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
(成都第一骨科醫院,四川 成都,610031)
現在大部分人上班時8小時對著電腦,下班在家里、聚會等刷手機。隨著“低頭人生”的蔓延,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了。在生活習慣的轉變下,頸椎病已經發展成為臨床常見、高發性疾患。研究證實,該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年齡、外傷、勞損以及日常姿勢等多因素密切相關。看到越來越多關于頸椎病的報道,許多人產生了害怕的心理。因此,很多朋友會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來預防頸椎病呢?
頸椎病是一種機體常見病變,在生活方式、行為轉變等多因素的聯合推動下,頸椎病已發展成為臨床常見疾患,且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頸椎病常見的表現有:頸部、肩膀、后背酸痛,僵硬,面色晦暗、有倦容,抵抗力差、易過敏、易留色素印、長斑,胳膊不得勁、疼痛、麻木,經常睡覺落枕,走路發飄、跑偏、寫字不穩,小便、大便、性功能出現難言之隱等。分析頸椎病發生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
1.鉤椎關節增生后會壓迫椎動脈。
2.頸椎退行性病變刺激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而致使椎動脈出現痙攣。
3.頸椎周圍韌帶松弛導致椎體出現滑脫或移位,從而牽拉或壓迫椎動脈。
4.頸椎間盤應力改變而扭曲椎動脈。
由此可見,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與頸椎關節功能異常、椎動脈壓迫和痙攣等因素密切相關。患頸椎病后患者上肢行動能力、日常生活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從而導致其頸椎正常能動性明顯降低。與此同時,患者還需承受由頸椎形態改變而對機體其他部位造成的影響。中國、歐美發達國家均已成為頸椎病高發國家,而盡早確診并開展對癥治療是控制疾病發展的根本。
1.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首先要從“不低頭”做起,長時間的低頭會引起頸椎動脈供血不足,導致頸部神經、頸髓長時間遭受壓迫。所以我們在日常伏案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低頭時間,最多不要超過半個小時,然后通過一些頸部運動來緩解一下。天氣寒冷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頸部保暖,出門時不要忘了圍巾或高領毛衣,這是避免頸部、背部遭受風寒襲擊的最有效措施。
2.對于工作比較繁重的中青年人來說,為了有效防止頸椎病的發生還可以適當地使用熱水袋熱敷頸部,有效改善頸部血液循環的同時防止頸椎病發生。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點,在使用熱水袋對頸部進行熱敷的時候必須控制好熱水袋的溫度,避免燙傷頸部。
3.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還可以借助有氧鍛煉,在工作空閑時間可以打打羽毛球和乒乓球,天氣比較暖和的時候還可以展開游泳鍛煉。打羽毛球、游泳等這些動作會對頸部的血液循環進行顯著改善,進而有效對頸部肌肉的痙攣狀態進行緩解。同時在夜間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高度適當的枕頭,盡量確保枕頭的高低和頸椎彎曲度一致。
4.強化頸肩部肌肉鍛煉。工作空閑時可以借助一些“上肢前屈、后伸、旋轉”運動來緩解肩頸部肌肉的疲勞。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去醫院接受體外沖擊波治療。體外沖擊波屬于臨床治療新型技術,通過物理學傳導機械性脈沖壓強波,借助探頭的定位和移動,來對患者疼痛具體部位實施治療。經研究證實,體外沖擊波可對患者患處的化學環境進行有效改變,促使局部產生疼痛的化學物質,而借助沖擊波,可以充分破壞疼痛受體細胞膜,對疼痛信號的產生進行抑制,同時借助沖擊波產生的腓肽,還可很好地降低患處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以上多種機制聯合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5.盡早徹底治療頸肩勞損。針灸、推拿都可以治療和預防頸椎病。推拿時要保持端坐位,借助“拿、揉、推”手法,放松背部肌肉,牽引、旋轉頭頸部。推拿可在理氣止痛的同時舒筋活絡,對局部實施推拿可以對粘連和痙攣組織進行松解的同時糾正椎間關節功能紊亂,緩解肌肉痙攣的同時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針灸穴位以“百會、內關、風池、天柱、夾脊”為主,針灸可以疏通陽氣、調節氣血運行。對局部穴位進行針刺可有效對頸椎周圍交感神經興奮性進行抑制,緩解椎動脈痙攣的同時進一步對椎動脈血液供應發揮改善作用。
6.樹立正確心態,了解頸椎病相關知識。我們可以通過醫院的宣傳欄、互聯網等途徑了解頸椎病發生病因、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等,防止產生恐懼與焦慮心理。
總之,頸椎病已經發展成為生活中的常見疾病,所以不論在上班還是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的處于低頭狀態,更不要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