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崇(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公務卡結算管理是國庫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單一國庫集中支付賬戶系統為基礎,將原來的授權支付方式從單位零余額賬戶提取現金的方式轉換為通過公務卡方式支付,即采用銀行卡和電子轉賬支付的方式進行結算,以減少單位現金結算。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支出的透明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腐敗,提高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根據財政部2012年12月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央預算單位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的通知》,預算單位從2012年起對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手續費、水電費、物業管理費、郵電費、租賃費、差旅費、維修(護)費、公務接待費、會議費、專用材料費等16個項目實行公務卡強制結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加速了公務卡結算的推廣。
(1)辦卡率及使用率穩步提高
以A高校為例,在公務卡改革初期,該高校財務部門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宣傳,鼓勵教職工自愿辦理公務卡,辦卡率較高,但使用率較低,出現“有卡不用”現象。部分教職工不習慣使用公務卡,存在攜帶不方便、到期還款日容易忘記等憂慮。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移動支付的推廣,綁定公務卡支付較為便捷,教職工不需要親自攜帶公務卡進行現場消費,公務卡的使用頻率逐漸提高。近年來,A高校教職工公務卡使用率已達到70%以上,使用率逐年增加,公務卡結算推廣較為廣泛。另外,目前A高校與發卡行有效溝通,對包括非在編人員在內的在職教職工均辦理了公務卡,擴大了公務卡辦理覆蓋面。
(2)采用信息綁定方式,公務卡支付更方便
隨著網絡電商平臺的興起,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方式逐漸實現了與公務卡綁定。持卡人只需提前將公務卡卡號綁定于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方式中,不需要親身攜帶公務卡就可以實現線上、線下支付。這種新的支付方式,受到A高校廣大教職工的喜愛。
以出差購買火車票為例,出差人員只需在12306客戶端進行訂票,在支付時可以通過微信或支付寶采用綁定公務卡支付,也可以手機號碼綁定,只需要提供手機驗證碼就可以直接扣款。這種快捷的支付方式,省時省力,提高了消費支付效率。在財務報銷時,綁定業務的消費記錄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截屏或者微信公眾號消費動態提示截屏打印出來,作為消費憑證,財務報銷人員根據消費截圖在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進行查詢,下載消費業務,并完成財務支付。
另外,教職工可以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查詢公務卡額度及賬單,了解公務卡消費及報銷到賬情況,方便教職工使用。
高校在執行公務卡結算管理中普遍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休眠卡”的存在、公務卡申領和信息維護不及時、公務卡配套設備環境不成熟、財務數據處理復雜、刷卡小票字跡易消除等現象,A高校公務卡管理系統在實際支付過程中除普遍出現的問題外,還有以下方面問題亟待解決。
(1)公務卡“一卡多用”消費現象時有發生
《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銀行卡及其賬戶只限經發卡銀行批準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公務卡是銀行卡的一種,屬于信用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互相借用。以A高效為例,由于個別教職工存在個人征信問題,無法辦理公務卡,另外在校學生也無法辦理公務卡,還有新進教職工尚未辦理公務卡等原因,導致在實際業務中存在公務卡互相借用問題。例如,教師帶學生參加技能比賽,學生車票、住宿費、伙食費等消費支出,只能從帶隊教師公務卡中進行刷卡消費。還有學校社團活動,購買社團小禮品、道具、辦公用品等費用,由于學生沒有公務卡,也使用指導教師公務卡刷卡消費等。在團隊出差時,該高校存在“一卡多用”情況,比如一位教職工用公務卡購買多人火車票、飛機票等現象。
這種公務卡互相借用、使用他人公務卡進行刷卡消費的現象,不僅違背了《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而且會導致財務報銷人和持卡人不一致,加大了財務票據審核業務量,也容易引起經濟糾紛。
(2)國庫集中支付下公務卡支付系統有待完善
公務卡消費金額和實際報銷金額不一致時,無法在公務卡確認報銷頁面進行支付調整。在國庫集中支付下公務卡支付系統中,以A高校教職工出差購買火車票為例,該教職工購買火車票300元,保險費3元,公務卡實際消費記錄303元。但是該教職工只提供了火車票,沒有提供保險費票據,根據A高校憑票報銷的財務規定,實際報銷為300元。根據目前公務卡報銷窗口操作,下載公務卡消費記錄為303元,而確認報銷信息框中只能填寫報銷事由,沒有實際報銷金額的錄入框。系統默認消費金額與實際報銷金額相同,方可進行公務卡報銷支付。為了完成該筆業務的支付工作,工作人員只能采用手工錄入的方式錄入持卡人姓名、消費日期、報銷日期、消費商家、消費地址、報銷金額等內容,加大了工作量。另外,在公務卡支付憑證上,由于在財政性資金支付憑證中收款人全稱只顯示為信用卡分期代收賬戶,賬號及開戶銀行僅為開卡銀行信息,看不到具體持卡人的名稱及消費信息,所以部分單位在公務卡支付時,還需財務人員提供公務卡消費明細作為支付附件。在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管理模塊中,支付人員可以通過公務卡消費明細查詢功能把消費信息導出,編輯打印出來作為支付憑證附件。然而,公務卡消費明細查詢中含有支付憑證號、單位名稱、卡號、人員、消費時間、消費地點、消費內容、消費金額、報銷時間、報銷金額等內容,這些內容只能通過導出表格的形式進行打印留作附件。由于導出的公務卡消費明細表格具有編輯功能,財務人員可以自行編輯消費人員、內容、卡號、金額、時間等,編輯后打印作為附件,這無疑是公務卡財務管理中的一個漏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財務風險。
(3)公務卡結算系統與發卡行信息傳遞不同步
在國庫集中支付實務下,公務卡結算系統存在與發卡行信息傳遞不同步現象,主要表現在公務卡信息維護不及時和公務卡消費、報銷支付與銀行業務信息傳遞時間不同步。
目前,在公務卡信息維護方面,發卡行對高校新增人員的公務卡信息沒有共享到國庫集中支付下的公務卡信息維護系統中,導致新增人員在財務報銷時,財務支付人員需要現場錄入持卡人身份證、公務卡號、開戶行等卡片信息,并進行仔細核對,這在無形中增加了財務人員工作量,尤其是在財務報銷較繁忙的學期初和學期末,財務人員在審核票據報銷的同時還要一筆筆添加新增報銷人員的公務卡信息。此外,高校出現人員工作調動、辭(離)職、退休、死亡等原因導致的減少情況,很多高校由于財務報銷業務量大、財務人員不足等原因,沒有及時對公務卡信息進行刪減。這些情況的發生,造成了公務卡結算系統信息不完善。
另外,在公務卡消費、報銷支付與銀行業務信息傳遞時間方面存在不同步現象。目前來講,公務卡消費記錄在前,財政支付系統公務卡結算查詢、下載結果滯后。一般在公務卡消費三個工作日之后才能在公務卡結算系統中查詢到消費信息,經過財務人員核實比對、下載成功后方可支付。另外,公務卡還款短信不及時。財務人員通過國庫支付系統進行公務卡支付結算后,持卡人需要兩到三天才能收到還款短信。由于公務卡的銀行貸記卡特性,持卡人對滯后還款產生的利息比較在意,持卡人收不到還款成功的短信,無疑會增大持卡人與財務支付人員由于銀行信息滯后導致的溝通矛盾。
《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持卡人出租或轉借其信用卡及其賬戶的,發卡銀行應當責令其改正,并對其處以1000元人民幣以內的罰款(由發卡銀行在申請表、領用合約等契約性文件中事先約定)。根據該管理辦法,在個人辦理公務卡時,發卡銀行需要加大出租出借公務卡的宣傳,增強持卡人的法律意識。
針對“一卡多用”現象,在加大法律宣傳的同時,單位也應根據實際調整公務卡管理政策。高校應教職工加大公務卡結算適用范圍、使用方法、報銷流程、公務卡結算目錄、用卡安全知識等宣傳力度,增強教職工的財務知識,提高用卡積極性和使用效率。在職教職工不得私自轉借公務卡。學生和退休教職工由于不能辦理公務卡,在進行公務活動時,建議經辦人員在報銷時寫明未使用公務卡結算的原因,并將支付憑證如微信、支付寶等平臺的支付記錄截圖作為附件進行現金報銷。
財政部門應根據公務卡支付系統出現的問題,優化公務卡支付功能。比如,在確認公務卡報銷時,除填寫報銷事由之外,增加實際報銷金額錄入框,以解決消費金額與報銷金額不一致的問題。
針對財政性資金支付憑證中收款人全稱只顯示為信用卡分期代收賬戶,賬號及開戶銀行僅為開卡銀行信息,看不到具體持卡人的名稱及消費信息的問題,建議財政部門與銀行協調,在財政性資金支付憑證中收款人全稱中能夠顯示持卡人名稱及信息,以減少公務卡報銷支付信息缺失造成的財務困擾。另外,在公務卡消費明細查詢中,固定查詢模式,增加打印功能,盡量減少由于財務支付人員自行編輯引起的財務管理漏洞。
在公務卡信息維護方面,高校需要及時與發卡行溝通,將新增和減少的持卡人員信息及時傳送財務人員,并準確對接公務卡支付系統,完成高校公務卡信息的及時更新與維護。加強財政支付系統與發卡行在刷卡消費信息、財務支付信息的有效對接,減少信息傳遞時間。比如,持卡人的刷卡消費信息在消費當天就能傳遞到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系統中,這樣可以加快財務人員在支付系統中獲得數據的速度,從而加快財務報銷速度,減少公務卡還款滯后導致的財務利息風險。在公務卡結算還款業務中,建議發卡行提高還款成功數據上傳速度,及時向持卡人發送使用及還款短信,定時發送持卡人的賬單信息,提高銀行客服質量和水平。加大公務卡支付系統與發卡行相關業務的有效對接,能夠增強支付系統中公務卡信息的準確性,加快財務報銷支付速度和質量,減少持卡人、財務人員、銀行之間由于信息傳遞滯后引起的工作糾紛。
高校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公務卡結算管理制度,取得了巨大成效,規范了公務支出,杜絕了浪費、貪污腐敗等現象的發生,增強了高校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對加強高校財政監管具有重大意義。但在公務卡使用與管理上,筆者通過個人工作實踐,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財政管理部門、高校、公務卡發卡行需要共同攜手,加強公務卡結算管理,及時傳遞公務卡使用、還款及賬單信息,定期實現公務卡使用情況與國庫管理部門對賬,及時優化公務卡支付系統功能,動態監控資金使用過程,杜絕虛假業務和財務漏洞,確保財政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