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包括金融體制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金融資源的分布還存在巨大的問題,比如資源分布不平衡,農村金融發展較為滯后,中小型企業想要進行融資非常困難。這一類問題不解決,必然會給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因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這也標志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迎來新的篇章,未來各個企業將會有更多平等發展的機會。
普惠金融顧名思義就是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各類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的金融服務,同時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應遵循機會平等、商業可持續化的原則。在普惠金融中的重點服務對象是農民、小微企業、貧困人群等。目前,國際社會發展普惠金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基礎的金融服務、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等,這些均會影響普惠金融落實的質量。
1.有利于完善現有的金融體系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金融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但是金融體系在運行的過程中,一些弊端也日益顯現,比如其在服務時更傾向于一些價值較高的大型客戶,像一些微型農戶個體往往容易被忽視,排斥在金融服務對象之外,這也就意味著有一大部分的微小型企業只能夠通過一些非正規的途徑去獲得金融服務,來實現自身的成長。這種方式顯然會造成社會風險,也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通過發展普惠金融,可以進一步對現有的金融體系進行完善,通過政策、技術等方式對一些低收入人群或者是微小型企業進行支持,不斷地為其創新金融的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質量。
2.有利于提高資金配置的效率
一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都存在資金配置效率差、資源運用不合理的情況,通過發展普惠金融,利用政策、制度、工具等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比如普惠金融是將金融服務的主體進一步擴充,通過創新工具,有償進行儲蓄資源的跨行業、跨地區、跨主體的轉移,讓低收入或者是欠發達地區的人群、公司都能夠享受金融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資金的高效率配置[1]。
3.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
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但是貧富差距的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尤其是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過大,影響了我國的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與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相背離。因此我黨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通過普惠金融盡可能縮短國民存在的貧富差距,比如像一些中小型、微型、個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機會可以獲得相應的貸款支持,這樣就可以促進發展。對于農村而言,農民在開展相關項目時,也可以進行貸款,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創業就業,縮小貧富差距。
4.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現狀,國家也頒布了很多的政策去扶貧,而普惠金融就是其中的一項。通過普惠金融,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平等貸款的機會,其主要的宗旨就是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讓一些微型、中小型個體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也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務。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民生,促進創業,實現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在我國小微型民企是非常多的,市場廣闊,金融服務也大有可為。比如浙江省被納入名錄庫中的小微民企就有580萬家,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如果銀行和金融機構能夠從小微企業的角度出發,不斷地創新工具和產品,摸索出符合小微企業融資的產品以及風險的防控機制,不僅可以為銀行創收收益,提升競爭力,還能夠實現金融對小微民企的支持,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鄉村振興是促進農村發展的一大重要戰略,指的是通過相應的政策、資金等方式扶持農村發展,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但是一直以來,我國鄉村發展是比較滯后的,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民生投入的欠賬也較大。通過將普惠金融落實到鄉村中,找準發力點,有針對性地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利于培育新型農民,推進城鄉一體化。
比如可以大力發展農村的基礎設施電、路、水,或者是發展農村的健康食品生產加工、鄉村旅游基地等,通過普惠金融的方式實現鄉村振興[2]。
經濟市場在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極易忽視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老年人口的需求。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人口占據的比重在不斷增加,老齡化社會必然會給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挑戰,也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經濟市場在發展,普惠金融要通過老年群體開發專屬的產品,進行健康類的講座,讓老年人能夠了解金融機構,將養老錢放在最安全的錢袋子中。在一定程度上既履行了對老年人的社會責任,又拓展了金融的業務。
經濟市場想要發展普惠金融,還需要金融機構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進行頂層設計,完善金融以及用戶服務這兩大領域。其次金融機構應利用大數據對地區經濟情況以及過往的服務對象進行分析,描繪出用戶的畫像,做好各個層次的風險管控。另外要完善服務的流程,做好為廣大群眾服務的準備。最后在構建金融服務體系的過程中,要樹立員工的服務意識,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進行支持,可以采用適當降低貸款利率的方式對其進行支持和幫扶,緩解小微型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周轉的壓力。
普惠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搭建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互聯網基礎設施創新產品、優化服務、擴大服務的范圍。首先建設互聯網平臺,必須要基于機構的實際現狀,融入相應的軟件設備,搭建數據支撐平臺,比如金融基礎數據庫、金融服務支撐數據庫等。其次在金融機構內部,必須要明確自身發展的項目,按照實際劃分金融產品,并將產品規劃到合適的領域中,避免出現人力和網絡資源的浪費現象。另外應開發軟件設備,推進電子化支付工具,實現相關人員網上申請貸款,現場審批流程,節省貸款時間。最后風險系統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搭建風險預警平臺,防范在落實普惠金融過程中的一系列風險,降低運行隱患[3]。
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讓應該享受到金融服務的人群或者是企業能夠有資格去融資。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實施的重點在于鄉村、老年人以及小微型企業,不同的領域其特點不同,故需要提供金融產品也應該存在差別。
(1)小微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資金的需求,可以為這類企業提供小額、中額和大額資金貸款需求,不同資金需求其所需要承擔的利率也是存在差別的。當然在小額資金貸款中還可以劃分綠色產業發展、工業發展等不同種類貸款的利率差別。為了能夠降低普惠金融服務環節的風險,還要按照流程對小微型企業進行調查,對項目進行評估,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小微型企業放款,滿足小微型企業的發展需求。
(2)構建鄉村金融貸款產品。為了能夠助力鄉村發展,可以為鄉村中發展鄉村旅游業、鄉村農產品的企業構建合適地金融貸款的產品,更好地滿足鄉村企業的發展。
(3)老年人在普惠金融領域有較大的空間,可以為老年人設置專門的理財項目,盡可能保證低風險、高收益,讓老年人可以用養老錢來生錢,為未來我國養老事業作出貢獻。
一個社會想要可持續性發展,就需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綠色金融就是遵循的這個理念。在普惠金融實施的過程中,要堅持綠色金融的相關理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經濟的增長。在經濟市場利用金融發展相關領域時,要以綠色金融理念為主,要創新綠色金融系列的產品,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如某些地區對于水資源治理環節需要的資金量較大,融資的時間又比較長,基于此就可以和各個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探索出一條適合水資源治理的貸款模式。同時地方政府也可以積極扶持和鼓勵,和社會資本共同發起區域性的綠色發展基金,建立用能權、排污權等交易市場,以促進綠色產業更好的發展。
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滲透到一些上級的社會,但是對于一些小型或者是農村市場,金融的資源配置并不夠完善。
因此國家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希望通過普惠金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中小型企業快速的發展。然后在此過程中,普及農村金融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要讓更多的農民了解金融知識,能夠合理地投資或者是貸款。首先在農村可以建立金融服務站點,站點中安排金融志愿者,專門為農村人民普及關于金融的相關知識,也可以是在銀行門口不定期地進行金融知識的講解,提升農村人民的金融素養。其次要整治互聯網金融風險,對金融產品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應嚴厲打擊,提升公眾金融風險的意識。在農村可以建立投訴處理機制,專門處理農村消費者金融領域的問題,更好地保障農村人民或者是初創業者的利益,加快推進普惠金融的步伐[4]。
政府的支持,對普惠金融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政府要鼓勵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增設一些特色化的服務網點,對金融機構進行支持,以不斷擴充普惠金融的業務,構建一個互補性、層次分明性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其次充分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小微企業、農民等領域的貸款投放,合理確定利率,以減輕小微企業以及農戶在貸款時的壓力。最后創業貸款政策的落實也是必不可少的,應保持大學生金融服務的正規性,加大對貧困縣信貸服務的引導,針對薄弱或者是重要領域予以支持,為普惠金融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空間。
綜上所述,經濟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符合我國國情,也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提升市場中資金配置的效率,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當然經濟市場在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要積極支持小微民企的發展,要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要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這樣才能夠為發展普惠金融提供助力。作為政府更應該不斷完善金融政策,為普惠金融提供動力,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