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芬,潘紅英,朱 鳳,魏 麗,莊一渝,湯磊雯,朱陳萍,陸張聰,張熔熔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杭州 310016
領導力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元素,恰當的領導方式是成功管理護理團隊、為患者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的重要因素[1]。轉換型領導作為領導方式的一種,通過激勵創造一種積極思考的文化,鼓勵員工更多參與組織發展,促進組織目標實現[2]。Hillen等[3]總結出轉換型領導具體的5種實踐方式,包括激發共同愿景、過程挑戰、與他們合作、激勵人心、樹立榜樣,從而避免了放任型領導逃避決策和對組織績效的責任,也優于交易型領導用有形和無形的條件與下屬交換[4]。研究顯示,在護理領域采用轉換型領導,可增進醫療安全,促進一線護士積極參與護理管理,提高護士滿意度,降低職業倦怠感,有助于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5-6]。本研究在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建設中采用轉換型領導進行護理管理,評價效果,以期為護理領域借鑒該領導模式提供證據支持。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公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床位2 815張,現職工4 528人,設有47個臨床醫療科研部門,95個護理單元。護理團隊有2 086名護士,現護士群體的本科及以上學歷占97.4%,中、高級職稱占46.9%。基于獨特的建院背景,醫院自1994年開院以來,實施中西方融合的護理管理模式,在以患者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的理念下,以“優質護理”為目標,與國際接軌的垂直護理管理輔以系統的護士專業發展體系,形成了醫院的護理模式。在差距分析后將磁性建設納入醫院五年規劃,2014年開始磁性醫院建設的戰略行動,以磁性護理理念為引導,通過組織授權、轉換型領導、模范的專業實踐、新知識/循證與創新的實踐,來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轉換型領導作為重要的實踐維度之一,被正式引入,為護理團隊學習并實踐。
醫院護理愿景是“提供世界一流的健康照護”。護理使命是“通過中西方的護理結合,優化護理職業環境,構建學術、專業、標準、自主的護理團隊,為患者、家屬和社會團體提供高質量、經濟的、系統的整體護理”。護理價值觀是“正直真誠、關愛尊重、凝聚合作、整合成長、卓越創新”。轉換型領導實踐過程中,護理文化核心委員會統一規劃文化建設工作,明確醫院護理愿景、護理使命及護理價值觀,如組織不同年資護士的價值觀深化活動、制定護士激勵方案、改良護士服飾進而促進禮儀、感謝恩師、節日慶祝等,促使護理人員相信美好的工作前景而更積極地投身于臨床實踐中。
轉換型領導開展以來致力于創建智慧化病房,齊心應對臨床工作信息化的挑戰,因此成立護理資訊委員會,設立護理信息高級專科護士,和IT部門合作,設計護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采用護理決策支持的理念、結構化的設計以及硬件的支持,實現了患者身份的數字化安全核對、床邊信息采集、查詢、護理病歷的無紙化。2014年護理信息高級專科護士角色的設立及發展,在此任務中發揮協調及實務操作的功能。其通過管理及協調護理信息項目小組工作,對護理業務進行過程分析,明確數據流及質控關鍵點。為實現護理業務過程的監視和分析的整體化、集成化、智能化和自動化,采用護理程序為框架設計護理信息系統,指導護理實踐過程規范化進行。護理醫療文書采用結構化詞匯設計,結合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體系架構的要求,實時采集數據,自動生成過程及結局指標,為護理管理決策提供數據基礎。整個護理信息系統采用臨床智能決策理念、通過建立癥狀觸發護理措施的臨床護理知識庫,指導臨床護士工作。如對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時,存在高風險,系統自動跳出跌倒高危相關智能決策內容,包括存在問題、預期目標、治療措施、觀察內容、宣教內容等。
轉換型領導建設以來,醫院加強多方合作,首先是院內不同科室護理人員的相互合作與管理,如鼓勵護理人員參與共治管理,形成垂直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建立由護理協調委員會、五個護理核心委員會和七個臨床資源委員會以及科室委員會組成的委員會管理組織,全方位為全院護士提供參與組織管理的平臺。其中各委員會均有不同級別的護士參與組織,涉及多個核心委員會或是不確定由哪個核心委員會處理該問題,提交給護理協調委員會的共同主席處理。在不同國家、省份合作方面,與美國羅馬琳達醫學中心、賓夕法尼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等國外多個醫療機構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接收全國護理同行及海外人員的參觀、實習、進修。大力支持醫療資源下沉活動,自轉換型領導開展以來還加強與省內外多家醫院建立長期緊密幫扶關系,對護理管理、教育、質量等方面內容進行全程指導。
轉換型領導的建設強調榜樣的力量,在員工方面開展多形式多途徑認可優秀護士,營造積極健康的工作氛圍,如2年1次的浙江省省級優秀護士,浙江大學好醫護,校級和院級先進工作者,院內季度優秀、年度最佳護士評選,一年一度的忠誠員工徽章升級儀式;2014年醫院加入激勵護士相關的國際上的基金會,該基金會創辦了國際上評選優秀臨床護士的獎項,由患者及其家屬,或同事、管理者通過填寫提名信為臨床一線有愛心的護士提名、推薦,被提名的護士可獲得該獎項或醫院內的提名獎,進而產生自我成就感。
對于臨床工作中出現的意外事件,護理領導者鼓勵上報,本著不良事件無懲罰的處理原則,對積極上報的員工予以經濟獎勵,其目的是增強不良事件上報意識,能自愿填報不良事件。為了更好了解員工的需求,醫院高層領導與科主任每季度與一線員工和優秀員工開展交流會,聽取建議與意見,扁平化的管理氛圍中一線護士參與討論及決策。轉換型領導的建設旨在營造積極健康的工作氛圍,醫院開展針對護士心理關懷項目,為臨床護士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和減壓,提供心理小屋進行咨詢與治療等。對全體護士長進行為期2年的“聚焦解決思維”系列培訓課程,以提升領導層面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護士進步的斗志。護理部結合工作需要、專業發展和個人職業取向,支持鼓勵護士開拓專業的視野,為不同層級的護士提供職業培訓和發展的機會,讓護士有機會在不同學術平臺分享自己的專業見解,表達觀點,彰顯專業價值。
通過國家護理質量數據平臺獲取護士執業環境測評[7]得分,該測評得分越高代表護士執業環境越健康,見表1。
護士離職率=同期護士離職人數/(統計周期末護士在職人數+統計周期內護士離職人數)×100%。通過國家護理質量數據平臺獲取護士離職率數據,見表2。通過對醫院2016年以后護士離職原因進行分析發現,2017-2019年的離職人員共計126人,其中繼續求學深造11人,因家庭團聚原因回老家59人,身體原因辭職2人,去非醫院機構17人,離職原因更多是因為家庭或求學深造的原因,而醫院護士因工作氛圍促使辭職的離職僅為1人。
醫院自轉換型領導建設以來,截至2019年,接待包括省內外及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家醫護人員的參觀、學習、進修,總計為19 288人次;舉辦國家級學習班和精品培訓班28次;護理骨干參與省內/國內/國際的專業組織活動654次,其中國際的專業組織活動每年派遣10余位護士參加;設立10個領域的高級臨床專科護士,發展8個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團隊將導航護士角色引入快速康復外科實踐全流程中;臨床高級專科護士及專科護士長開設11個專科護理門診,新生兒護理專家門診為省內首開。根據2019年12月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STEM)護理學的排名,醫院在國內三級甲等醫院中保持了第11名的學科影響力(共100個機構進入護理學科排名)[8]。
實施轉換型領導后,醫院一線護理人員參與的臨床事務積極性提高,截至2019年,540名護士參加護理單元共治委員會,占全院護士的25.9%(540/2 086);98%的持續質量改進項目由一線護士擔任項目負責人,744名一線護士擔任科室質量管理單項指標的負責人,占全院護士的35.7%(744/2 086)。
Duffield等[9]、Wu等[10]研究認為轉換型領導可以提高護士滿意度,管理者在工作中放權和支持能調動護士積極性,有助于護士應對緊張的工作環境,從而降低護士工作中的倦怠感和離職率。亦有研究顯示,采用轉換型領導方式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和忠誠度[11]。醫院采用轉換型領導以來護士執業環境得分高于全國平均值水平,可見醫院護士對該院執業環境的感知是積極的。有研究顯示,我國護士強烈的離職意向達22.93%,其中14.67%護士有非常強烈的離職意向[12],通過與國內各醫院離職率總體水平相比,醫院離職率處于中上水平,其離職率并不低,但通過對醫院2016年以后護士離職原因進行分析發現,醫院護士因工作氛圍促使辭職的離職僅為1人。歸其原因可能在于醫院護理共同愿景深入人心,在臨床實踐中護理工作得到鼓勵和支持,護士長尊重護士的精神需求,提供一個支持性的工作環境,通過參與共治,護士參與醫院、科室管理決策,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暢通了護士的溝通渠道,充分尊重護士的意見與建議,努力營造相互尊重、有歸屬感的護士執業環境,加強了護士主人翁意識,增加了團隊凝聚力和護理團隊人員穩定,提高了護士執業環境的滿意度,降低了因工作倦怠而導致的高離職率。
自轉換型領導在醫院開展以來,以護理單元為基礎,鼓勵多科合作,護理人員醫護事務參與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護理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和工作的熱情;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角色有護士長、教育護士、高級臨床專科護士、專科護士、全科護士,其促進了護士職業化發展,亦成為全院醫療及護理的支持資源。高級臨床專科護士、專科護士的互聯網+專科護理門診的開設,為患者提供的護理服務既滿足社會需求,又體現出護理專業價值,有益于提升護理學科影響力。如作為國內較早設立快速康復外科導航護士崗位的醫院[13],成功申請省內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培訓基地,接納千余人次的參觀學習,成功推廣該經驗至國內10余家醫療機構,并形成學術論文進行發表,形成了臨床護理、學術交流、科研循證三位一體的實踐模式。
自轉換性領導開展以來,醫院不斷推進護理質量改進,改善設施,簡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國內甚至國際影響力,獲益匪淺。如何進一步對標國內護理質量患者結局指標的基線值以說明轉換型領導對護理質量的作用,如何測量轉換型領導對護理質量的經濟及社會價值,是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