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貴
(青海山金礦業有限公司,青海 海西 817000)
在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礦石貧化率和損失率是管理環節中非常重要的兩項技術經濟指標,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必須要得到重視。以本文所研究的礦產資源來說,位于西秦嶺地區礦體規模較小,同時有著復雜的地質構造,在開采過程中需要根據情況不斷改進回采工藝。該礦體整體呈現出巖石松軟、遇水易膨脹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了無底柱淺孔留礦法以及有底柱淺孔留礦法,這兩種方法都具有靈活性強,便于操作的優點,在管理過程中技術要求較低,具有較好的效果以及良好的經濟收益[1]。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國民經濟整體上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社會的迅速進步以及人們日益改善的生活條件都對當前的礦產資源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需求,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礦石貧化率也日益嚴重。礦石貧化率主要是指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許多廢石混入到礦石中,在礦巖總量的百分比中越占越多,可以用整體來表示:礦石貧化率=采下廢石混入量/采下礦巖總量×100%。其中采下廢石混入量是指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在回采邊界以內沒有剔除的夾石量,以及礦體邊界以外混入的圍巖量之和。采下礦巖總量是指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采下的礦石量以及采下的廢石數量的和。
采場采礦損失率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由于受自然條件以及開采技術的影響所造成的礦石損失,礦石上下盤損失礦量以及各種采礦損失量之和,與動用地質儲量進行百分比,可以用公式表示:采礦損失率=(間柱損失量+點柱損失量+上下盤損失量+采下礦石損失量)/動用地質儲量×100%。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間柱損失量是指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采場兩邊所保留的間柱礦量,主要用來通風以及保護行人。點柱損失量是指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在采場范圍內,為了保證礦體的頂板穩定性所保留的點柱的礦量。上下盤損失量是指在礦產資源回采過程中,在邊界以外所保留的上盤底角礦量以及下盤頂角礦量,還包含回采范圍之內以局部為區域、由于考慮安全因素沒有進行回采而損失掉的礦量。采下礦石損失量是指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由于作業考慮到安全問題,因此很多采場內的礦石沒有及時運送出來所造成的損失礦量。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也發生了極大程度的改善,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多,礦產資源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承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國地勢較為復雜,許多珍稀的礦產資源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完全開采,很多也并沒有被發現。因此這類原因所造成的礦石貧化率和損失程度也越來越多,礦石損失量在整個礦產開采過程中占據極大的成份,礦產企業必須要結合實際工作現狀及時進行計算和評估,這樣才能夠為下一步的工作進行指導[2]。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礦產資源開采混入巖石的現象時常發生,另外其他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礦石丟失以及礦石貧化嚴重,這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金礦資源開采過程中出現的礦石貧化問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礦石貧化形成的原因,人們把礦石貧化分為高品位礦石貧化和粉礦流失導致的礦石貧化。同時礦石貧化又可以分為能夠避免的貧化,以及不可避免的貧化。
由于金礦采礦工作涉及眾多的環節,工程量大,工藝復雜,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一個科學合理的統計體系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當前的工作過程中,統計體系的建立及維護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實際過程中很難真實準確地對礦石的損失以及貧化程度進行統計,在實際過程中現有的方式在進行計算時,由于數據缺乏規范性以及科學性,因此缺乏參數與科學數據的加持,真實的礦石損失以及貧化程度也難以被計算出來。因此金礦采礦企業在進行工作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科學的計劃以及管理,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管理效率,比如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缺乏單獨設計,因此礦石損失貧化程度往往會超出預估范圍,有的企業在進行計算時,是根據實際工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礦產出礦量來計算的,而有的企業進行估算,是根據回采工作完成之后的采礦量進行計算的。再加上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許多金礦所在地區礦脈極薄,因此在實際過程中很難對礦石開采工作進行進一步的控制和指導,也不能有效地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科學準確的礦石貧化率計算。
在對礦石損失情況進行管理的時候,某些礦產企業并沒有設置專業的管理機構以及專業的管理人員對礦山開采工作進行服務,即便是應對市場潮流設置了相關的機構,也并沒有根據礦產開采行業的實際需要與發展現狀設置相關的崗位,人員也沒有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因此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并沒有起到積極合理的作用[3]。
在實際的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由于面臨不同的地質條件以及不同的開采技術,因此影響到采場礦石貧化率以及采礦損失率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采礦方法、采礦設計、采礦技術、采場安全條件、采場的施工質量以及礦產企業的管理力度、管理手段等等。要想在根本上不斷降低采場礦石貧化率以及采礦損失率,必須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結合礦產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有針對性地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這樣才能較大幅度地降低采場的兩率指標。
當當前礦產企業必須要及時分析行業發展現狀以及企業的經濟經營情況,在保證礦石質量的同時,必須做好前期的地質勘探工作以及后期的生產管理,這樣才能夠通過地質工作對采礦設計及后期的生產活動帶來更加科學準確的數據支持,在此基礎上設定正確的開工范圍,能夠極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減少投入,獲取更多的收益,在成礦規律進行下一步研究工作之后,企業必須要對收集而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部署,以此不斷提升礦石的出礦品位。
在金礦企業進行采礦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管以及指導,盡量使用現代化的科學生產方法以及管理理念,采用先進的生產工具,這樣才能夠不斷降低礦石的貧化程度。因此礦山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適合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在開采之前,技術人員必須要確定合理的采礦范圍,降低開采的損失和貧化。
當前不少礦產企業進行礦產開采工作的時候,大多采用淺孔留礦的方式,這樣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礦產損失。因此在實際的礦產開采工作過程中,必須要依據實際情況設置科學合理的采礦計劃,選用科學的采礦方式,進行技術革新。
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淺孔留礦法中的各個工作環節,各環節之間要保持緊密的聯系,促進工作的穩步推進。此外,在進行爆破的時候,要選用合理的爆破參數,不斷加強安全監管,保證開采人員的生命安全,降低采場的損失與貧化[4]。
首先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為了保證礦體的頂板穩定,必須要考慮相關的安全措施,在工作過程中適當減少點柱的尺寸,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對部分點柱進行回收。其次,開采人員以及設計人員結合當地情況,在保證上盤穩定以及作業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小采場范圍內上盤護頂礦柱的厚度。其次為了考慮到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日益嚴重的礦石損失問題,工作人員要將礦石運輸巷道盡量布置在礦體下盤圍巖中,這樣就能夠進一步提高采場的回采礦量。
近年來我國礦產開采行業發展越來越好,面對礦石開采損失以及貧化問題,必須要及時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不斷改進開采工藝以及技術管理制度,努力將礦石開采的損失率和貧化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