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聯宇
(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
有色金屬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在經濟發展的潮流中,有色金屬工業在中國迅速發展。產能產量快速增長是我國有色金屬業現存的發展特點。然而,由于有色金屬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部分有色金屬企業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出現過度及不合理的開采現象,并且管理監督體系不完善,導致礦山的環境逐漸惡化,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生態破壞。因此,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需要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進行探索。
礦產資源開發是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前提,因為其發展所需原材料均來源于礦山。在有色金屬工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在進40年里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并且由于有色金屬的不可再生性,導致我國有色金屬礦產儲備量不斷降低,甚至部分礦采企業出現因缺乏礦產資源而難以運行的情況。
我國在銅礦、鉛鋅礦、鉬礦及金礦等礦業中平均礦品品味過于低下。我國有色金屬礦相比于其他國家伴生元素較多,其造成冶煉較為困難,使得工藝變得復雜以及生產周期變長,導致了工藝工程中的廢液、廢固和廢氣排量增加,對環境保護帶來了較大壓力。
由于有色金屬工業能耗較高的緣故,如果一次挖出上百上千噸的廢石,僅僅能得到一噸的有色金屬,這一數據表明開采過程能源消耗巨大。我國礦業的平均礦品品味過于低下,造成能耗隨之提高。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迅速的發展中取得顯著效果,在產能產量方面,銅金屬在建國初期的產量為0.2萬噸,到2007年增至630萬噸, 2016 年,我國銅材產量驟增至2100萬噸,成為了世界上銅金屬加工產量第一的國家。鋁金屬在2008年我國的產量為1600萬噸,至2016年我國鋁材產量已經達580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目前銅鋁的產能已經在世界領先多年。在對外貿易方面,有色金屬加工材料的對外貿易量巨大,對其他國家的對外貿易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逐漸受到部分國家的抵制。
在技術創新方面,隨著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步實現了在連續加工、同步優化等方面的突破,攻克了高精度、高性能等技術難點。有色金屬工業正向著性能優良、低成本、綠色生產的方向發展。然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主要體現在環境污染、產能過剩、效率低下和競爭激烈等方面。
有色金屬行業規模較大、工藝繁多,導致污染物排放量較大。在我國減排政策的推動下,有色金屬工業產品污染物排放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有色金屬產量增長速度的加快,使得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一直高居不下。我國十大有色金屬總產量在2010至2014年期間逐年增加,已達到至18710萬噸,其中銅、鋁、鉛、鋅四大常用金屬產量占比達到96%。2016年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共計1156家,主要分布在湖南、廣東、河南、山東和云南等地區。有色金屬工業在為經濟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同時,其環境保護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傳統工業和經營方式是限制有色金屬行業綠色發展的因素,其將大量的廢石和廢渣埋于地表,造成資源流失、污染環境的危害。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含有金屬硫化物和混合硫酸鹽的尾礦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現象以及尾砂干灘飛揚的粉塵污染空氣的現象在我國多個地區的礦區屢見不鮮。尾礦庫壩坡的穩定是礦山安全的一個重要目標,尾礦庫壩坡的穩定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硫化物在我國有色金屬中的賦存比例較大,在露天放置時,硫化物容易發生氧化反應,進而在當地形成酸雨,酸雨中攜帶大量的重金屬離子,酸性污染危害極大,此類問題困擾著我國不少礦山開采企業。甚至部分廢石堆、尾礦庫在停止使用后,數十年無法恢復生態環境,可謂寸草不生,造成了惡劣的破壞,同時,嚴重制約了有色金屬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赤泥作為氧化鋁工業的廢固排放物,生產1t氧化鋁和排放赤泥的質量幾乎是一比一,甚至赤泥更高。現階段,我國大型鋁業公司每年排出的赤泥量都在 100多萬噸以上,赤泥成為與礦山尾礦、電廠粉煤齊名的社會公害物質。
隨著經濟和科學的發展,少數重點企業開發和引進了一批新型技術和新型設備,但是其對于整體行業來說技術和裝備的水平平均較低,受行業政策在不同地區貫徹執行的差異性,被現代生產淘汰的工藝和設備仍投入使用的現象經常出現。因此,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應加強在技術、工藝和產業化等方向的突破,提高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加強“三廢”中有用物質的回收再利用,發展井下充填技術,推動土地復墾和生態恢復。
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需求和地方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有色金屬行業中的小規模企業發展極快,但是小規模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技術落后、設備功能有限和能源消耗高等。這些小規模企業的分散和不規范違背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針對該現象,我國應對不達標的企業逐步加以限制和淘汰,促進原料集中在合規的企業中,發揮大規模企業的規模效益。
雖然我國是有色金屬生產的大國,但是在生產的產品中初級產品占比較大,而高附加值產品較少,尤其是支持高新技術發展的品種難以滿足我國的需求,因此,我國仍需進口采購。有色金屬被廣泛應用在汽車工業、建筑業、電子、通訊、家用電器等諸多企業中,其產品在國內外均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因此,我國應促進科研和生產的同步進行,實現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
我國在有色冶煉方面的發展十分迅速,在實際生產方面也是能力突出,但是受原材料儲能不足的限制,導致我國冶煉生產能力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效益下降。重視礦山的建設是保證有色金屬工業持續發展的重點。資源枯竭和缺乏發展的后勁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受限的主要因素,我國應鼓勵企業、科研和設計單位在復雜難以采集的礦山中選冶技術研究,通過該技術攻克那些開采難度大的礦山,擴大開采的資源,大力促進礦山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我國在有色金屬生產和消費的快速增長的同時,促進了再生金屬的回收,其不僅可以節約資源,而且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目前,我國有色金屬的回收大約可以占消費量的15%,但是相比于發達國家的30%-40%的占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再生金屬的回收工作中通過分散管理、集中回收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回收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提高環境保護的力度。我國有色金屬的社會保有量和再生資源的迅速增加依托于我國電力、電子設備、通訊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裝修材料等產業的迅速發展,根據社會保有量和使用周期估算,我國對廢雜銅和廢鋁的回收利用在二十一世紀初至今已經有了成倍增長的變化。再生金屬的回收有效促進了能源節省和環境保護。
我國位于中西部地區的大型銅、鉛和鋅礦山多數可供建設,國家可以通過優惠政策保持國產礦在礦產原料中占據有利的比重,進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有色礦山的開發建設。政府部門針對各地區差異化的資源,制定不同的發展方針,比如重點開發廣西、貴州的鋁土礦;重點開發新疆、青海云南和四川等地的銅礦;支持青海、西藏鹽湖鋰和鎂的開采等。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受資源不平衡、部分金屬原料相對短缺的制衡,但是放眼世界可以發現,世界上的資源含量巨大。因此,我國應采取走出國門的方針,開發有色金屬已保持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穩步發展,建議我國實施積極利用國外資源和國際市場的相關政策。不僅是我國,如日本、 德國、英國和法國等發達國家也受礦產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影響,其均鼓勵去國外開發礦產資源,并提供政策上和資金上的支持。西歐和北美的部分發達國家地質工作程度較高,其地區發現礦產資源的潛力很小,因此,應放眼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的國家。兩個資源可以理解為國內資源與國外資源,利用好兩種資源可以有效解決國內的礦山資源不足的現狀。
亞洲、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在1990年之后開始在礦業法上進行修改,實行更加開放的策略,以此吸引發達國家的外資企業開采本國資源,從而實現本國的經濟發展。2003年是我國在有色金屬行業種首次實施海外資源開發,我國首次在境外投資有色金屬礦山并進行開采。
全球70%的氧化鋁原料供應被控制于六大公司,全球40%的銅精礦產量被五大銅業公司控制,根據這些數據的啟發,我國可以在充分考慮自身有色金屬工業的實際情況下,制定相關政策,以政策支持有色金屬工業企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了不朽的力量,但是在發展的同時,其造成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因此,我國應該保證有色金屬工業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協調好環境和生態保護的問題,實行改進有色金屬行業“廢氣、廢液、廢固”的污染治理工藝;發展金屬循環經濟,實現節省能源和保護環境;執行產業政策、發揮規模效益;通過重視礦山的發展和擴大資源的利用等措施有效促進有色金屬工業的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