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霞,周迎光,李海華,劉芳
南京中醫藥大學連云港附屬醫院骨科,江蘇連云港 222000
腰椎問盤突出癥是臨床最為常見的腰腿痛疾病之一,一般多發于青壯年,尤其是從事勞動強度大,或長期進行坐立的群體[1]。該病可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癥,引起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腰腿根性坐骨神經痛或麻木等,患者的日常生活往往因此受到限制,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臨床上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手段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分為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3]。其中,手術治療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但遠期療效并不十分理想,且有嚴格的手術適應證[4]。近年來隨著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聚焦到中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中醫藥治療包括:針灸推拿、雷火灸、中藥熏蒸、中藥離子導入等治療方法不同治療方法對患者疼痛狀況、生活質的改善程度不同,但至今尚無統一的治療方案[6-10]。因此,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該次研究隨機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收治該院治療的60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就對中藥沙袋濕熱敷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有30 例。納人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 《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1],且行腰椎X 線正側位片檢查、CT 檢查得到確診;②病變椎體存在叩擊痛,位于旁開2 cm 處能找到壓痛點,進行按壓時下肢會有放射痛感;③行CT 檢查發現病體椎體的椎問盤后緣存在弧形后突軟組織密度影,且硬膜囊存在受壓現象,行腰椎X 線正側位片檢查發現脊柱腰曲側彎、消失,有的在病變椎間隙見骨贅增生;④影像學檢查:X 線檢查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張后凸,CT、MRI 可明確其突出部位及程度;⑤中醫辨證為血瘀證、寒濕證、肝腎虧虛證。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③同時有合并糖尿病的;④有對該研究中藥沙袋中相關中藥成分過敏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該研究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同意該研究。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完善相關檢查,均采用適當靜臥休息、臥硬板床等基礎治療常規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中藥沙袋熱敷治療 中藥沙袋熱敷方藥如下:獨活30 g、川芎20 g、伸筋草30 g、紅花20 g、艾葉30 g、狗脊30 g、透骨草30 g、姜黃30 g、牛膝20 g、細辛20 g。將上述中藥及重約1.5 kg 細沙均勻混合后,倒入35 cm×25 cm 大小的棉質布袋中,同時將袋口縫合,使袋中的中藥和細沙不漏出即可;檢查完畢,將裝有中藥和細沙的沙袋放入清水中浸泡大約10 min,清水漫過沙袋,使中藥和細沙充分浸泡,達到完全浸泡。浸泡好后,將充分浸泡的沙袋放入蒸鍋中熏蒸30 min取出。患者取仰臥位,在腰部平鋪5~6 塊干布后將中藥沙袋整平敷于腰部,根據中藥沙袋熱度選擇加減干布,熱敷1 h 后撤去中藥沙袋及干布。單個療程1 周,連續治療2 個療程。
觀察組:予以中藥沙袋熱敷聯合穴位貼敷治療,中藥沙袋熱敷步驟同對照組。
穴位貼敷方藥如下:小茴香15 g、肉桂15 g、虎杖15 g、仙鶴草15 g、制草烏30 g、干姜7 g、透骨草15 g、伸筋草15 g、薄荷10 g、南星15 g、冰片10 g、大青葉15 g、延胡索15 g、姜黃15 g、制川烏30 g。將上述中藥按比例配制,打磨成粉末,用凡士林調成糊狀。用壓舌板將調制好的藥物均勻攤于透氣膠貼上,規格為3.0 cm×7.5 cm。于中藥沙袋熱敷結束后進行穴位貼敷,取穴腰陽關、腎俞、委中、陽陵泉、太沖、三陰交、阿是穴,將涂抹完中藥的透氣膠貼貼于上述穴位上,2 次/d,貼敷4 h/次。治療結束指導患者每日適時按揉以上穴位。單個療程1 周,連續治療2 個療程。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疼痛改善情況、腰痛情況以及日常生活質量進行比較。
1.3.1 臨床療效評價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12]的相關評價標準對干預前后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以及4 個級別進行評價:①治愈:直腿抬高試驗>85°,腰腿痛癥狀完全消失,恢復自主活動;②顯效:直腿抬高試驗>85°,腰腿痛癥狀完全消失,恢復自主活動;③有效:直腿抬高試驗>85°,腰腿痛癥狀完全消失,恢復自主活動;④無效:癥狀和疼痛無改善,且無法自主活。總治療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1.3.2 疼痛情況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13]評價治療前、治療后24 h、7 d 及30 d VAS疼痛評分情況,將疼痛程度劃分為10 分值,數值越高則表明疼痛感越強。
1.3.3 腰痛情況 采用日本骨科協會下腰痛評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14]評價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后30 d JOA 評分情況。JOA 量表:主要評價主觀癥狀、體征、膀胱功能、生活活動受限4 個維度,分數范圍為0~29 分。分數越低,表示功能障礙越明顯。
1.3.4 日常生活質量 采用腰腿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15]評價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后30 d ODI 指數情況。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量表包括:社會生活、睡眠、站立、坐位、行走狀況、提舉重物、生活自理、腿痛程度、腰痛程度進行評價,每個項目均為0~5 分,總分50 分,分數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治療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 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VAS 評分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分]
治療前,兩組JOA、ODI 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后,觀察組JOA、ODI 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JOA 評分、ODI 指數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JOA 評分、ODI 指數評分比較[(),分]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領域中屬于“腰腿痛”“腰痛”,導致這一病癥的主要根源就是因為外力、勞損、先天腎氣虧損或者是受寒是該病常見誘發或復發原因[16-17]。針對這一病癥,中醫理論主張的是應當遵從標本兼治的原則。在進行中藥配置時,可以選擇適合的多中藥材進行結合使用,從而可以發揮出活血化瘀、祛風除濕、舒經活絡、散寒止痛的效果,并且還可以提升人體血液循環的效果,最大限度解決身體內存在的炎癥的問題,最終實現消炎止痛的目的[18]。隨著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長期從事彎腰等單一姿勢的工作,導致腰椎長期處于牽拉、擠壓、扭轉等狀態而易發腰椎退行性病變,突出的椎間盤會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作用,周圍組織也因此出現充血水腫、無菌性炎癥等,并對神經產生刺激和壓迫,繼而使腰腿肌肉出現持續性痙攣、疼痛、麻木、功能障礙等現象。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腰腿酸痛劇烈,轉身不利,固定痛,不會減少或惡化,晝輕夜重,冷時疼痛加重,熱時疼痛減輕[19]。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傳統治療方法有熨藥,又稱騰藥,是將藥物裝入布袋,扎口袋,經蒸汽加熱后熨燙患處,可舒筋活絡,溫經止痛[20]。但由于藥袋的溫度流失快,因此需要反復加熱,操作較為復雜。沈燦等[21]研究表明中藥沙袋熱敷能夠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中藥沙袋熱敷里含有細沙,借助細沙散熱慢的特點,藥效逐步散發,事半功倍,同時也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隨著中醫技術的不斷推廣,穴位貼敷也被臨床廣泛應用[22]。穴位貼敷療法是在通過以往傳統針灸的基礎上,通過相對應的穴位讓中藥滲入其中,通過身體相對應的經絡進行調整,從而達到固本、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有研究表明,穴位貼敷能夠改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23-24]。
該研究中藥沙袋由獨活、羌活、威靈仙、桑枝、伸筋草、透骨草、丹參、川芎、當歸、紅花、桂枝、白芷以及艾葉的成分組成,具有顯著的行氣活血、散寒祛濕、祛風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而中藥沙袋進行過加熱,通過熱敷形式可以將人體局部毛細血管進行擴張、同時加速血液流動、促進局部皮膚和組織的吸收,使中藥的藥性得到充分的吸收,有效緩解局部肌肉、韌帶和肌腱的緊張,促進肌肉伸展,從而減輕炎癥性水腫,改善關節活動受限的血管和肌肉痙攣的效果[20]。在借助細沙散熱慢的特點,使中藥緩慢滲入腰椎間盤病變部位,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功效。結合穴位貼敷以刺激穴位,進一步的通達氣血,疏通經絡,達到以經通臟、以穴驅邪的目的,從而改善腰腿痛癥狀[25-26]。有研究表明中藥沙袋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99%,該研究結果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96.67%%,與沈燦報道的93.99%相當。沈燦報道的研究組患者的VAS 評分(2.48±0.72)分、JOA 評分(20.36±2.58)分優于其他組。該研究治療后30 d 的VAS 評分(1.02±0.11)分、JOA 評分(24.65±2.91)分與其相當,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藥沙袋熱敷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提高臨床療效。該結果與沈燦等[21]研究結論相符合。分析原因:可能是中藥濕熱敷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藥物的濕熱及滲透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增加組織供氧供血,解除局部組織痙攣,減少炎性物滲出,加速病理產物的吸收[27]。穴位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通過藥物直接刺激穴位,并經過透皮吸收,利用經絡進行傳導,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兩者相結合進一步的通達氣血,促經經絡疏通,從而達到緩解腰腿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中藥沙袋熱敷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進一步提高患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