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伊梅,熊曉煒
1.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耳鼻喉科,江西南昌 330012;2.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西南昌 330012
慢性咽炎屬于臨床常見慢性疾病,好發于任意年齡段群體,臨床表現為干咳、咽痛、咽部灼熱或伴有異物感等。慢性咽炎病程長,癥狀易反復,病情經久不愈[1]。常規西藥治療該病效果不佳,且不良反應多,不利于疾病預后。隨著中醫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能在多種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收獲較好的療效。目前,越來越對患者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寄予厚望。傳統醫學將慢性咽炎歸屬于“喉痹”等范疇[2],主要證型多為痰凝血淤型,中醫學對此類證型的慢性咽炎患者給予中藥治療,療程漫長,收獲的療效不盡人意。基于此,該文便利選擇該院2020 年4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104 例痰凝血淤型慢性咽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旴江謝氏喉科針刀刺營微創療法對患者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的104 例痰凝血淤型慢性咽炎患者為探究對象。診斷標準:以《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3]中慢性咽炎診斷標準為依據:①病史:患者受涼、熬夜、多食辛辣煙酒等食物;②臨床表現:咽痛、干咳、咽部灼熱感、咽阻塞感,并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如發熱、咳嗽、頭痛等;③局部特征:局部檢查顯示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紅腫,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等。納入標準:①西醫診斷為慢性咽炎[4];②中醫診斷為慢喉痹;③中醫證型為痰凝血淤型;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中藥過敏者;③暈針者者;④合并心肺腎等嚴重疾病者;⑤血液系統性疾病者;⑥惡性腫瘤者。依據隨機數表法,入選患者歸于針刀組與參照組,其中針刀組患者52 例,男30 例,女22 例;年齡20~69歲,平均(49.00±20.00)歲;病程2~7 年,平均病程(5.52±0.89)年。參照組患者52 例,男31 例,女21 例;年齡20~70 歲,平均(49.12±20.21)歲;病程2~8 年,平均病程(5.41±0.95)年。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知曉該研究,配合治療,且征得該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參照組:給予該組患者藍芩口服液(國藥準字z20 063795;規格:10 mL/支)治療,口服,3 次/d,2 支/次,連續治療7 d。
針刀組:首先給予患者藍芩口服液治療,口服,3次/d,2 支/次,然后給予該組患者旴江謝氏喉科針刀微創療法,方法為叢刺咽后壁,囑患者保持坐位,口張開,頭后傾,固定保持不動,操作者左手拿壓舌板壓下舌體前1/3 部分,充分將咽后壁暴露,操作者右手持5 寸毫針集中穿刺咽后壁局部,先刺最腫脹處,再刺周圍,快速刺入約0.1 cm,疾入疾出,直到微出血即可,刺割后采用錫類散噴在咽后壁的黏膜表面,1 次/d,隔天治療1 次,連續治療7 d。
觀察兩組患者如下指標:①癥狀積分評價: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干咳、咽部灼熱或有異物感、咽部干癢咽痛等癥狀進行評價,每項癥狀分數為3 分,0~3 分,分數越低,癥狀越輕微,0 分癥狀消失。②癥狀緩解時間:癥狀包括咽痛、咽部干癢、咽部灼熱、干咳等。
療效判定標準如下[5]:治療后,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為治愈;治療后,癥狀或合并癥狀每項減輕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伴隨癥狀有所緩解但并不明顯為有效;癥狀無改善,病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52 例×100.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針刀組、參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4.23%、78.85%,兩組數據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干咳、咽部灼熱或有異物感、咽部干癢、咽痛癥狀積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針刀組患者的干咳、咽部灼熱或有異物感、咽部干癢、咽痛癥狀積分顯著低于參照組,兩組數據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相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癥狀積分相較[(),分]
注:#與治療前相較,P<0.05
針刀組患者的干咳、咽部灼熱、咽部干癢、咽痛癥狀緩解時間顯著低于參照組,兩組數據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患者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慢性咽炎作為一種慢性炎癥,發病部分以咽黏膜、黏膜下、淋巴組織處為主。急性咽炎病情易反復,疾病經久不愈,進而進展為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可發生于任意群體,一般成年人發病率較高。按照病理學的劃分,慢性咽炎有以下幾種類型:①慢性單純性咽炎;②慢性肥厚性咽炎;③萎縮性咽炎;④干燥性咽炎等。不同類型的慢性咽炎癥狀表現形式有很多,但整體癥狀類似。如不管何種類型的慢性咽炎均會伴隨咽部不適、咽部癢感、咽部干燥感或者咽部刺激感,患者還可能伴有咽部微痛感。慢性咽炎的首要治療目的在于將病因去除,患者治療期間要禁煙禁酒。慢性咽炎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該病發病率約占咽喉科疾病的10%~20%[6],具有較復雜的病因[7],病變部位在咽部黏膜及其下層[8~9],血管周圍組織浸潤較多,可見白細胞及漿細胞浸潤。慢性咽炎的治療主要以局部治療為主,復方硼砂等溶液含漱口,薄荷等喉片均是治療慢性咽炎的有效藥物,可以對患者口腔、咽部保持最基本的清潔和干凈,局部可采用復方碘甘油等涂抹于咽部,能起到消炎作用。同時采用超聲霧化有助于緩解患者癥狀。西醫通常采取抗病毒或抗菌治療,但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得患者病程較為漫長,且療效往往不盡人意[10],產生的不良反應及耐藥菌株均對疾病預后造成負面影響。
慢性咽炎也可經中藥制劑治療,其療效頗為療效,故不推薦抗生素治療。同時患者還需進行適當體育鍛煉、正常作息、清淡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助于疾病康復。慢性咽炎在中醫學中歸屬于“喉痹”范疇[11],其中痰凝血淤型慢喉痹使得咽后壁顆粒顯著增加,造成咽部異物感與痰黏著感,并合并干咳、咽痛等癥狀[12],病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該病病機在于痰濕所致,多和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失常所致。另外,該病反復發作,余邪滯留在咽后處,久而脈絡瘀滯,咽后氣血瘀滯而致病[13],故治療當以祛濕化痰、行氣散結、通絡利咽心為主。謝氏針刀營微創療法是謝氏喉科教授創新的喉針療法,其是傳統中醫治療技術的傳承。刺營就是所謂的叢刺患處,點刺局部出血可使得邪熱隨血而出[14-15],該方法具有舒經活絡、宣泄熱毒、行氣活血之效,能提高該病的整體療效,快速改善癥狀[16]。
目前,旴江謝氏喉科針刀營微創療法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不少研究證實該治療方法臨床獲益頗豐。楊淑榮等[17]研究指出,對咽喉嗓音疾病患者實施旴江謝氏喉科針刀營微創療法后,使用一療程后,患者總有效率高達97.50%,這和該研究針刀組的總有效率為94.23%,顯著高于參照組的結果相一致。慢性咽炎癥狀包括咽部灼熱、咽部干癢、咽痛、干咳等,癥狀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增加患者身體和心理方面的不適,故臨床治療當以快速改善癥狀、縮短癥狀緩解時間為主。有研究指出,慢性咽炎實施旴江謝氏喉科針刀營微創療法治療后,其癥狀總體改善,而且癥狀改善時間比西藥治療更短[11],該研究也得到了與之相似的結論,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干咳、咽部灼熱或有異物感、咽部干癢、咽痛等癥狀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針刀組的癥狀評分改善幅度、癥狀緩解時間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提示旴江謝氏喉科針刀營微創療法安全有效,這可能在于其在現代醫學觀點的基礎上對針灸學與中醫外科學的內容進行了傳承和豐富,作為一種自然療法,該方法微創傷且無痛,無不良反應,能在確保無不良反應的基礎上是患者癥狀快速緩解,提升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旴江謝氏喉科針刀營微創療法創傷小、無痛,是針灸學的延續,在痰凝血淤型慢性咽炎中療效確切,癥狀緩解時間有效縮短,在短時間內可促進疾病預后,臨床安全有效,值得患者選擇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