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濤
(青海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西寧 810012)
如今,伴隨著國家環保政策和社會環保意識發展,建筑領域必須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特點,解決以往高耗能、高污染的問題,不斷推動建筑領域的技術革新,以滿足未來建筑工程的發展趨勢。近年來,隨著綠色節能技術的提出,快速受到建筑工程領域的關注和應用,其不僅能夠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適用性,更能夠產生顯著的綠色節能效益,全面滿足綠色環保的社會需求。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綠色節能技術被視為順應時代、順應社會的突出點,需要在建筑工程領域中大力倡導其發展,使建筑工程達到節能、減排及環境保護目標。
顧名思義,綠色節能技術即突出綠色、環保、節能及生態等理念,通過各類全新節能技術的優化及融合,形成全新的綠色節能技術體系,滿足建筑工程中不同領域的施工需求,并通過綠色節能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建筑工程綠色節能技術的持續應用。從綠色節能技術的內涵看,其與我國的綠色節能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可能利用技術中的綠色、環保、節能及生態等理念,全面助力和諧社會、生態社會的發展。另外,綠色節能技術屬于時代發展的產物,即依據國家及社會生態發展的要求,在滿足建筑工程發展的同時,能夠帶來顯著的生態效益,發揮出技術創新的突出優勢,進一步使綠色節能成為常態,為能源危機的解決提供選項。
青海省全域處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征,主要表現為空氣稀薄、水汽塵埃含量低、太陽輻射強等。根據相關統計,青海省光照充足,年日照數達到2 500 h以上,成為我國日照最長、輻射量最大的省份,從能源的角度來看,青海有著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另外,受高原氣候的影響,青海省地區溫差較大,垂直變化幅度明顯,區域內長冬無夏,尤其是冬季低溫持續趕時間較長,平均氣溫保持在-17 ℃~-5 ℃左右,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對保溫效果有著強烈需求。在傳統的建筑工程中,往往只采取基礎的建設方式,雖然能夠滿足安全方面的需要,但與建筑工程行業的技術發展不相匹配,難以適應建筑工程領域的發展潮流,而應用傳統能源則無疑面對更高的成本。因此,對于青海省這種特殊的地域而言,應當切實發揮出綠色能源資源優勢,通過綠色節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滿足日益提升的建筑發展需求,通過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源開發,解決長期困擾的問題,減少對傳統能耗的消耗,降低對青海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盡一份力。
在建筑工程的熱量損失模型中,由墻體所導致的熱損失約占25%以上,在面對青海省這種低溫氣候地區而言,如何做好墻體的保溫變得尤為迫切。為防止墻體熱量的損失,為墻體做好保溫工作,可以選擇保溫隔熱技術,以滿足建筑節能設計的整體要求。一方面,墻體作為建筑物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具體的工程施工中應用導熱系統較小的火山灰混凝土,其導熱系數一般<0.45,利用混凝土砌塊以確保其承重質量要求。不僅如此,在保溫墻體技術中針對區域的差異,具體包括了外墻外保溫技術、外墻夾心保溫技術、外墻內保溫技術等,這些均可以產生良好的保溫效果,使建筑工程室內溫度獲得保障,避免熱量的快速流失,提升建筑內部的溫度。另一方面,注重在保溫墻體中應用保溫材料,在工程中比較常見的材料包括聚苯乙烯板(EPS)、擠塑型聚苯乙烯板(XPS)、巖棉板等。比如,在建筑工程中應用130 mm厚無機噴涂巖棉保溫材料,其導熱系統可以控制在0.036以下,并且可以通過其弧形實現無縫連接,增強墻體之間的穩固性,同時還可在墻體上安裝熱能回收系統,其回收效率可達75%。
針對青海省日照時間長的特點,為更好地實現室內溫度保持,在屋面節能技術的應用中,主要有兩種常見的技術方式。其一,采用保溫隔熱型屋面。即在建筑工程的實際設計中,應依據建筑使用的特點,實施科學合理的設計,突出對建筑實施保溫隔熱處理,可利用平整且質量較好的板材對屋面進行隔熱。在板材的安裝過程中應保持粘貼的密封性,對松散的材料要注意壓實,提升其隔熱材料的密封性。與此同時,保溫隔熱層的應用中還應注重防水,以保持最佳的保溫效果,增加保溫屋面的強度。其二,采用架空隔熱型屋面。通常而言,架空隔熱型屋面主要適用于具備良好通風條件的地區建筑,在施工技術上,主要是在架空屋面區域,應做好基層的設置,包括樓板、找坡層、保溫層、找平層、防水層及保護層等,在基層設置完畢后,再平整地面進行架空處理,用水泥等對架空板進行連接密封,將出風口設置于負壓區,正壓法設置進風口,如此將有助于室內氣流的流通,并達到良好的隔熱保溫效果。
眾所周知,青海地區日照時間較長,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只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開發方式,將獲取大量的新型清潔能源,實現節能環保的巨大優勢。在現代建筑領域中,太陽能能源的應用較為多元,主要用于發電、保溫和供暖等。以青海省建筑工程為例,可以結合其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將建筑外墻作為太陽能收集的主要區域,改變傳統外墻單一的功能結構,而是用太陽能板取而代之,利用白天的日照將其轉化為電能收集起來,用于日常的照明。另外,針對青海省長期低溫的特點,還可以利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技術,將其轉化為供熱或者采暖的能源。其中,太陽能熱水系統由太陽能集熱器、傳熱介質、貯熱水箱和連接管路等構成,原理為利用太陽照射所產生的能量轉換為熱能傳遞至水箱,當太陽能能量不足時則再由加熱裝置補充,如此將極大降低能耗。
由于青海省處于高原地區,其基礎能源資源比較短缺,而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因此,在建筑工程領域應注重新型能源的開發,轉變以往的工程發展方式。如在傳統的采暖環節,主要是依靠煤炭進行采暖,但煤炭在燃燒中容易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各種粉塵等污染物,將對青海的自然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在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除了應用環保材料和保溫技術外,還應構建全方位的環保節能體系,利用新型環保燃料取代傳統取暖設備。比如,利用醇基燃料取代煤炭進行取暖,不僅不易對環境造成影響,還將使室內環境獲得積極改善,讓室內和森林一樣空氣清新。此外,根據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特點,還應不斷加強技術革新,通過綠色能源應用和能量回收,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成本的統一。
綜上所述,伴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勢必成為最核心的問題。針對建筑工程領域的特點,對于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需求極為迫切,應深刻認識到綠色節能技術的重要性,通過改善工程技術應用,滿足日益提升的綠色節能需求。青海省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應積極加強綠色能源的開發和應用,提升建筑工程的綠色節能水平,為推動行業的發展提供積極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