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夏·王麗華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寧夏回族自治區離退休干部已達8.5萬人,且逐年遞增,而離退休干部工作機構和編制卻在減少。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推進離退休干部黨建業務工作融合發展,可有效解決離退休干部工作部門體制、人員、經費、場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組織引導離退休干部就近學習、活動、發揮作用、得到關心照顧,不斷增強離退休干部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完善體制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組織人事部門牽頭抓總,離退休干部工作部門統籌指導,原單位具體負責,離退休干部黨組織自我服務管理、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通過組織聯建、陣地聯享、活動聯辦,形成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域互融互通的工作合力。對離退休干部工作相關文件規定進行優化,探索建立定期專題研究離退休干部工作、領導干部聯系離退休干部、及時收集反饋離退休干部意見建議等工作制度,形成科學規范、務實管用的制度體系。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業務”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工作考評體系,引導各級離退休干部工作部門將離退休干部黨建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推動各項工作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實施中相互促進。通過電話溝通、發放調查問卷、交流研討等方式加強常態化調研,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強化示范帶動。及時發現問題,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研究解決,持續跟蹤問效,以責任落實倒逼制度落實。
創新黨組織建設,強化組織融合。離退休干部黨組織是黨委政府聯系溝通離退休干部的橋梁紐帶,要把黨的領導貫穿離退休干部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為離退休干部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督促指導各地各單位按規定建立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力爭做到應建盡建。探索按照“地域業務相近、資源優勢相融、聯建互促共進”原則,建立若干“黨建聯盟”。繼續推進老年大學、老年人(干部)活動中心、老字號協會等涉老機構“三緣型”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擴大離退休干部較為集中的社區建立“地緣型”黨組織力度,推動離退休干部黨組織有效嵌入社會基層組織,搭建離退休干部就近就地學習、活動、得到關心照顧、發揮作用的有效平臺和載體,努力使每一名離退休干部離崗不離黨、流動不流失、退休不褪色。按照“一方隸屬、多重管理”的原則,通過開展培訓、推行學習積分,進行征文比賽、知識競賽等方式,增強黨組織生活的吸引力。積極探索“主題黨日+”活動,在進行政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書記家訪、下基層送黨課、黨建指導志愿服務等形式,統籌開展走訪慰問、志愿服務、征求意見、調查研究等活動,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堅持抓點示范與整體推進相統籌,通過選樹示范型黨支部、互觀互檢交流經驗、對成效突出的支部給予經費支持等方式,打造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離退休干部黨建示范點,不斷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提升中間支部水平、整頓后進支部,推進各地各單位離退休干部黨建工作協同發展。
服務管理多元精準,與養老服務體系融合。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主動對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積極統籌政府公共服務、購買服務、市場化服務,探索建立單位、社會、家庭相結合的多層次、多元化服務管理工作機制,為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探索經驗。在做好離退休干部日常服務保障的基礎上,精準聚焦離休干部及有特殊困難的退休干部,針對他們的困難及需求建立基本服務臺賬,通過結對幫扶、政府購買服務、志愿服務等方式為他們提供醫療保健、養老護理、精神慰藉、家政保潔等多元化服務。探索對離休干部實行“一人一策”,對離休干部住所進行適老化改造,安裝“一鍵通”電話、電子監控,配備無障礙設施和基本生活輔助器具等,提供精準化服務保障。
以各級離退休干部志愿者協會為中心,組建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生環保、扶貧幫困8類常備及若干特色志愿服務隊,按照“自覺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則,積極動員身體好、有熱情、有特長的老同志加入志愿者隊伍,宣傳發動社會老年人積極參與。注重發揮關工委、老年大學、活動中心、涉老協會主陣地作用,依托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立志愿服務隊伍,形成“黨建+志愿服務”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志愿者教育培訓、激勵嘉許等制度,不斷增強志愿服務活動的動力、激發志愿者的活力。定期表彰獎勵公信度高、帶動力強、示范性好的離退休干部志愿服務隊伍及表現突出的志愿者,積極探索志愿者星級評定、積分獎勵等回饋辦法,不斷激發志愿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加大陣地建設,強化資源整合。通過新建、改(擴)建、置換劃撥等方式建設離退休干部學習活動陣地,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拓展陣地功能。推廣在活動中心、老年大學建立融政治引領、組織凝聚、文化養老、發揮作用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共享學習活動陣地,為無固定場地的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就近學習活動提供保障。積極搭建“互聯網+黨建+服務+管理”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加強離退休干部工作部門與衛健、醫保、人社等多部門互聯互通、功能整合,利用工作網站、微信、電話等平臺,實現老干部局、原單位、社區、老年活動場所信息互通、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