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全興
(天等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崇左,532800)
我國胃癌患病人群近年來顯著增長[1],有關疾病的治療,臨床推薦適應癥人群接受外科手術醫(yī)治,可直達病灶,實現疾病根治目的。由于胃癌患者的癌細胞轉移主要經由淋巴結,因此淋巴結清掃也成為胃癌根治術的標準操作環(huán)節(ji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理想的淋巴結清掃質量對患者預后十分關鍵,是決定手術治療整體效果的基礎。如何認識到淋巴結清掃工作的重要性,并正確認識淋巴結清掃范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標。
谷軍保等人[2]就胃癌根治術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展開研究,發(fā)現淋巴結轉移影響患者的實際存活期。王童博等人[3]加用D2 淋巴結清掃術輔助根治術治療胃癌患者,取得顯著療效;眾學者認為重視患者的淋巴結清掃輔助治療,是影響胃癌預后的關鍵外科步驟。楊鵬等人[4]就淋巴結清掃數量進行研究,發(fā)現瘤體小于5cm 且清掃數量越多的患者,往往預后結局要優(yōu)于清掃數量少的患者;且該研究還發(fā)現,當這一數量突破30 枚后,并不能顯著增加患者的生存期,但綜合來看,越徹底的淋巴結清掃質量,對患者的預后幫助越有益。國際抗癌聯盟關于胃癌TNM 分期的指南表示,胃癌進展期患者的根治手術,淋巴結清掃結果需超過15 枚,只有這樣才可保障病理分期與預后評估[5]。
通過上述相關研究,明確淋巴結清掃操作對胃癌預后的顯著影響。分析其間聯系,或許與淋巴結清掃工作越徹底,區(qū)域淋巴結微轉移灶消除越到位,殘留問題解決越理想,進而改善患者預后。但目前,國內學者關于淋巴結清掃的具體數目、清掃范圍等尚未達成基本共識,這一點需要在未來進一步加強關注。
醫(yī)方在治療進展期胃癌患者時,需要追求A 級根治,即淋巴結清掃范圍必須大于區(qū)域淋巴結,同時組織切除標本的切緣10mm 范圍內需無癌細胞浸潤。淋巴結清掃前的術前評估十分關鍵,主要的評估技術包括但不限于MRI、CT、電子胃鏡、病理學檢查等,結合胃癌分期,進行系統的診斷評估,選取最理想的手術方案。進展期胃癌通常采取標準D2 清掃術[6],早期胃癌則采取改良D2 清掃術[7]。部分患者按需執(zhí)行大范圍淋巴結清掃術。
第1、3、5、6 組淋巴結采取常規(guī)清掃;若患者接受的是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此時需要清掃第2 組淋巴結。若患者為遠端胃切除,基于保護殘胃血運的訴求,建議保留第2 組淋巴結。第4 組淋巴結為胃網膜右血管、胃網膜左血管及胃短血管,但針對遠端胃切除患者,臨床就胃短血管亞組淋巴結清掃是否需要納入規(guī)范仍有質疑。
臨床認為,第7 組淋巴結的轉移率具高,應當引起重視,建議早期胃癌患者術中亦執(zhí)行清掃處理。第8、9 組淋巴結本身需要接受常規(guī)清掃。
臨床建議近端胃癌根治術、全胃切除清掃本組淋巴結,同時鼓勵執(zhí)術醫(yī)師不斷磨礪自身技術水平,爭取在保脾手術下執(zhí)行本組淋巴結清掃?;诹馨徒Y清掃輔助治療之下,保脾手術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計生存期。韓笑等人[8]就進展期近端胃癌患者行保脾+D2 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經第10 組淋巴結清掃,與非保脾患者的淋巴結清掃質量相比,未見顯著差異;結合上述關于淋巴結清掃數量與預后的研究,認為保脾+D2 淋巴結清掃術具備理想的預后價值;韓笑等人研究中還發(fā)現,保脾患者的術后各類感染發(fā)生幾率要顯著低于非保脾患者,因此認為保脾治療的近期預后理想,且不影響遠期預后,值得關注。
第11 組淋巴結有遠近側之分。針對遠端胃癌患者,建議行遠側第11 組淋巴結清掃;近端胃癌接受近端或全胃切除時,建議遠近側同步清掃[9]。第12 組淋巴結的亞組分站居多,針對全胃或遠端胃切除的患者,靜側是否切除,臨床還存在著一定爭議。
第13 組淋巴結轉移率較低。孫國鋒等人[10]納88 例進展期胃癌樣本進行隨機對照類研究,結果發(fā)現第13 組淋巴結轉移全部出現于遠端胃癌,同時還有第12b 組淋巴結,二者的聯合出現率僅為13.64%?!段赴┲委熤改稀分幸巡辉賹o.14v 組淋巴結納入區(qū)域淋巴結,并建議將之命名為M1[11]。結合臨床實際,此類淋巴結轉移患者病情多已進展至晚期,預計生存期不理想,預后較差。但目前關于該組淋巴結清掃仍舊存在爭議,尚需跟蹤報道。第15 組淋巴結同樣轉移風險較低,術中執(zhí)行橫結腸系膜前葉剝離操作時采取常規(guī)清掃,可得到淋巴結清掃獲益。
隨著醫(yī)學水平的進步,各指南中提出:(1)勿基于脾門淋巴結清掃為目的實施切脾手術;(2)根治性手術不應納入切脾操作為技術規(guī)范;(3)第10 組淋巴結清掃的認識需要提升,實現手段只可通過技巧實現。除非必要下,如脾確診受侵犯或血行轉移等,否則不宜輕易聯合脾切除。究其原因,王領等人[12]所撰文獻給出了解答。文獻中,接受脾切除手術的患者在遠期預后與淋巴結清掃質量上,與保脾患者對比,未見顯著差異;但前者的術后恢復更慢,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更高,認為保脾原則下,不僅使胃癌根治術的整體創(chuàng)傷性進一步下降,取得近期積極療效,且在遠期療效獲益方面與脾切除患者相當,故保脾已逐漸成為胃癌根治術、清掃術的臨床共識。
D2+淋巴結清掃術在臨床的應用也有報道,如崔海濱等人[13]就352 例進展期胃癌患者進行報道,隨機予以D2 或D2+淋巴結清掃術,結果發(fā)現前者的5年期生存率顯著低于后者(39.2%VS 52.9%),但接受系統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的全體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可達30.5 個月,認為進行必要的淋巴結清掃工作十分關鍵,但由于該領域的臨床研究較少,因此實際的應用價值仍有待大樣本調研進一步求證。
手術治療癌癥已成為當下抗癌首選,必要的淋巴結清掃工作,是保障手術療效、爭取理想預后的關鍵。針對不同的疾病個體,醫(yī)方需要加強術前評估,明確術中具體的淋巴結清掃范圍,給予科學恰當的外科治療干預。關于脾臟的處置應當慎重,優(yōu)先保脾。未來,筆者還將繼續(xù)關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不斷豐富對胃癌患者術中淋巴結清掃的認識,規(guī)范操作,為患方求得理想預后結局。