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彥秋(廣東春晨建設有限公司)
當前環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水平表現出良好態勢,得益于政府及政策的大力扶持,市政建設工程吸納到越來越多的資金,這就為市政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市政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助力各行各業的長足穩定發展。市政項目建設過程中涉及的資金較多,施工范圍也比較大。保障此類工程管理工作的高效推進,需要較多的管理人員積極配合,如此一來市政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才有所保障。為了保障項目管理成效,市政部門選擇將一些項目分包出去。但是實際情況并不容樂觀,分包項目的風險評估工作還沒有進一步高效推進,因此必須促進相關問題的有效解決,保障市政項目的工程質量以及施工成效。
市政工程項目存在的分包項目風險較多,大體分為以下四類。(1)與國家社會整體環境密切相關的政治風險,詳細說來就是一旦國家發生戰亂、政變,對于市政項目分包工程肯定會產生直接影響。(2)與項目分包相關的法律法規風險,當前階段,國內法律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不少出臺的法律法規也沒有落實到位,一些項目建設方為了謀求高利,想方設法鉆法律的空子,往往無法被追責,對市政項目質量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3)與經濟發展環境有關的經濟風險,我國經濟發展環境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一旦經濟政策有了變化,那么與之相關的經濟體系肯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分包出去的市政項目勢必要成為承擔風險的主體。(4)無法人為干預控制的環境風險,項目建設環節,很容易受到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山體塌陷、泥石流等,導致項目質量、進度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針對項目分包風險進行識別,方法多樣。例如財務報表、情景分析、頭腦風暴等,上述方法均可以助力有關部門做好項目分包風險的識別工作。市政工程圍繞項目分包風險展開分析的時候,需要借鑒項目體系中的要素、整體風險等展開對應評估。當然每一類評估風險的方法有其自身優勢,但是也有一定的缺陷,為此在評估對應風險的時候,有必要將上述對策系統整合起來,取長補短、高效協同,最終達到精準識別項目風險的目的。
對市政工程分包項目而言,識別其風險的流程相當繁雜細致,應當遵照既定的流程,選定恰當的方法逐層分析,高質量地完成有關風險的識別工作。首先將與項目風險識別相關的資料收集全面,例如政策風險、風險管理相關資料等;相關資料收集全面之后,借鑒歷史類似項目,結合工程項目投資風險分類表,運用現場調查法、系統分解法完成風險的識別工作,全面識別項目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明確項目各風險因素,完善風險清單;做好各種風險的識別及結果推測工作;得出風險發生概率;分析風險出現后造成的危害,評估具體損失;運用風險事故樹,明確各風險之間的邏輯關系;一旦發現遺漏,需要重新將風險識別清單完善。
針對市政工程分包項目風險進行識別,需要遵循對應的識別原則。只有對風險有足夠精準的認識,才可以保障風險管理工作高效率推進。而風險的識別則是展開風險管理的第一環。只有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才可以精準防范。風險識別需要遵循下述原則。首先堅持全面性原則,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方法來識別風險,都不要將風險因素遺漏,尤其是對工程整體目標產生深遠影響的風險因素更是不能遺漏。其次堅持互補性原則,項目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性質不盡相同,所以不可選擇單一的識別方法,應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幾類方法整合起來,提升識別效率。堅持綜合考察原則,負責風險識別的人員需要經常向業務部門專業人士征求意見,提升對項目風險的了解水平。堅持連續性原則,項目的進一步發展也使得對應的風險因素隨之改變,風險識別工作結束后,過段時間還會有新的風險發生,因此必須結合項目實際,完善連續的風險識別規劃。堅持經濟性原則,在對項目風險進行識別的時候必須將成本考慮充分,強調經濟合理性。如果風險對項目整體目標產生較大影響,需要耗費較大的精力、方法完成識別工作,這樣才可以統籌掌握全局。而對于項目影響較小的風險,耗費高成本來識別,從經濟層面來講是行不通的。堅持科學計算原則,識別項目風險的時候,需要針對項目實際情況以及所處環境展開量化核算。風險識別、衡量應當以嚴謹的數學理論作為基礎,以普遍估計為基礎,完成統計、計算,這樣獲得的結果才是科學可行的。堅持系統化原則,考慮到市政工程項目的復雜性,管理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風險,為此,識別、衡量風險過程也是連續的,把握好系統化原則是關鍵。
當前,我國市政工程管理項目分包缺乏良好的經驗,使得負責分包項目的分包商缺乏科學的發展理念,往往被眼前小利蒙蔽了“雙眼”,卻忽略了市政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為了取得利益,不惜使用質量不過關的原材料或者偷工減料,導致承接項目的質量得不到保障。例如開展市政道路施工,分包商在建設路基的時候使用不達標材料,路面用了沒多長時間就裂縫明顯、不規則下沉。長時間受到重型車輛的碾壓,使得道路的使用壽命縮短,與具體的使用要求不相契合。
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機制,導致市政分包項目的管理工作無法高效率推進。現如今,國內經濟體制以及市場形勢悄然改變,傳統的管理機制與工程項目的分包要求不相適應,國內不少市政工程施工方仍然沿用傳統管理機制。有效機制沒有考慮市場改變,從而出現分包出去的項目缺乏恰當的管理機制。此外,管理機制不健全,使得一些分包商無法高效率地推進項目管理工作,時常出現問題之后才想著亡羊補牢,即便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也只能將已發生的問題解決,而對于項目質量的提升顯然沒有幫助。
相關調查表明,市政項目施工單位將工作的核心放在項目實施方面,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顯然忽略了。高素養的人才是保障市政項目不斷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人才選拔以及培養工作必須受到足夠關注,分包出去的項目得不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不少施工單位也沒有提前儲備人才,導致項目風險的評估工作無法高效展開。
針對市政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分包項目風險,應該結合工程項目實際,采取強有力的風險應對舉措。首先必須全面了解成本風險各項要素,強調各項風險信息的高效整合。關注風險動態,掌握風險具體動向。市政工程項目風險特征明顯,即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結合風險的具體特征,采取有效規避風險出現的對策,企業重點關注風險發展動態,做好出現風險要素的細致精密分析,盡可能提前感知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如果風險有了出現的跡象,必須采取強有力的舉措干預。風險舉措實施后,需要全面細致地觀察、了解風險控制成效,防止風險卷土重來。此外,市政工程項目分包管理工作開展環節,需要全方位跟蹤監控項目實施的整體過程,一旦發現異常,應當在第一時間察覺到,把握好應對風險的最佳時機,反之可能出現風險不可控的被動局勢。此外,還需要結合分包項目的具體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對策,對選擇的對策進行必要的改進、完善,提升市政工程分包項目進行的順利性、高效性、可行性。
對于市政工程項目而言,風險的發生是隨機的、不確定的。項目施工的時候,任何一個環節都有發生風險的可能。一旦風險出現,必須采取對應的風險控制舉措,使經濟損失降至最低,正式實施市政工程項目前,就應當將針對潛在風險的方案制定完善,這樣一來可以在風險出現的第一時間將影響控制到位。制定的方案應當將下述幾點因素統籌考慮充分。首先做好以往風險控制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尤其是與市政項目相關的案例更需要著重關注;其次,收集來的案例應當充分利用起來,分包企業需要組織有關風險管理人員做好案例的細致分析與研究工作,借鑒案例對實際風險防控的重要價值;最后,在分包項目正式實施前,施工方應組織各部門人員一起研討分析,分析分包項目建設具體需要、風險評估、防控等是否存在問題,整理工作人員的具體想法,更好地發現存在的具體漏洞,為市政工程分包項目的高效展開奠定扎實基礎。
市政工程項目分包管理人員應當完善分包商資質調查機制,有必要成立專門部門負責分包商實際情況的考察工作,考察工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一一落實。
對于調查人員而言,工作的核心就是明確分包商原材料采購情況、分包商經濟實力等,對分包商資質調查需要采取合理的核算對策來最終確定。當然對于分包商的資質調查不可單純流于數據統計層面,還需要調查經歷,綜合考量調查結果及數據,更好地掌握項目分包商風險防范水平,保障市政工程分包項目高效率完成。
綜上所述,市政工程項目必須結合施工實際情況,完善項目分包機制,采取科學合理的分包舉措。一旦無法將項目風險控制工作高效展開,那么市政工程項目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為此必須深入分析市政工程項目分包風險,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控舉措,保障市政工程建設質量,促進市政工程項目施工單位的整體效益不斷提升。以上是本人的粗淺之見,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及文字組織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處,還望相關的專業人士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