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海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產科,福建廈門 361001
妊娠和分娩屬于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大部分產婦對于分娩較為陌生,不了解相關護理知識以及缺乏護理經驗,自我護理能力不足[1]。同時在分娩中產婦機體各個器官和系統受到較大沖擊,消耗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引發強烈的情緒波動,產婦承受極大的精神和心理負擔,易造成產后泌乳時間延遲,泌乳量減少,不利于母乳喂養,導致新生兒體質量異常下降[2]。并引起盆底肌功能障礙、子宮恢復延遲等產后并發癥,給產婦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影響產婦產后恢復[3]。因此有必要在產婦分娩后給予科學合理的產后指導,對保障泌乳效果和改善生活質量意義重大[4]。該文對2019年6 月—2020 年6 月期間在該院分娩的200 名產婦進行研究,分析產后康復護理對泌乳狀況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為產婦的產后康復提供方法,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方便選擇在該院分娩的產婦200 名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設為兩組,將采取常規護理的100 名產婦作為對照組,將采取產后康復護理的100 名產婦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年齡最小22 歲,最大30歲,平均年齡(25.68±2.24)歲;孕周最小38 周,最大40周,平均(39.06±0.53)周;產婦類型:72 名為初產婦,28名為經產婦;分娩方式:65 名為陰道分娩,35 名為剖宮產。觀察組中年齡最小23 歲,最大32 歲,平均年齡(25.42±2.56)歲;孕周最小39 周,最大41 周,平均(39.22±0.39)周;產婦類型:75 名為初產婦,25 名為經產婦;分娩方式:63 名為陰道分娩,37 名為剖宮產。該研究符合該院醫學倫理會標準,并經過委員會同意。對比分析兩組產婦年齡、孕周、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為單胎、足月妊娠;②年齡在18 歲及以上;③依從性較好,具備基本溝通交流能力;④無妊娠合并癥;⑤全部產婦了解研究內容的差異,同意加入研究并簽字。
排除標準:①合并盆腔炎以及乳房發育不健全者;②合并嚴重肝腎器官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新生兒存在畸形或先天性疾病者;⑤存在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⑥合并精神系統疾病、認知障礙者;⑦不配合護理工作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產后積極預防產后出血、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指導產婦產后盡快和嬰兒接觸,教會產婦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同時給予基礎的飲食指導,告知飲食清淡,叮囑做好個人清潔衛生,講解生活注意事項。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產后康復護理:①健康教育。產婦產后逐漸從妊娠、分娩中的疼痛、不適等狀況恢復,需要接受家庭新成員。干預的重點是幫助產婦認同母親角色,鼓勵產婦主動表達分娩的感受,進行產褥保健、育嬰等方面的指導,幫助產婦盡快康復,更好地照顧新生兒。幫助產婦疏導苦悶情緒,給予足夠的家庭支持,使其感受到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對于觀念陳舊的家庭,做好家屬思想引導工作,減輕產婦心理壓力。告知產婦按時清洗會陰部,保持外陰清潔衛生狀態,防止細菌感染。告知母乳喂養的益處,教會產婦采取科學合理的母乳喂養姿勢。②乳房按摩。為產婦播放相關母乳喂養或康復訓練視頻,告知按摩乳房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使用熱毛巾熱敷乳房2 min,在乳房周圍均勻涂抹凡士林,進行乳房按摩。選擇乳中、乳根、膻中、中府4 個穴位,使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進行環形的按摩,力度以產婦未存在痛苦表情為度,兩側乳房交替按摩。隨后采取梳蓖法,右手4 個手指呈梳子狀,左手托住乳房,從乳房根部向乳頭方向輕拉,牽拉乳暈皮膚和皮下組織使乳頭上下側,將乳頭向上、下、縱下拉開,時間保持5 min。然后一手托起乳房下部,使用另一只手掌大小魚際輕輕拍打,使乳房震動,時間保持10 min。按摩過程中注意手指滑動,避免損傷乳房皮膚。③盆底肌訓練。通過凱格爾鍛煉進行盆底肌訓練,指導患者將自己食指和中指放置于陰道內,進行肛門收縮運動,當手指被壓力所包圍即為正確肌肉收縮。訓練方法具體為:患者保持平臥體位,兩腿分開呈屈曲狀態,首先進行吸氣,全力收縮肛門保持8 s,然后放松緩慢呼氣保持6 s,訓練結束前快速進行3~5 次收縮運動。訓練2 次/d,30 min/次。根據產婦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收縮訓練時間,訓練過程中可選擇躺、坐、跪等形式,注重個性化訓練。
①心理狀態:比較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參考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SAS 量表共20 個條目,分值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SDS 量表共20 個條目,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3 分為重度抑郁。
②生活質量: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評估標準參考世衛組織生存質量評定量表(WHOQOL-100),主要包括生理機能、精神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系4 個維度,每個領為度為100 分,分數越高,則評定為生活質量越好。
③泌乳狀況:比較兩組產婦乳汁分泌情況,經護理后產婦沒有乳汁出現,仍然使用代乳品,則判定為差;經護理后產婦有一定乳汁,但嬰兒哺乳時聽不到吞奶聲,乳房不充盈,少量使用代乳品,則判定為良;經護理后產婦乳汁正常,嬰兒哺乳明顯聽到吞奶聲,乳房脹滿且不需要代乳品,則判定為優。優良率=(優人數+良人數)/總人數×100.00%。
④盆底功能: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盆底肌恢復情況,評估標準參考GRRUG 標準,按照實際收縮次數劃分等級,分為1、2、3、4、5 共5 個等級,3 級及以上判定為恢復良好。
⑤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評估標準參照該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表,總計100 分,按照分數劃分為非常滿意(90 分以上)、滿意(70~89分)、不滿意(70 分以下)。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00%。量表的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94,內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 系數為0.82,信效度良好。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產婦SAS、SD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對照組和觀察組SAS、SDS 評分相較護理前均出現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對比[(),分]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對比[(),分]
注:組內和護理前對比,aP<0.05
護理前,兩組產婦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產婦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相較護理前均出現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上升幅度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分]

表2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分]
注:組內和護理前對比,aP<0.05
在盆底肌恢復良好率上,觀察組(96.00%)相較對照組(62.00%)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盆底肌恢復情況對比[n(%)]
在泌乳優良率上,觀察組(96.00%)高于對照組(7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泌乳狀況對比[n(%)]
在護理總滿意率上,觀察組(93.00%)相較對照組(76.00%)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n(%)]
母乳蘊含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含有各種免疫抗體,是臨床推薦的嬰兒主要喂養方式[5]。但由于大多數產婦欠缺母乳喂養經驗,對于母乳喂養的重要性認知不足,造成產后泌乳量不理想,極大程度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6]。同時較多產婦產后無法快速適應角色的轉變,擔憂各種因素,易出現產后抑郁、焦慮,嚴重影響生活質量[7]。從分娩后到機體內各個器官恢復正常狀態的時間大約在6 周左右,也就是產褥期。研究發現產褥期是女性關鍵的一個階段,其恢復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自身健康和新生兒正常發育[8]。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加強產后護理,促進產婦康復一直是臨床產科重點關注的問題[9]。以往常規的產后護理方法主要是根據醫囑預防產后并發癥,缺乏對產婦產后康復的重視,常常導致產婦出現乳脹、便秘等不適感,并且由于未對乳房形成合理刺激,泌乳時間延遲,泌乳量無法滿足喂養需求[10]。
產后康復護理是近年來一種新型護理理念,主要指在產后根據產婦生理、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專業指導,目的在于促進產婦產后快速恢復[11]。從該研究結果看出,觀察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產后康復護理有利于緩解產婦負面情緒。在產后康復護理中,通過健康宣講使產婦快速適應角色的轉變,消除其他因素的造成的心理壓力,有效緩解心理負擔[12]。同時講解健康知識,滿足產婦健康知識需求,使其認識到母乳喂養的必要性,提高配合度[13]。該研究顯示,在泌乳優良率上,觀察組96.00%相較對照組78.00%明顯更高。李海鳳[14]學者研究中將72 名產婦分為常規組(產后常規化護理)和研究組(產后康復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后泌乳優良率94.44%明顯高于常規組83.33%,和該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產后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產后泌乳狀況。這是因為在產后康復護理中采取乳房按摩有利于疏通乳腺管,牽拉乳頭,通過刺激皮膚將這種興奮傳導傳輸到大腦底部的垂體前葉和后葉,加快垂體分泌催乳素,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加快乳汁分泌[15]。從該研究結果看出,觀察組盆底肌恢復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產后康復護理可以促進產婦產后盆底功能的恢復。在產后康復護理中,對產婦進行凱格爾鍛煉,該方法主要是鍛煉恥-尾骨肌肉群,增加尿道阻力。同時恢復骨盆肌肉緊張力,對生殖區形成刺激,提高血流量,從而改善盆底肌肉功能,預防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發生[16]。該研究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同時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可見產后康復護理應用于產婦中對提升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滿意度較高,相較于常規護理優勢明顯。通過實施產后康復護理,使產婦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掌握更多科學合理的母嬰知識,促進乳汁分泌,改善盆底功能,減少產后生理不適感,保持身心愉悅,從而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
綜上所述,產后康復護理應用于產婦中,有利于改善泌乳狀況,促進盆底功能恢復,提升生活質量,產婦普遍認可滿意,值得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