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天文
葡萄幼果期和著色期能否科學施肥用藥,對當年果實品質具有極大的影響。結合生產經驗,筆者總結了葡萄幼果期和著色期不宜使用的藥肥,供廣大生產者參考。
幼果期是否能夠科學用藥用肥,對調控樹體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保證后期果實正常膨大,以及果實品質和產量具有重要作用。
1.1 幼果期不宜使用的肥料
1)過量的磷肥。磷肥施用過量,會導致葡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過多的磷素營養,促使葡萄呼吸作用增強,干物質消耗增加,造成葉片、果粒提前成熟,果粒小,幼果難以膨大。
2)氯基復合肥。部分種植戶不看復合肥配比,連年使用價格低、氯含量較高的復合肥,使葡萄新梢生長期葉片枯萎,影響葉片光合效能,抑制果粒膨大。
3)尿素。幼果期施用尿素,會造成營養(莖葉)生長過剩,影響生殖(果實)生長,導致幼果大量脫落,產量降低。
4)基肥。幼果期不能施基肥,因為會傷根,削弱根系吸收能力,影響果粒膨大;而且基肥的肥效慢,前期不能滿足果實和新梢生長需要,后期起效又會引起新梢副梢旺長,影響果實發育,還會引起枝條貪青徒長,新梢木質化程度差。如果需要補肥,可葉面噴施一些速效化肥和葡萄專用葉面肥。
1.2 幼果期不宜使用的農藥
1)慎用三唑類藥劑。苯醚甲環唑、腈菌唑對大多數葡萄幼果膨大影響較小,但對水晶、紅玫瑰等品種有明顯抑制作用。丙環唑、氟硅唑、己唑醇、 三唑酮等對幼果期葡萄膨大有較大抑制作用。因此,三唑類藥劑幼果期須慎用,絕對不能超過使用劑量和次數,否則容易造成僵果。
2)植物生長調節劑。當前葡萄上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 GA3、CPPU、TDZ 等。種植戶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果實膨大,但使用過程中盲目性較大,技術不過關,拉穗、膨果普遍濃度大,次數多,尤其是遇到溫度不穩定時,過早使用膨果劑,會使幼果期果粒成為僵果。
3)有機硫或乳劑型殺蟲劑、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百菌清、溴菌清、代森錳鋅或銅制劑。這些藥劑用于幼果期,容易造成果面銹斑,嚴重時引起僵果。
著色期是決定葡萄品質產量的關鍵時期,是果實進入二次膨大的關鍵點,著色期如果用肥用藥不合理,容易造成果穗著色不良、 品質低劣。
2.1 著色期不宜使用的肥料
1)硝酸鉀、硝酸銨鈣及硝態氮含量較高的復合肥、水溶肥。葡萄著色期使用硝酸鉀、硝酸銨鈣及硝態氮含量較高的復合肥、水溶肥,氮素就會儲存在葡萄植株內,嚴重影響果粒著色,延遲葡萄著色時間,而且即使果實已著色,也會出現褪色“返青”現象。
2)氯化鉀。葡萄對氯較為敏感,使用氯化鉀后容易造成果實味苦、葉片邊緣萎縮。
3)氮肥。著色期過多施用氮肥,會造成枝條徒長,枝葉郁閉,光照差,濕度大,枝條不能正常成熟,容易引發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病害,造成葉片提早脫落,果實味淡、含糖量低、著色不均勻,容易形成半紅半綠的花臉果。著色期不使用含氮量高或促進氮吸收的肥料,氮肥過多不利于葡萄著色,不利于糖分積累。
著色期應按照高鉀、中磷、低氮原則施肥,適時適量補充中微量元素肥(鈣、硼、鎂)。
4)海藻肥、腐殖酸及有色肥。不套袋葡萄在采收前20 天內葉面噴施上述肥料會造成果面污染,在采收前20 天之內不宜使用。
2.2 著色期不宜使用的農藥
1)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此類藥劑中的吡唑嘧菌酯、醚菌酯和嘧菌酯等,能促進氮的吸收,降低葡萄果實內乙烯的形成,延緩葉片老化,不利于果實著色。著色期只要噴1 次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中的任何一種,都會延遲成熟時間8 天左右。
2)咪鮮胺。使用咪鮮胺后葡萄味澀,未套袋葡萄容易損失果粉,形成亮果,果實著色后不建議使用。
3)乳油、粉劑及溶解度不好的懸浮劑類藥劑。乳油、粉劑及溶解度不好的懸浮劑類藥劑,對果粉形成影響大,不套袋及套袋晚的葡萄使用后會造成果面污染。著色期盡量用溶解度好的水分散粒劑或質量好的水劑。
4)高殘留殺蟲劑。殘留高的殺蟲劑在高溫期使用容易產生藥害,影響葡萄漿果發育,盡量不用。如果要用,噴藥時環境溫度必須在25 ℃左右,盡量避開30 ℃以上高溫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