數千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出現,在山坡上部出現水分過度飽和導致土層軟化出現薄弱地帶,出現滑坡與泥石流聯動反應等情況,造成大范圍的經濟損失和破壞情況[2]。
目前在已知的地質災害情況中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可以發現地形環境形成規律以及植被、氣候等條件,都可能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問題,尤其是氣候因素在地質災害情況發生的次數中,占據了大部分誘發機率。受到工業行業的發展影響,對周圍環境條件和氣候情況都造成了明顯改變,于是在經受降水和溫度等情況的變化影響后,很可能會為地質災害的發生創造有利條件。除此之外,地形環境的特殊結構也可能會導致災害問題頻發,比如某一區域內出現明顯較高的坡度和切割度時,隨時可能會受到大量降水等條件的影響,出現泥石流或者滑坡現象。地質因素中往往會由于地殼運動劇烈等情況,導致地震頻繁發生造成大范圍的傷害和影響情況,在地質災害的發生過程中占據了主導因素。并且在災害問題出現的區域內,大量植被的實際覆蓋率以及種類情況也會對災害問題起到引導和影響作用,比如土壤性質和結構容易受到植物根系的影響,可能會隨著植物根系的深入情況而逐漸穩固,對于災害的形成情況出現減弱作用[3]。
人為因素的影響,主要在于對某一區域范圍內進行施工和挖掘工作后,出現了地質條件和山體環境的改變現象。由于在某些地區范圍內,能夠進行建設和施工的用地面積較少,因此需要在某些山地區域內進行挖掘施工,滿足開山挖石和房屋修建等需求。如果在進行房屋修建的過程中,選擇了容易出現洪水淹沒和地質災害的區域進行修建工作,很可能會增強地質災害的風險性和破壞性。如果在進行開山挖石工程時,沒有依照國家定制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控制和施工,很可能會出現山體裸露,以及植被情況嚴重受到破壞等現象,對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性損傷,更容易加劇生態失衡誘發地質災害。尤其是在礦山開展工作中,可能會存在某些企業進行過度開采或者違規開采等情況,更加容易出現環境情況的變化影響,導致滑坡和泥石流情況的發生機率增加,在破壞性方面也出現了成倍增長等影響。同時也可能會在建筑工程進行邊坡開發工作時,出現隨意堆積廢棄渣土的行為,更加容易在受到強降雨影響時出現泥石流情況造成嚴重災害。
這一技術主要包含水文和工程以及環境方面,涉及比較詳細且完善的地質資源資料,可以在對地理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工作時,進行準確的評估和判斷。這一技術的運用效果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得到提升,尤其是在對礦產資源和其他資源進行大量開采的同時,利用這一技術盡可能減少對地質環境帶來的影響和破壞程度,在減少地質災害的同時提高環境適應性,能夠在多個方面促使人們在使用各種資源時,重視如何定制合理開發與利用的工作方案和相關措施,盡可能提升環境條件的適應性,盡量減少自然災害問題的形成條件。因此這一技術的有效使用,能夠在多個影響方面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和控制效果,更加需要進行重視和深入研究,對地質災害情況進行有效預測和損失控制[4]。
由于地震災害的發生情況具有不同等級的區別,所以在產生的破壞力方面也會存在差距,特別是在工程建設發展過程中,對地震災害的預測工作始終存在明顯困難。尤其是地震災害在出現后往往會明顯破壞建筑和地形環境條件,不但會導致自然環境條件出現改變,還會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程度,因此,需要通過對地震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形成特征作為參考依據,為水工環地質技術的正常開展提供有力支持。通過這一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地通過分析和預測工作確認地震災害情況的出現機率,可以及時定制和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和緊急預案進行布控,在損失程度方面盡量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以有效提高這一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
由于這類災害問題的出現通常是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同時會對周圍一定區域內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影響,因此,在預防和治理工作方面需要承擔大量的壓力,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資金才能夠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通過用這一技術能夠在有效預防災害問題發生的同時,定制相應的治理措施和控制方案,在投入應用后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情況和危險程度。比如可以在資源開采工作中,通過方案的合理規劃和定制以實現伐木等工程的合理資源開發,能夠將伐木數量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減少過去存在的過度砍伐等情況發生,配合生態修復工作實現資源保護效果,盡可能保持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和平衡能力。在這一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預警監測和數據信息采集系統能夠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可以及時通過數據采集系統進行調查工作,將泥石流等災害問題的發生時間和程度等信息進行收集,為后續的工作開展過程提供有力的資料支持作用,并且能夠通過預警監測系統使用相關設備進行監測和評估,對災害發生情況開展預估和評判工作。
這一技術能夠在發生地面塌陷情況時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比如可以在建筑施工等工程進行開展時,盡量減少災害情況發生時所帶來的影響程度,尤其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提升實際的防患能力。這種災害情況的發生頻率容易受到區域條件的影響,通常在巖溶區域內頻繁出現,所以通過合理利用水工環地質技術,可以在對巖溶地區進行調查工作時起到明顯的預防作用,不但能夠及時獲取地質變化情況的數據資料,同時還能夠有效計算和評估災害問題的發生概率,及時對災害情況可能波及的影響范圍和人群進行預警,降低災害造成的影響程度和經濟損失。
在地震災害發生時,不但會嚴重威脅到礦產開采工業和周圍人群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會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并且會嚴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存在狀態和平衡情況,對人們的生存空間也會造成嚴重減少的影響,因此需要根據地震頻繁發生的區域環境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斷層部位容易出現相交情況的區域,必須要根據實際的地震發生情況和地質結構情況進行分析,要地震可能出現的原因和誘因進行精準掌握。雖然目前的科技技術無法對地震情況的發生進行精準預判,但是可以通過監控周圍動物的活動情況和異常反應作為參考,通過及時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進行防范,降低災害問題產生的威脅情況,盡量周圍人群的生命安全。
在這類問題的治理工作中,需要將工作重心放在預防工作方面,需要將地質災害造成的危險性和損失情況控制在最低范圍內。比如在進行資源開發工程時,為考慮工程開發的安全性,需要在開發工作前期定制合理方案進行施工,尤其是在開采工作和預防工作方面需要符合安全要求。在開展調查工作時,需要重視預警和監測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在相應區域內應設置預警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同時還需要對地質變化的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對災害發生情況的可能性與應急方案進行有效判斷和重視,在實際的治理工作效果方面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這一技術可以在地面裂縫災害的控制工作中起到明顯作用,根據裂縫的形成情況和具體表現進行分析,同時還能夠結合地下水資源的變化情況和分布情況定制相應的管理措施,提升實際的防止水平,以減少裂縫情況出現所帶來的破壞程度,提高地質構造的相對穩定情況以及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情況。
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質情況出現變化,尤其是在受到降水等影響時容易出現軟化情況,因此在使用這一技術進行勘察工作時,需要根據變化情況和災害發生機率進行詳細分析和判斷,盡量將地質結構和應力的變化情況做到詳細把控,做好危險預判或者預防工作。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下,通過對云技術進行深入鉆研和不斷完善,已經可以通過利用虛擬技術創造平臺,對基礎架構和應用方法的建設投資進行深度優化和改變,尤其是在現代軟件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虛擬化技術滿足大量的業務需求和服務支持,可以通過計算機的物理資源實現虛擬技術的良好應用,能夠在應用系統部署和后期維護工作方面進行優化,對國家地質檔案館的業務需求方面起到優秀的滿足效果。
RS 技術是通過收集和處理地理電磁波信息的方式,從高海拔的位置進行有效接收,通過這種技術能夠在地質災害管理工作中,詳細的調查地質結構的具體情況和變化信息,通過與信息技術和圖像采集技術進行融合,能夠全面掌握相應的調查數據,可以在開展地質災害管理工作時,提供相應的準確數據和有效方案,并且在實際的應用效果方面達到一定程度,同時還能夠起到明顯的預防作用,及時預判災害情況的發生機率。這一技術也隨著科技技術的深入研究得到發展,在光譜分辨率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探測地質環境的同時提高防范工作的實際能力。
受到科技技術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影響,在進行資源開發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意識,尤其要在監測工作和預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提高工作能力,合理利用監測技術和調查技術接收大量數據信息作為分析依據,盡可能掌握地質災害問題的發生條件和各種誘因,為災害預防工作的控制效果和預防能力方面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