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曦,白海鈴
(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煙臺 264001)
金礦資源具有多重屬性,包括金融、貨幣和商品屬性等,所以相較于其他金屬資源而言,金礦資源有著更強的戰略意義。我國的金礦資源有著成礦地質條件復雜等特性,隨著研究開發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投入,我國的金礦資源勘查和黃金產業領域都得到了極為快速的發展,自2009年起就長達五年的占據了世界第一產金大國的稱號。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金礦資源的戰略發展,需要提高金礦資源勘查和黃金產業的整體水平,可以通過對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律的總結而實現。
(1)金礦規模較小。我國的金礦資源主要以中小型為主,占到了全國金礦的90%,但在儲量上只占到了48%,無法與國外的金礦規模相比較[1]。所以需要著重提高勘查的技術水平,增加金礦資源的數量,挖掘規模更大的金礦資源。也需要加強對金礦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金礦資源的利用率,發揮出最強的戰略意義。
(2)金礦資源危機。早期開發的金礦資源大部分都進行了長期的開采,金礦儲量已經難以滿足金礦行業的發展需求,老黃金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無法保持穩定的增長勢頭,難以推動行業的持續發展。但隨著金礦資源勘查的不斷投入和深入,使我國礦區探查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可以通過開發新的金礦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方式降低資源危機的不良影響。
(3)金礦資源利用率低。我國在黃金資源占用率方面較高,但是利用率卻不夠理想,造成了金礦資源的嚴重浪費,影響了金礦資源戰略意義的實現。主要在于金礦資源盡管已經處于占用狀態,但并沒有得到全面合理的開發,反而激發了市場對金礦金源的掠奪,金礦開采量無法滿足金礦需求。
(4)金礦資源種類不多。我國在金礦資源種類探查方面較為不足,需要積極開展擴種工作,與探采技術相結合,通過新的勘查思路達到擴種的目的。比如岡底斯地區的斑巖銅礦的金礦,就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勘查研究,為金礦資源擴種積累經驗。
(1)金礦資源的豐富性。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金礦資源儲量相比較,我國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具備較大的金礦資源儲量優勢。但為了確保對金礦資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加強對金礦資源的研究,了解更多金礦資源的種類,提高金礦資源的作用影響,避免金礦資源的浪費問題[2]。
(2)資源的分配差異大。我國幅員遼闊,但有著鮮明的氣候和地質等差異,金礦資源的分布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通過對金礦資源勘查統計的數據分析能夠發現,近年來在不同地區新發現的金礦資源儲量表現出了較大的變化,比如金礦資源儲量最高的區域為山東省,其次為遼寧省,其他區域的金礦資源儲量明顯減少。
(3)礦床規模小。我國大部分的金礦資源都存在礦床規模較小的情況,通過對勘查數據分析能夠發現,60%以上的金礦都屬于中小型礦點,僅有不足30%的金礦儲量,這會加劇金礦勘查和開采的難度,也難以滿足金礦資源需求。如果能夠在金礦資源勘查和開采方面有所突破,提高金礦資源勘查和開采效率,挖掘出更多規模較大的礦點,或提高金礦資源的利用率,都可以促進金礦資源相關產業的發展。
(4)資源勘查技術持續進步。我國金礦資源勘查技術經過長期研究和應用發展,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也有著明確的技術研究方向,技術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不僅可以彌補前期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還可以創造出更新的技術優勢,滿足金礦資源勘查的各項需求。
(1)繼承性與疊加性明顯。金礦成礦過程中,由于金礦資源自身獨特的化學形式,表現出了明顯的繼承性與疊加性規律,深入分析后能夠發現,金礦資源的構造活動是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累積所形成的,在活動期內可能持續不斷也可能存在間歇,所以金礦資源的成礦不僅會繼承不同活動期的構造,也會將不同活動期的構造疊加,最終表現出較強的金礦成礦復雜性。所以在進行金礦資源的分析時,可以從繼承性和疊加性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作為金礦礦床模型的優化和找礦指導的依據,促進金礦資源勘查和開采技術的提高。基于大量的發掘工作經驗能夠證明,不同礦床繼承性和疊加性的特征分析能夠作為金礦資源勘查的科學依據,有著極為重要的技術價值和指導價值。
(2)早期成礦較為穩定。金礦資源在不同礦期有著較大的差異化特征,以早期金礦資源的穩定性最強。比如在古元古代成礦期,也就是新太古時代,我國的金礦資源主要在華北平原和偏北區域分布,花崗綠巖型是主要的金礦資源種類。從礦物成分層面來看,早期成礦期的金礦資源有著更為穩定的礦物成分,金、石英和硫化物還會對礦石構造進行建造。
(3)新生代規模擴大。我國金礦資源的勘查技術和找礦技術在多年來的大力投入下有了較大的提高,能夠更準確的找到金礦資源的位置,并對金礦資源的相關情況做到更加全面的了解,比如已經明確了的云南北衙金礦和黔西南微細浸染金礦等新生代金礦資源。通過對新生代金礦資源的全面分析能夠發現有著較大規模的土型金礦,既能夠較好的彌補我國當前金礦資源需求的缺口,又能夠積累更多新生代金礦資源的勘查經驗。還可以將中生代金礦資源作為找找礦和礦期勘查的主要方向,能夠推動金礦資源勘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對中生代金礦資源的特征和成礦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形成更加豐富的詳實的研究資料,有利于金礦資源研究后續的開展。
由于金礦資源所具有的化學形式和物理形式,對金礦床的劃分需要基于金礦資源的繼承性和疊加性進行,并充分考量其復雜性,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劃分方法,確保金礦床劃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首先要明確礦床模型和指導等情況,是金礦定年的必要依據。比如對廣東長坑金礦和富灣銀礦來源進行分析能夠發現,礦床是由相同構造規模的礦床形成,而兩種礦床存在不同特點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時期構造活動的影響作用,包括燕山期巖漿成礦作用和喜馬拉雅期巖漿成礦作用。這個研究發現可以作為該區地質找礦工作的理論指導,有助于其他金礦資源的勘查。在進行礦床年代測定時,需要采用適合的科學技術方法,隨著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應用,也使礦床年代測定的效率和準確率得到更大的提升,包括蝕變礦物和石英等年代測定技術。
(1)古代元代的成礦時期。華北大陸的臺北邊緣是新元古代階段的成礦期主要分布區域,大部分為花崗巖綠巖型。原石綠石作為金礦床的構造基礎,在原始礦源層的影響下,于變質基底胃部發生。金、石英、硫化物和碲化物是構成礦石的主要結構,成礦期的礦物成分有著極為穩定的特點。
(2)中新元古代成礦時期。太古宙變質基底和原地臺坳陷處是中新遠古代成礦時期的主要分布區域,主要是由于較低的金礦床強度,表現出成礦分布的局限性。可以通過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條件的差異進行金礦床的分類,包括花崗-綠巖型和巖漿作用型兩種。吉黑褶皺系佳木斯地塊的金礦資源屬于花崗-綠巖型,以古元古代東風山群為賦礦地層,具有鮮明的變質的火山-沉積巖系的特點。而揚子地臺龍門-大巴臺緣褶帶黃陵隆起區的金礦資源屬于巖漿作用型,與元古宙黃陵花崗巖的相關性較大,以古-中元古代變質巖系為賦礦地層。
(3)古生代成礦時期。石英、硫化物、碳酸鹽巖和碳酸鹽細碎屑巖作為古生代成礦時期的主要成分構成,是受到地質條件復雜的影響,有著形態多樣化的礦床特點,火山巖型金礦和巖漿巖相關金礦資源的儲量較大。其地域分布也較為廣泛,包括天山構造帶、阿爾泰構造帶、東準噶爾構造帶、西準噶爾構造帶等多個區域,以白銀廠火山巖型塊狀硫化物銅多金屬伴生金礦床為主。由于金礦資源較為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金礦資源勘查區域。
(4)中生代成礦期。中生代成礦期是我國金礦資源成礦的高峰期,有著極為豐富的礦床種類,包括火山型金礦床、巖漿型金礦床和沉積型金礦床。礦床分布以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為主,金礦資源的種類也極為豐富,包括微細浸染型金礦資源在陜甘川和滇黔桂區域分布較多,而熱液型金礦資源在湘西區域分布較多。
(5)新生代成礦時期。我國在近年來的金礦資源勘查主要來自于新生代成礦時期,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邊緣的三江褶皺系和喜馬拉雅褶皺系雅魯藏布江優地槽褶皺帶中,受到喜馬拉雅期超基性-中酸性巖漿和喜馬拉雅期花崗巖類的影響作用較大,有著較大規模的儲量,比如近期發現的云南北衙金礦就有著200t的儲量,是未來金礦資源勘查和開發的主要對象。
金礦資源有著較多的屬性特征,更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金礦資源的勘查和利用都會對國計民生產生較大的影響,通過對金礦資源特征及成礦規律的分析,能夠增加對金礦資源的了解,重視對金礦資源勘查等技術水平的提高。還能夠通過各類成礦條件,對金礦資源勘查工作進行引導和優化,有利于我國金礦資源相關產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