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艷艷(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延安供電公司)
現如今,隨著國內外市場氛圍的不斷改變,涌現出諸多新型技術,另外,國內營改增稅收政策的實施,均需企業加強內部管控,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業財融合,是提高企業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下文從業財融合定義入手,分析業財融合下的財務管控轉型價值,并針對現有財務管控缺陷,提出財務管控轉型相應對策及建議。
業財融合,實則就是業務與財務的高度統一,主要是企業業務與財務完美結合。通過信息化手段,共享業務動態、物流動態、信息動態、資金動態等。
參照具體目標擬定計劃,優化評價內容、管控內容,促使企業全面展現發展價值,顯示業財融合重點內容。
立足現有資源背景、業務規劃背景,通過會計管理方法,助力企業高效配置資源,促進企業提高管控能力,取得業務成績。具體來說,把財務融入業務中,可切實提高財務管控能力,在配備資源等方面發揮價值,促使企業提升效益,尋找來自財務管控方面的最佳策略,為企業長遠規劃奠定基礎。
財務規劃應時刻圍繞企業總體計劃,明確未來運營規劃,將重點放在采集資源、尋找企業發展價值等方面。
以業財融合為關鍵點,立足業財融合大背景,全面掌握各種運營活動實際狀況,并給出相應建議。若業財不能協同發展,將會導致企業財務與業務工作不能順利開展,降低調控效果,無法發揮財務價值,勢必影響企業財務策劃成效。
財務報表信息的精準化,更利于企業負責人及決策者強化企業規劃,完善內部管控。通過業財融合,促使財務信息精準完整,確保負責人掌握實施動態,對企業所屬資源進行歸納與分析,優化調配,以便為企業提供有效的財務管控計劃帶來一定支持,進而加速企業財務管理轉型。
通過業財融合,將財務管理工作列入更深層次的業務范圍內,賦予企業業務財務屬性,進而確保企業從業務源頭融入財務管控中,嚴格控制企業運營風險,提高業績把控質量。
健全的財務管理機制,可促使企業有效配置內部資源,嚴控成本費用,結合實際需求,合理配置所有資源,實現“提質增效”目標。通過業財融合手段,調動職工能動性,全面把控運營管理行為,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提升運營管理效益,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促進財務管理順利轉型。
現階段,很多企業在業務流程方面存在諸多不妥之處,嚴重限制財務轉型時速,影響業財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部分企業在財務流程設計時存在“獨立性”,導致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間缺少對接口徑,橫向融合程度不足,財務對業務的支持力度不到位,無法發揮有效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雖然企業財務流程得到一定優化,但財務職能仍未擺脫傳統財務核算模式的影響,并未全面關注價值鏈及產業鏈等財務管理內容,導致財務功能縱向延伸度不足,不利于業財深度融合[1]。
目前,部分企業財務人員轉型節奏緩慢,無法適應當前企業的財務發展需求。據了解,我國現有會計人員數量基數大,但一大部分會計人員僅僅發揮財務會計職能,將工作重點放在會計核算及監督等方面。
事實上,管理會計和業務財務人員有一定區別,在“十三五”規劃背景下,會計行業緊缺專業型人才,現階段,即使目標超前,但業務財務人員比例仍不高,雖然企業自身培養人才力度較大,且投入了足夠多的成本,但由于周期偏長,導致業財融合人才極度匱乏,缺少財務轉型的人才驅動力量。
企業在業財工作融合之際,需要全員共同參與、積極配合,從財務部門到業務部門,再由業務部門到財務部門,實施雙向互動。但目前多數企業內部溝通不暢,交流受阻,財務工作和業務工作處于獨立狀態,致使財務部門制定的財務機制和具體規劃與業務工作脫節,整體效率低下,制約業財融合進展,致使財務轉型工作流于表面,業財融合效果不佳。
業財融合,事實上是促進財務、業務與信息三者融會貫通,而信息是業財融合的關鍵。在大數據環境下,5G技術、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技術等,已逐步進入財務轉型領域,創新推動業財工作的融合發展。但很多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只能滿足基本發展需求,信息系統尚未創新完善,難以引入先進技術,降低業財融合轉型效率,同時增加財務轉型成本。
企業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應提高財務信息質量,拓展財務功能并健全財務機制,優化財務流程,以便有效引導財務轉型工作,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準。
一是優化信息采集方式和收集渠道。高效使用企業經營及管理大數據,確保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短期內實現共享,加強財務信息關聯度及時效性,全面提高財務信息質量[2]。二是整合財務信息及相關數據。全面展現財務對業務的引導、決策功能,優化配置各種資源,提高資金運作效率,改善成本控制成效。三是實現業財流程融合。所有業務均由業務前端發起,經逐級審批后推送至財務環節,實現業務的閉環管控,推進業財有效協同,發揮財務監管職能[2]。四是構建多維精益核算體系。全面開展業財共建共享,實現管理維度鏈路貫通,建成多維精益管理體系,以業務活動、資產類型、用戶類別為核心管理維度,以會計科目、預算科目、往來款項性質、成本大類等為信息規范維度,統一業財數據標準,流程標準及業務規范,構建開放、共享的多維價值信息反映體系,出具價值反映多維報表,促進業財規范、標準深度融合、推動管理變革提升,實現業財數據標準統一、流程高效貫通、信息高度共享。
企業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應了解把握業財人員的市場需求情況,主動培養財務人員,加強財務轉型人才儲備力量。一是強化專業培訓。財務人員通過提升操作技能,完善知識體系,不斷開拓經濟領域、業務領域、市場領域、管理領域專業知識,提高道德水準,切實增強綜合素養。二是融合業財技能。結合發展狀況,明確業務型財務人員的職能、內容、規則,加強經營分析,把握業務關鍵點[3]的技能,推進財務人員完美升級。財務人員由于業務匱乏難以滿足轉型需求,因此,要改變財務人員只在辦公室收取單據、審核報銷、填報報表、預算分析等傳統工作風格,變被動為主動,堅持下沉業務一線,學習業務知識,了解業務流程,加強商業敏感性,掌握必備的業務技能,這樣才能從業務前端數據中捕捉更多有價值的業務信息,并以此為依托,展開財務分析,找準經營要點,提供決策信息,深化融合實效,促進高效轉型。
企業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應轉換財務管理人員思維及管理視角,全方位分析企業經營成效、運行成果及財務數據,打開視野為企業發展創新創效。一是轉變思維模式。若思維依舊停留在單一的核算方面,財務僅以會計憑證為著眼點,堅持“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財務與業務終究處于脫離狀態,形同路人,財務分析空白無力,毫無使用決策價值。
業財融合,亟須改變思維模式,財務延伸至業務前端,滲透到業務各個環節,了解企業發展形勢,為業務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服務,進而全面提高財務價值,實現轉型目標。二是勇于開拓創新。通過科學規劃及正確引導,鼓勵財務人員轉變傳統工作方式,開闊視野,強化創新意識,將實踐工作亮點及重要業績貢獻提煉成成果課題,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應用,為財務轉型提供成熟有效的經驗支持。
在企業業財融合背景下,為加速財務轉型,企業應暢通內部溝通渠道,促進業財有效對接。一是構建交流橋梁。通過內部組織機構,在合理、合法、合規條件下,打破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界限。在頂層框架方面,突破業財聯系壁壘,以促進業財有效協同。二是提高溝通技巧。業財人員應進行有效溝通,將晦澀財會語言變為通俗易懂的經濟語言,積極消除業財部門溝通障礙,促使更多人員參與財務活動,配合完成財務核算等工作[4]。三是形成激勵機制。通過激勵方式,增強業務人員積極性,打破以往抵觸情緒,主動與財務人員溝通,為財務工作提出有力訴求及可行性建議,業財協同,優質高效完成各項工作,推進業財融合有效落地。
在企業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應積極完善內部信息系統,并創建內外信息共享制度,優化信息化建設,為促進財務轉型提供技術保障。一是優化配置資源。積極配置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資源,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動內部信息化建設工作落在實處,保障企業內部信息高效傳遞,實現業財信息及時對接。二是搭建信息系統。通過搭建信息共享制度,拓展企業市場,促進行業內外企業高效合作,優化供應鏈及產業鏈相關企業的信息對接口徑,促進各類信息完美互通,全面增強企業財務信息多元性、全面性,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正確的信息資源。三是應用新型技術。通過5G、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切實增強財務信息采集效率、采集質量,全面挖掘財務信息價值,促使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5],為財務轉型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綜上所述,促進財務轉型是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應新時代財務轉型的重中之重。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為實現財務轉型,面臨溝通不暢、流程不順、人才匱乏等阻礙,因此,企業要重視相關問題,優化財務流程,改進溝通機制,增強人才驅動力量,推動財務工作順利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