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彬,劉文苗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104)
2020年5月,教育部黨組專門下發通知,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重要回信精神。通知強調,各單位嚴格執行《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的各項要求,不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同時應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建立規范的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1]。來華留學生的宿舍管理作為高職院校管理體系全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需要不斷應對出現的問題,不斷完善思路,提升應對水平。
蘇州國際教育園坐落于蘇州城區西南,地跨蘇州高新區、吳中區,是經蘇州市政府規劃建設的高等教育試驗園區。截至2019年12月,蘇州國際教育園內共有1所五年制高職院校、2所市屬高職院校和3所省屬高職院校招收和培養留學生,留學生動態平均在校規模為200人左右。學生來源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居多,男女性別比例為55∶45。
各院校為壓實教書育人的主體責任,把控好安全風險,配合屬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對留學生進行日常管理,將留學生宿舍區建設、留學生住宿管理納入留學生培養的日常工作當中。各院校基本都要求留學生統一住宿在學校為其安排的宿舍區內,并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加以管控。在前期調研基礎上,本文匯總了園內各高職院校留學生住宿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蘇州國際教育園內高職院校留學生住宿基本情況表
經過近幾年招收和培養來華留學生實踐工作的開展,蘇州國際教育園內相關高職院校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留學生宿舍管理體系,積累了管理經驗,但是仍存在以下問題。
各高職院校的留學生宿舍基本始建于2004年蘇州國際教育園初建之時,后續歷經數次硬件提升和改造。從硬件條件來看,各院校的留學生宿舍都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如24 h的門崗、室內空調、室外活動場所、全自動消防設施等條件都已具備,宿舍內人均居住面積較為充裕,學習及生活配套設施完善。例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國際青年中心在宿舍區內建立了學生活動房,內置了投影儀和沙發供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使用,并搭建了乒乓球臺、桌球臺等體育設施,供學生課后使用,將學習和休閑較為和諧地統一在了一起;蘇州市職業大學在留學生宿舍區內建立了小型超市,為留學生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就近采購的便利。
軟件上的缺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宿舍管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實際需求。留學生宿舍管理日常工作需要一支既能掌握基本管理服務技能,又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且語言能力強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在實際工作中,留學生宿舍管理人員大都只具備基本的管理或服務能力,并不能完全勝任跨文化環境下的宿舍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宿舍管理軟件系統并未真正廣泛使用。信息技術時代下,一切皆在“云端”,一切皆可數字化。對于宿舍管理來說,面部識別系統、基于地理位置識別的打卡系統以及綜合的宿舍管理軟件系統將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略顯遺憾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因為留學生對個人隱私問題比較敏感,對搜集及錄入指紋或面部信息多有抵觸,再加上專業的宿舍管理系統除了初期購買使用權以外,往往后續還需要購買服務進行升級及技術支持,因此蘇州國際教育園內各高職院校暫時未引入該類系統。
針對留學生的教務、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各院校一直在趨同化管理和差異化管理兩條路徑當中進行選擇。趨同化管理,要求將留學生納入全校正常的管理模式內,以學校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為框架,將留學生納入日常管理,在各項管理工作和制度面前,只存在學生個體的相同性,不存在留學生或非留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差異化管理則是相反的路徑,強調將留學生區別于國內學生,在生活、學習上允許其保留自身特點,在規章制度上設置較為彈性的管理范圍。在趨同化管理理念下,留學生的住宿公寓同普通學生的住宿公寓往往不存在物理隔斷,硬件設施完全一致,住宿規章制度也一致。差異化管理理念下的留學生宿舍則往往被獨立封閉管理,在作息時間、硬件配備、規章制度等方面差異明顯。
蘇州國際教育園內各高職院校在留學生宿舍管理路徑的選擇上基本都以中間路線為主。例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依托自身國際酒店管理專業的特色,受蘇州國際教育園管理辦公室委托管理國際青年中心。國際青年中心不僅為該校留學生提供住宿服務,還為本校學生及青年教工提供住宿服務。在國際青年中心內,所有住宿人員接受中心管理團隊的管理,遵守相同的門禁、宵禁時間,簽署內容相同的住宿承諾書,同時中心配備自助式洗衣房、學生活動房、學生自習間等,既趨同管理,又保留部分特色。
面對不同國家、不同母語、不同文化背景的來華留學生,住宿管理究竟是以管理為先,還是以服務為先,這也是沖突之一。管理為先,強調的是對個體行為的限制和約束,強調的是個體利益讓步于整體利益。服務為先,強調的是在充分尊重個體的前提下創造條件促進個人發展。在傳統的實踐操作中,各院校將宿舍管理定位于管理為先,日常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將住宿學生準時、安全地局限在宿舍區域內,不管是國內學生還是留學生,最佳狀態就是“一個都不能少”。對于未能準時在宿舍出現,或者破壞住宿區域安全的行為,學校要按照規章制度予以處罰。但是隨著來華留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需求層次的不斷提升,以及各院校對留學生各項工作服務意識的普遍增強,留學生宿舍管理逐步開始向服務為先的定位轉變。各院校在實踐中注重人文關懷,以“同理心”給予留學生更多幫助,消弭跨文化差異下的隔閡,盡量解決個性化差異帶來的困難等。
面對留學生宿舍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如何利用現有條件,做好科學謀劃,提出相應對策,是包括蘇州國際教育園內高職院校在內的所有教育單位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隨著學生人數不斷增加,高校學生工作者承擔的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的事務逐漸增多,很多高校開始探索讓大學生朋輩導師成為學生工作隊伍開展工作的輔助力量[2]。朋輩導師制度在國內學生的日常管理中所能夠發揮的積極作用已經在很多高校得到了實踐檢驗。來華留學生的宿舍管理工作也應嘗試利用朋輩導師制度,選聘、培訓、使用、考核一批來華留學生中的優秀代表作為朋輩導師,參與留學生宿舍管理工作。這樣既可以減少留學生同宿舍管理人員的文化沖突,較為明顯地彌補宿舍管理人員在語言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上的短板,又可以提供更為便捷的溝通渠道,有助于防止矛盾的激化。
例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國際青年中心的日常管理中就有朋輩導師的深度參與。每年學期期初,學校會面向在校高年級留學生選聘1~2名Student Duty Manager(學生值班經理),對其進行宿舍規章制度、緊急疏散流程等的培訓,并為其配備專用手機,隨時保持溝通。培訓結束后,學生值班經理會配合學校值班教師做好宿舍區的日常點名、消防設施檢查等安全協查工作,并隨時接受留學生的日常問詢。工作滿一年的學生值班經理會獲得以學校名義頒發的獎狀,并獲得赴海外合作院校繼續深造的獎學金獎勵。
宿舍管理水平的提升應該堅持走“人文+科技”雙路徑。高職院校應該在宿舍區域加強人文關懷,并重視留學生的中國文化教育。人文關懷,體現在尊重留學生自身文化特征上。在宿舍區內,高職院校可以結合留學生生源國家的文化特點,針對性地開展留學生公寓的文化建設工作[3]。如允許留學生在學校組織下開展具有本國文化特色的交流活動,同時注意中國文化的教育與滲透,培養愛華、友華、親華的國際人才,使其了解、接納和喜愛中國文化。每逢歲末,蘇州市職業大學都會為在校留學生舉行不同形式的迎新春聯誼活動,或是跟大家包一包、嘗一嘗餃子,或是舉辦一場文藝演出,讓中外學生都能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魅力。蘇州市職業大學南非籍學生斯亞和西貝爾說:“我們很高興能參加中外學生新春聯歡活動,我們更多地了解了中國的新年文化和習俗,也通過舞蹈和音樂展示了我們國家的文化,這種文化交流的感覺非常棒![4]”
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信息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日漸完善,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正在整體推進[5]。高職院校應將留學生宿舍管理納入全校整體智慧校園建設的項目當中,以信息化推進管理的現代化,并將住宿管理、教務管理、獎懲評優、勤工儉學等各個子系統從底層打通,方便管理者一次信息采集,全部門共享。
2019年年底、2020年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近100萬來華留學生滯留在了我國。如何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視域下以留學生安全為第一要務更好地進行宿舍管理,這將是今后一段時間內留學生宿舍管理工作必須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