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雯,童 彤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職業教育人才供給要對標社會需求精準施策。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5G技術的推廣和產業升級,未來工作將對職業技能人才提出新需求,高素質、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迫在眉睫。與之對應的是,傳統的單一學科外語專業畢業生就業隨著時代變革、產業升級逐漸進入瓶頸期。職業教育具有和區域經濟高度關聯、對就業市場高度敏感的特點。以浙江省高職院校為例,調查顯示浙江省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應用英語專業進入紅牌預警名單,院校招生規模和產業發展需求等存在脫節[1]。在此背景下,精準判斷乃至預測區域產業人才需求,對應調整人才供給,構建大數據視角下的外語+行業職業能力模型具有迫切性。杭州市是我國第一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所在地,其電商產業發展位于全國前列。本文以外語+電商行業人才為例,以大數據手段挖掘浙江省電商企業對語言人才的復合技能需求情況,嘗試構建高職外語人才職業能力模型。
首先通過對招聘網站(前程無憂、叮當網等)中浙江省內電商企業2020年6月發布的招聘文本進行關鍵詞(外語+電商、外語+跨境電商)檢索和數據挖掘,獲得大數據樣本后,以抽樣方式隨機抽取1 000個樣本資料,篩選得到有效文本607條。然后根據文本高頻詞匯,參考《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和《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指南》中能力指標相關條目表述,對文本內容以崗位類型-具體工作內容-單項英語能力要求為框架進行分類編碼,見表1。

表1 崗位類型-具體工作內容-單項英語能力要求框架
本研究對條目編碼后進行Apriori多維關聯規則挖掘分析。關聯規則是數據挖掘中常用的方法,能夠在大量數據中找到變量間的聯系[2],其功能與本研究外語+行業技能及人才復合技能分析目標相契合。因此,本研究對不同維度條目分別進行了多維關聯規則挖掘,得出篩選置信度高于90%、支持度高于10%的關聯規則。
在崗位類型-具體工作內容關聯程度方面,較為顯著的關聯規則為:B8&B10→A1(支持度:11.6%;置信度:93.9%;提升度:1.19)。即企業在招聘A1業務員崗位人才時,經常同時要求從業者勝任B8客戶開發與維護、B10訂單跟進工作內容。因此業務員崗位中客戶開發維護與訂單跟進應為從業者核心復合技能,不應獨立看待。
在語言能力要求-崗位類型-具體工作內容關聯程度方面,得出較為顯著的語言能力相關關聯規則,見表2。

表2 語言能力相關關聯規則挖掘結果
結合關聯規則挖掘結果和企業調研結果,得出語言能力組合及語言能力與職業環境條目組合。
1)復合語言能力組合。C2閱讀與C3寫作能力組合:企業招聘人才時有較高概率同時列出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閱讀-寫作能力是高頻復合語言能力組合。針對這一條目,通過對部分跨境電商企業進行訪談調研可知,讀寫復合能力是處理外貿函件、維護客戶、勝任文本類工作的核心能力。
2)與崗位關聯的復合語言能力組合。C2閱讀、C3寫作與A1外貿業務員:企業招聘業務員崗位人才時有較大概率提出讀寫復合能力需求。調研得知,讀寫復合能力與外貿業務員高頻工作內容(函件處理、訂單處理、客戶維護開發等)直接相關。C1口語、C3寫作與A1外貿業務員:除讀寫復合能力外,招聘外貿業務員的企業有較大概率同時關注口語和寫作能力。從分類上說,口語和寫作屬于輸出能力,與外貿業務員崗位工作性質相符。
3)工作內容、單項語言能力與崗位關聯組合。B8客戶開發與維護、C1口語與A1外貿業務員:招聘業務員崗位人才的企業經常提出應聘者應勝任客戶開發與維護工作內容,且提出口語能力要求。這與業務員高頻工作內容和對應能力需求一致。
根據Apriori算法挖掘結果可知:在復合型語言能力需求方面,企業對人才外語能力需求側重于讀寫復合型技能,部分企業關注輸出型復合技能,如口語-寫作復合技能;部分企業針對不同崗位提出語言相關或語言-工作內容相關復合型技能和語言能力要求。因此電商行業對外語人才的語言能力要求具有復合性、與崗位工作高度相關的特點。
構建系統化的職業能力模型是將企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外語能力培養標準掛鉤,從而指導專業用途外語教學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電商人才,特別是新興的跨境電商人才的語言相關職業能力標準或模型。現有的職業能力模型理論從不同角度對職業能力進行研究,如McClelland提出的勝任能力(Competence)[3]主要針對企業員工或未來崗位人才,而對應發展出的勝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則是基于崗位需求對員工知識、技能、素養與崗位匹配程度進行衡量。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洋蔥模型則從系統性層面對人才勝任力進行了模型構建,展示了能力構成的核心要素及相互關系。因此,本研究基于企業需求,參考洋蔥模型結構,提出電商行業外語模塊的三維勝任能力洋蔥模型。
洋蔥模型理論將員工與具體崗位匹配的技能、知識作為最表層,屬于外顯且易于測量與培養的部分,而內層則是自我認知定位、價值觀、品質、動機等不易于評價與培養的部分[4]。個人的內核特質作為其職業行為的潛在決定因素,雖然難以根據語言能力量表、具體工作內容標準進行評估,但其不但決定了個人長遠的職業生涯發展,而且對不同模塊職業能力,包括語言模塊能力、技能、工作表現產生長期穩定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在需求模型二維框架基礎上由表及里地增加核心職業素養維度,最終形成了能力模型結構框架,見圖1。

圖1 外貿人才語言能力模型基本結構
三大維度中外層維度受到內層維度影響,最外層維度與具體崗位直接相關,具有實踐性強、習得時間短、時效性強等特點;中間層維度是從業人員語言能力,與崗位相關,適用范圍較廣,需要一定時間積累培養;最內層決定外兩層維度水平和表現,難以被直觀評價,需要長期培養。
在語言能力模型中,外層維度,包括語言能力與職業技能和表現維度直接參考企業需求模型框架與類目(見表1)。核心素養維度由于具有內顯特點,難以通過企業招聘文本進行挖掘分析,故而采取訪談法和問卷法。邀請10名具有5年及以上外貿行業經驗的從業者進行線上訪談,提取企業看中的員工核心素養關鍵詞后設計問卷,問卷內容為“外貿人才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回收問卷45份,結果如下:受訪企業最為重視的職業素質依次是學習能力(50%),責任意識(47.22%),誠信意識(41.67%),合作溝通(38.89%),吃苦耐勞精神(33.33%),應變能力(27.78%),創新能力(25%),組織協調能力(16.67%)。因此本研究將學習能力、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作為核心素養維度要素。
在文獻研究、需求分析研究和企業訪談、問卷調研的基礎上,本研究最終得出人才外語能力模型。根據企業需求分析研究結果,不同崗位語言能力與工作內容在比重分布上存在顯著差異,且存在與崗位相關的復合語言能力或技能。在針對部分企業的調研中得知,電商企業對外語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外貿業務員崗位,且屬于復合技能型崗位。因此,本研究以外貿業務員崗位為例單獨進行能力模型闡釋分析,見表3。

表3 外貿業務員崗位人才外語能力模型的組成要素
在構建人才能力模型時,本研究不僅關注行業人才外顯的、易于評估的專業能力及技能維度,而且將人才核心職業素養作為職業能力核心維度納入考量,因此采用訪談法和問卷法進行信息提取,收集企業對行業人才的高頻核心能力需求關鍵詞,最終得出三大維度23個要素指標,由表及里構建了外語+電商人才的勝任能力洋蔥模型。
本研究基于企業需求大數據文本,針對崗位-工作內容-語言能力進行了關聯性挖掘,得出了復合語言技能和與崗位、工作內容高度關聯的語言技能組合,同時結合勝任能力研究領域經典的洋蔥模型進行了外語+行業人才素質能力模型構建。基于外貿企業需求分析和能力模型構建結構,本研究在高職外語+行業復合型技能人才能力培養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1)外語教學不能局限于單一學科和語言知識,應基于區域產業發展特點,以行業為語境,推進外語與其他專業(電商、外貿等)交叉融合,實現專業集群,探索跨學科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2)應構建核心素養+語言能力+職業技能的三維育人模式,將傳統課堂教學置于目標工作情境中,避免專業技能培養與語言知識傳授相割裂、語言教學課堂與職業崗位環境相割裂、短期技能培養與長期核心素養培養相割裂,從而培養復合型技能+語言人才。
3)應加強模塊化、個性化人才培養,根據學生層次、個性和職業方向,針對不同崗位人才不同維度能力要求對應調整教學方案,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開設具有行業與崗位特色的選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