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浪,溫淑芳
(山西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知識產權金融是知識產權與現代金融的有機融合[1],是“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因素。科技園區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承擔著改革、創新、發展的“先行先試”職能,具備發展知識產權金融的良好基礎,也為知識產權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2]。在科技園區建設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對于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加強知識產權運用,推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內在動力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與知識產權金融的融合,促進了知識產權與金融的快速發展。搭建一個基于當代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金融平臺,發揮其不可篡改的技術特點以及信息優勢、技術優勢、平臺優勢、流程優勢以及優化資源配置優勢,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打造集“確權、盡調、評估、交易、質押、融資、處置、法務”于一體的知識產權生態服務鏈,是整個知識產權行業必須要走的關鍵一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將占主導地位。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知識產權是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手段和可依托空間。兩者結合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科技園區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承擔著改革、創新、發展的“先行先試”職能。在科技園區建設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對促進知識產權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有重要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由“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知識產權金融是促進知識產權開發、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在科技園區打造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有助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作用,促進創新資源良性循環,引導金融資本向高新技術產業轉移,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中小微企業是促進就業、發展經濟、推動創新的基礎力量,是構成市場經濟主體中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是我國經濟社會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式轉變、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但科技型小微企業具有輕資產、高投入、高風險,財務指標不樂觀的特點,擁有的主要核心資產是知識產權,長期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在科技園區建設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對于利用市場手段加快創新資源配置,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滿足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對金融服務的渴求,推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內在動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為了加快知識產權金融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3]。2015年底,國務院印發《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創新知識產權投融資產品,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完善知識產權信用擔保機制,推動發展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聯動等新模式。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引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加強對高技術領域的投資。細化會計準則規定,推動企業科學核算和管理知識產權資產。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機構。支持探索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營的眾籌、眾包模式,促進‘互聯網+知識產權’融合發展。”
2017年9月15 日,國務院印發《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的通知》,對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服務,發揮國家和地方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技術轉移早期項目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投融資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試點,鼓勵商業銀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穩妥開展內部投貸聯動試點和外部投貸聯動。”
2019年8月,中國銀保監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促進銀行保險機構加大對知識產權運用的支持力度,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
2020年5月,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繼續在全國選擇若干重點城市支持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依法依規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2020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多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提出健全多層次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增加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
2021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銀保監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方案(2021—2023年)》。方案回顧梳理了近年來支持知識產權金融發展的政策措施,總結了各地知識產權金融工作經驗、典型案例和有效做法,圍繞當前企業和金融機構等各市場主體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入園惠企行動的目標任務:通過三年行動,力爭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惠及“百園萬企”,100個以上產業園區的知識產權質押項目數和質押融資金額年度增長率在20%以上,新增上萬家中小微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實現融資。
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信、云計算技術合稱“大、智、移、云”,共同構成了萬物互聯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區塊鏈技術的產生,標志著全新金融生態的變革與發展。上述技術的運用大力推動了知識產權金融自身服務模式的智能化變革,為打造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提供了支撐。
平臺的總體目標為:以促進知識產權商品化、貨幣化和資本化為目的,利用市場手段加快創新資源配置,有效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化升級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平臺使用O2O的商業模式,把網上和網下的優勢完美結合,無縫對接,實現知識產權金融的平臺化、標準化和產品化,并通過不斷創新,使其成為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并有推廣示范作用的功能完善、結構合理、運作高效的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成為科技園區知識產權金融中心。
一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與社會投資者信息服務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知識產權金融產品超市及專業服務平臺——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基于知識產權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品種的金融服務;三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信用建檔、資信評級及開發應用平臺——基于人民銀行、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數據,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及其發行的證券進行評級和分類建檔;四是知識產權金融資源整合平臺——整合知識產權金融參與各方資源,發揮資源整合優勢,提供高效專業服務(見圖1)。

圖1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具體目標示意圖
以知識產權金融化為目標,堅持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以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為主線,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打造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
1)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科技園區先行先試的契機,努力爭取全方位、開放型、扶持型、創新型的政策支持,推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融資的發展。
2)科學對接金融和知識產權,建立包括信托、擔保、典當、金融租賃、知識產權債、小企業集合債、票據以及知識產權期貨、期指、第三方網上支付、離岸結算、外匯兌付等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以及與之配套的知識產權托管、運營、評估、拍賣、處置、審計、檢測、法律、監管等完善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將成為科技園區的重要創新點。
3)發揮平臺集聚優勢,放大平臺集聚效應,通過創意設計、研發孵化、交流展示、知識產權交易與融資,圍繞知識產權商品化、貨幣化、金融化、資本化等核心功能打造一種全新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激發經濟增長內在活力,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4)助推知識產權與科技、資本的融合,在政府引導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深入挖掘和發現知識產權的價值,通過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模式以及產權合作、產融集合、合資合股等最新的商業運營模式,建立一整套包括管控體制、所有制形式、資源共享機制以及分配制度在內的運營體制,詮釋、探索、發展一種新的理念和業態,對知識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造性挖掘和開發,形成一種新型可把握的資源,拉動資本和科學技術在新資源下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線上線下相結合,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權威、高效的一攬子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方案。線上: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當代信息技術優勢、平臺優勢和流程優勢,聚合政策導向、產業信息、投融資需求、客戶資源、中介機構、融資模式、金融產品等于一體,實現知識產權金融供需無縫對接、及時撮合、快捷交易、智能監控。線下:深度整合參與知識產權金融的各類機構,提供科學高效的風控技術與專業運作,針對有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發展規劃指導。具體功能包括:一是為科技園區中小微高科技企業提供相關政策咨詢和相關信息服務。二是在對區域產業定位細分市場分析及金融政策、區域產業政策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組織評級評估機構用定量與定性指標從科技園區篩選成長性中小微企業,對它們進行信用評級并建立信用檔案庫。三是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包括:幫助企業制定知識產權金融方案;組織對企業擬質押的知識產權進行價值評估和審核;協助辦理擬質押知識產權的質押手續;對出現的知識產權金融風險進行處置。四是從平臺交易客戶中挖掘有成長性的中小微企業,為其提供上市、并購、重組輔導及融資服務。五是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知識產權金融方面的相關業務培訓。六是為科技園區有需求的中小微企業制定企業發展規劃、提供相關指導。
表1為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的系統架構。

表1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系統架構
平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運營優勢,以孵化器為端口,對所服務企業信息進行統計、篩選、分析,基于免費的知識產權培訓、創業指導、政策解讀公開課,聘請相關專家講解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融資的問題,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找準企業發展方向,把握企業發展規律。吸引企業關注,向平臺輸入用戶資源,給予其正確的融資引導,促成其在平臺上的融資行為。線上線下核心產品的有機結合形成平臺的良性運轉(見第21頁圖2)。

圖2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業務架構圖
一是信息咨詢:政策取向、法律法規、宏觀信息、行業動態、金融動向、企業信息及知識產權金融業務信息;二是會員展示:平臺會員介紹;三是項目路演: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業團隊提供項目及知識產權路演、企業意向融資數額及融資方式、投融資對接、互動交流的金融服務;四是評價評估:對知識產權的價值進行評估,信用檔案建立、共享及應用;五是知產交易: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報價交易平臺;六是金融超市:根據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不同階段資金需求特點,設計、引進相關產品,主要包括貸款、保險、信托、擔保、典當、金融租賃、知識產權債、小企業集合債以及各類知識產權證券化等(見表2);七是融資模式:各種知識產權融資模式介紹;八是融資案例:知識產權融資案例展示。

項目發展階段資金需求初創期研發結束產業化初期階段,含部分研發后期的高新技術企業啟動資金補充流動資金成長期企業產品已獲得市場認可,成長速度較快,銷售初具規模固定資產投資補充流動資金金融產品股東追加投資股權融資少量債權融資(銀行貸款)保險私募股權基金債權融資(銀行貸款)中小企業集合債保險成熟期企業產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成長穩定,銷售具備一定規模固定資產投資補充流動資金I P O定向增發私募股權基金可轉換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債貸款 信托 保險
政策扶持、市場化運作、平臺構筑、要素引入、資源聚合、高端孵化、可持續發展、合作共贏。
增值業務是平臺可持續市場化經營的重要前提。其順利開展的基礎是:開放的態度、整合資源的能力、設計獨特的盈利模式。其路徑是:對外充分開放資源,善于整合其他資源。在此基礎上不斷開拓客戶來源,創造客戶、滿足客戶需求,提供有特色、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隨著足夠大的客戶基數和服務口碑的積累,相應的盈利模式會自動自發地被創造出來。當平臺進入良性循環,平臺本身就會成為一種獨特的產品和服務,盈利模式會逐步改進完善。基于平臺開發的增值業務包括:知識產權金融政策深層解讀及對接業務;市場研判及企業戰略規劃業務;企業生態圈設計及盈利模式再造業務;企業財務重組及相關咨詢業務;廣告業務;其他企業需要的個性化業務。
圖3為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運營流程示意圖。

圖3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運營流程示意圖
一是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基金公司、投資銀行、擔保公司等;二是企業:云時代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及其他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中小微科技型企業;三是中介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中心等相關中介機構;四是社會投資者;五是政府主管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
圖4為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安全保障示意圖。

圖4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安全保障示意圖
在科技園區建設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以新發展觀為指導,秉承國際化的視野和戰略高度,充分吸納當前最前沿的發展理念、充分借鑒最先進的管理經驗、充分匯聚最尖端的創意資源,通過政策扶持、市場化運作、平臺構筑、要素引入、資源聚合、高端孵化等措施,在相關部門支持下,通過在科技園區成功打造以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為突破口的“知識產權金融特區”,使其發揮引領、示范、輻射的作用,推動知識產權金融的深度創新,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